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绿岭核桃高胜福:小核桃做出大产业

来源: 长城网  杨亚红 刘潇 张晨光
2018-12-02 09:21:48
分享:

       长城网12月1日讯(记者杨亚红 刘潇 张晨光)  在河北省,民营经济素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之说。2017年,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7.9%的GDP、61.4%的财政收入、60.4%的固定资产投资、77%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66.8%的出口额。为把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河北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和国企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倾情倾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长城新媒体推出《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访谈节目第一篇,讲述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创办19年里,在发展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进入新时代,企业又会有怎样的发展?

  记者:19年的时间,万亩荒山变绿林。1.8万亩国家级核桃种植基地、20万亩的合作共建生产基地、优质核桃苗木2600亩,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薄皮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企业还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小核桃如何做出大产业?新时代,民营企业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今天,长城新媒体记者专访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胜福,带您一起了解这家民营企业的成长记。

  今年58岁的高胜福是土生土长的临城县人。1982年专科毕业的高胜福走出校门,被分配到当地邮电局工作,那个年代在临城县像高胜福这样有专业技术的文化人并不多。在邮电局工作的那段时间凭着对工作的热情、过硬的专业素质,高胜福一干就是18年,从基层走上了管理岗位。

  临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邢台市区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属山区县。1999年高胜福和30多名同事承包了县里的3000亩荒岗,成立了股份制公司。在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指导带领下对荒岗进行开发。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高胜福为何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非要去开荒种核桃。抱着“让荒山秃岗变成漫山遍野种满薄皮核桃的绿岭”的信念,高胜福辞去了原有的“铁饭碗”,围着核桃一转就是19年。

  记者:高董您好,从今天这个时间点往前推19年,您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去种核桃?

  高胜福:当时我们是响应咱们国家发出的一个“治理四荒”,再造秀美山川这么一个号召。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绿岭公司,从事荒岗的开发,种植核桃。犁地条件非常差,要按我们当地老百姓说就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就是一片乱石岗长点茅草。

  记者:在您之前,在临城这个地方有人种核桃吗?或者说您之前会种吗?

  高胜福:要是在我们临城的山区还是有种核桃的,就在我们现在开发荒山这个地方还是没有。我们承包这个荒山以后,李保国老师带着我们从核桃的管理的技术、管理的模式,就探讨一些道路。李保国老师经常讲一句话,就说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他也鼓励我跟着他一块,把荒山治理和核桃产业一块发展起来。后来我就去从事核桃产业的发展。

  记者:其实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那么容易,中间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容易,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哪些让您犯难的地方?最难的一次是什么。

  高胜福:2000年,我们刚刚栽上第一批核桃,栽上了1万多棵核桃苗,结果到后来有一多半都死亡了,只剩下了4000棵核桃苗。因为我们满希望把核桃种上,它能发芽给我们一个希望,我们种核桃其实就种出了一个希望。但是说一看到大面积核桃死亡,就有点泄劲。是不是就不行啊?这几辈子多少年的荒山,是不是就不能去长庄稼?就不能是去种树?我们感觉到束手无策,就不知道它到底是为什么。精心呵护,就是一天天看着它,它还活不了。这是我们非常困惑的,心里基本上就凉了。

  从满怀希望到被浇了个透心凉。本以为按照李保国老师提出的‘开沟换土’的办法,就能种好核桃,可没想到高胜福和同事们第一次种核桃就遭遇了如此沉痛的打击。

  面对股东和员工的怀疑,高胜福在李保国老师的带领下分析栽种失败的原因,把过去“三埋两踩一提苗”的传统种植法进行改造。经过实验,创新了栽种方法,通过“带水栽植法”,给核桃苗及时补充水分,提高成活率。

  在李保国老师和高胜福的动员下,大家又重新燃起种核桃的信心,通过改变栽植方法,2001年,核桃栽种成活率达到95%以上,薄皮核桃栽种成功了。

  记者:靠着小核桃,大家也是拿到了第一桶金。那当时挣上钱以后,您最想干的事是什么?还记得吗?

  高胜福:2004年就是收获了第一批核桃,收到了6000多斤核桃。我们收到了核桃以后,大伙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核桃,我们的卖价也非常高,就卖到了每斤20多块钱,也超过了李保国老师预期的是每斤15块钱。你看这个核桃,这一捏就开,过去咱们吃核桃就用锤头砸,或者用原来那个门框夹一下,一夹还把它夹碎,一砸还把它砸烂,我们6000斤核桃一抢而空。我们就把这个收获的第一桶金就投入到再生产当中去。主要是想到把这个事做大。

  记者:当时在那个年代股份制企业它怎么去经营,您懂吗?或者说当时有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规划,还是说我边走边看?

  高胜福:当时我们还是想到说怎么去把核桃种好,把荒山开发好,这么一个想法。对长远的发展还没有那么清晰,那时候真是不清楚。到后来我们这个产业逐步成型以后,好多领导、专家都到我们公司进行考察指导,给我们这个提出了好多建议和思路,帮助我们也把握一些方向,就这样逐步逐步我们也感到,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记者:那有了这种发展思路以后,可能在种核桃的过程当中,就要开始再去想更多的事情,更长远的事了。公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去走科技创新这条路?

  高胜福:应该说科技创新是绿岭公司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自己把核桃种好了,并且带领咱们周边老百姓乃至太行山一带,都去发展这个核桃产业。这个时候我们就感到量上来以后,就是怎么能够带动老百姓,能把核桃卖出去,还能卖个好价钱?我们从2010年开始研究核桃深加工。

  记者:当时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人不赞同?

  高胜福:这是一个从一产到二产,隔行如隔山。确实我们对二产也是一窍不通。比如说做了深加工,有的甚至提出来这个核桃咱卖不完,它这个原料破坏不了,我们下一年还能卖,或者还能做其它的。一旦做深加工的话,它不可逆,有些质疑。但是我是坚信这个农产品,它的出路应该还是在深加工。包括农产品的初级产品在市场上,它是低层次的竞争。我们开始瞄准核桃乳市场,但是核桃乳的配方一直没有研发出来。就不做用香精勾兑的核桃乳,设备等着产品的配方,这样我们往后推迟了八个多月。

  记者:八个多月闲置在那就没有效益,那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顶受的压力是非常大。

  高胜福:非常焦心,是不是咱也放点香精去做这个,好多股东也在提,但是李老师坚决卡着,就是不允许。就说哪怕咱晚点,也要把这个配方研究出来,咱有这么好的核桃,因为咱原料好,我们上的都是非常先进的加工工艺,有这么好的加工设备,咱肯定能把不加香精的核桃乳研发出来。

  打定主意的高胜福凭着敢闯敢干的劲头,坚持企业在生产上以科技为先导,向科技要效益。制定了薄皮核桃生产两个地方标准,成功选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岭”和“绿早”两个薄皮核桃新品种,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将核桃产业做强做大,拉长产业链条。高胜福和研发团队将所有核桃“吃干榨净”。2010年,总投资3.2亿元建设核桃深加工基地,其中6条核桃系列产品生产线已经投产达效,同时依托万亩核桃园开展生态旅游。十几年来,企业通过发展绿色食品、休闲旅游等方面创新农业新供给;借力科学技术,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了种养加销游一体、依托第一产业,带动第二产业连接第三产业的“托一带二连三”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记者:其实每个企业能由小做到大,这一路走来都各有各的不易。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您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了。

  高胜福:总书记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们感到这句话特别温暖。同时在11月7号,我也参加了省里许勤省长组织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在会上许勤省长明确地表示,政府是民营企业强大的后盾,有什么困难就找政府。也坚定了我们把企业做好做大的信心。

  记者:我们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也要正视这种困难,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高胜福: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我们企业也有同感。因为农业企业它是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它更需要资金的支持,政策的支持,去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些困难都是发展过程当中的困难,只能通过发展去解决这些困难。改革开放40年,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在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想着今后在核桃的深加工上,怎么将它吃干榨净。在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怎么去搭建一个核桃产业的共享平台,就带动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把中国的核桃产业发展起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坚定信心,把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记者:其实正像您说的那样,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我们也坚信,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的发展会更加美好!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长城新媒体的专访!

关键词:河北,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李保国,绿岭,核桃,核桃乳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