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保定市经济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19-08-15 15:41:54
分享:

  8月14日,保定市召开“经济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刘洪刚主持,全程实录如下:

  发布会现场。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刘洪刚: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出席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全市经济建设成就”

  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有:市发改委调研员王志军先生;

  市发改委重点办二处处长王亚旭先生;市发改委协同一处处长辛健伟先生;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刘太民先生;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崔旭先生。

  这次新闻发布会共有两个环节:一是王主任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市经济变化情况及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作介绍;二是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主任作介绍。

  发布会现场。

  保定市发改委调研员王志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市经济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突破三千亿大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雄安新区启动大规模建设,我市步入了一个腾飞的新时代。今天的保定,已成为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产业转移和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概括起来有五大变化:

  一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全市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4.91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3070.9亿元,增长了202倍,年均增速达到8.4%;人均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91元上升到2018年的32810元,增长了103倍,年均增速7.3%。与1952年相比,2018年全部财政收入512.5亿元,增长了914倍,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财政支出667.1亿元,增长了4764倍,年均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5.6%、11.3%。

  二是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5:38:27调整为2018年的10.5:41.6:47.9,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及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健康三大优势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3+3”主导产业体系。培育出长城汽车、晨阳水漆、国电联合动力、奥润顺达等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2018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0.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2.38%,居全省第一位。

  三是协同发展成效明显。与北京、天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9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保定分院、新疆特变电工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中船重工涿州海洋装备产业园、河北京车满城轨道交通产业园、北京公交智造产业园等一批“中”字头、“京”字头、“深”字头项目顺利推进。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入驻企业235家,深圳园120家企业准备入驻,深安智谷园区签约企业35家。

  四是交通设施逐步完善。京港澳、京昆、大广、涞曲、西阜等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京广铁路客运专线纵贯南北,荣乌、张石、曲港等高速和津保铁路、神黄铁路横跨东西。雄忻铁路(京昆通道忻雄段)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石津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2018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5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1208公里,全省排名第一。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2公里。

  五是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83元,与1957年相比增长了13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8元,与1957年相比增长了190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138.1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5.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5.9%下降到0.88%。“十三五”以来,累计48464人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预计到今年底,将全面完成383个行政村、27258万户、77129人的搬迁任务。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1+9”工作部署,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强化对接京津,服务借势雄安,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增速明显回升,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02.4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高于计划目标0.3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5位。主要特点:

  一是三次产业持续发展。表现为一产升、二产稳、三产快的特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9.2:40.8:50。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38.3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一季度加快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13.3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3%,较1-5月加快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50.8亿元,同比增长9%,分别快于一产、二产5.8和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

  二是“三驾马车”拉力增强。消费增速小幅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上半年投资增速7%,达到今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增速与计划目标持平,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较一季度加快1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1.2亿元,增速10%,较一季度加快8.5个百分点。

  三是运行质量继续提升。财政收入增速加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12.4%,高于计划目标6.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比稳步提高,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增长6.98%和8.38%。存贷比为59.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49.7%,同比上升31.9个百分点。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4%。城镇登记失业率3.75%,控制在4.5%的调控目标以内。

  四是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对接成效明显,累计与京津合作项目达到399项。华讯方舟太赫兹基地、中电科涞水产业园等一批京(深)保合作项目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京港(台)高铁丰雄段、雄忻铁路、雄石城际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津石高速建设进展顺利,安大、容易两条建材运输通道正在推进前期工作。

  五是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谋划市以上重点项目370项,总投资7083.72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43项,项目个数全省并列第一;总投资1677.1亿元,居全省第3位。上半年,市以上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46.23亿元,占计划的70%;121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93.8%,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截止到7月底,全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已达到80.8%,开工率99.2%。

  六是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12项,占全市重点项目总数的57%,总投资3400亿元。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业增长11.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建材、纺织、食品业分别增长29.9%、9.8%和4.2%,累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航空航天、环保等高新产业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七是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关闭涞源县聚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原保定市涞源煤矿),退出煤炭产能30万吨。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上半年累计减税22.2亿元。企业经营效益有所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7.2%。166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窗综合分类受理”,242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33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已发布信用信息27万余条,“红黑名单”信息3.5万余条。

  八是对外开放力度加大。“5.18”廊坊经洽会40个项目集中签约,项目个数和投资额位居全省前列,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举办了中外企业家峰会,13个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涵盖京保协作交流、智能电网建设、产业基金合作、美丽乡村建设、生物医药制造、版权交易运营等多个领域,总投资84.4亿元。

  九是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6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同比下降6%。全市清洁取暖改造第一批、第二批计划共涉及8万户,其中,气代煤任务已全部完成,电代煤也即将完成。中石化鄂尔多斯-安平-沧州天然气输气管线保定支线全线贯通。实施白洋淀上游流域治理重点项目67个、总投资60亿元,已有6个项目完工。全市完成造林53.88万亩,实现环新区林带无缝衔接。

  十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4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8.3%和10.3%,增速分别高于计划目标0.8和1.3个百分点。新改扩建幼儿园13所,完成率81.25%,中小学校舍建设完工面积53324平方米,完工率57.85%。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8464人,占总任务的63%。

  下半年,我市将围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节,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投资有效拉动,借力服务雄安新区,推进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70周年。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刘洪刚:

  谢谢王主任的权威发布。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各位媒体记者举手示意,叫到后,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和本人姓名,再提问,谢谢。

  一、全保定网记者:重点建设项目一直倍受全社会关注,能否介绍一下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有什么特点,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谢谢

  市发改委重点办二处处长王亚旭:今年,我市市以上重点项目370项,总投资7083.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75项,重大前期项目95项。其中,省重点项目43项,项目个数全省并列第一位;总投资1677.1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项目建设进展较快。截止到7月底,全市开工率达到99.2%,21个县的开工率达到100%。全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80.8%,7个县投资完成率超过90%。二是产业整体档次明显提高。京车智能制造工厂、北京亦庄众联保定创新园、深圳湾等一批与京津、深圳协同创新合作项目加快聚集。华讯方舟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涞水产业园、同光碳化硅单晶、通美单晶半导体、百度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今年市以上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40.2%。三是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近三年来,共133个市以上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竣工,为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长城汽车整车、晨阳水漆产业园、奥润顺达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基地已由重点项目转变为立市立县的支撑企业。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采取了一些措施: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确定的“1+9”项重点工作,坚持多手段并用打出一套推进重点项目组合拳,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主要有:一是市委、市政府重视。今年的市以上重点项目市、县领导包联全覆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亲自抓,密集调度解决项目问题;强化了市政府大项目办工作推进机构。二是工作安排布置下手早。在全市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重点项目优选工程,优中选优,保证质量。建立五大类项目储备库,分类推进。攻坚办理前期手续,为项目合规合法开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工作推进措施硬。坚持“一月一巡查,一月一通报”,落实“一季一开工,一季一观摩,一季一评比”。组织了两个批次共15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和两次市领导带队的观摩拉练活动;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擂台赛,约谈了工作落后的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增强了工作严肃性;组织银企精准对接,破解资金瓶颈;精准解决问题,结合政企服务平台,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具体问题252个。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市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目标和问题双导向,强化统筹协调,调度督导,要素配置和保障等措施,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重点抓好几件具体事:一是全面运行重点项目电子地图。二是持续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巡查督导,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加强用地保障。四是落实重点项目环保管控差别化管理,盯紧项目工程绿色清洁施工,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和“两个全覆盖”。五是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考核进一步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二、保定广播电视报记者:今年是我市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的第二年,请问今年的活动与去年有什么不同?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市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崔旭:2019年是全省开展“双创双服”活动的第二年。按照全省部署,今年将“双创双服”活动、民心工程与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统筹为“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一并推动。总的来说,今年活动的范围更广、任务更多、标准更高。从方案构成体系看:去年省里是“1+30+1”32个方案,我市是“1+4+30”35个方案;今年省、市都是“2+40”42个方案,方案数量增加了7个,专项工作增加了10个。从民心工程摆布看:去年把20项民心工程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内容列入“双创双服”活动之中;今年作为“三深化三提升”其中的“一个深化一个提升”,即“深化20项民心工程、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单独列出,更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精准服务对象看,帮扶企业和项目的范围由去年的帮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重点项目扩展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上市挂牌企业、民营企业、重点项目,纳入市县两级领导包联的重点企业达到2524家(工业企业1611家、服务业企业373家、科技型企业240家、外贸企业300家),重点项目达到370个。从工作推进举措看,今年要深入开展问题大协调、政策大落实、服务大提质、民生大走访、效能大提升、改革大突破“六大专项行动”,力求把“双创双服”活动和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引向深入。

  自活动开展以来,在市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推动下,经过全市上下积极努力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全市“双创双服”活动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创新创业能力全面升级。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44家,总数超出省定目标任务57个百分点。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5家,申报省级“双创”示范基地6家、“双创”孵化基地11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13家。

  二是实体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全市挂牌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动态保持100家以上,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5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16家、规上工业企业11家。1-7月新增市场主体40803户,净增企业10183户。1-7月份,市重点项目开工128个,开工率达到99%。

  三是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省安排的20项民心工程中,农村危房改造已完成年度任务,老旧小区改造、冬季清洁取暖、公共交通建设、交通秩序整治、便民市场建设、幼儿园建设、职业职能培训、就业促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残疾人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提升等16项工程完成率达到70%以上,比省要求提前一个月完成的目标有望实现。

  四是营商环境显著得到改善。出台市级营商环境相关政策30多件,组织政策大宣讲活动600余次,政企服务平台发布扶持政策800多件。企业登记3日内办结,73项企业登记事项实现“一窗综合受理”,309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78个工作日(比省要求快10日),社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比省要求快15日),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市双创双服办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有力衔接指导各专项活动工作专班,聚焦推进创新创业、服务企业项目、优化营商环境三个重点,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工作亮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工作开展,以“双创双服”活动和民心工程的良好成效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长城新媒体记者: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请问这五年来,保定市在推进协同发展方面都有什么重大举措,做了哪些亮点工作,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在下一步的工作推进上有什么考虑?谢谢

  市发改委协同一处处长辛健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推动,2014年2月26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今年正好是五周年。战略实施五年来,保定市一直将推进协同发展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题和主线,不遗余力的加快推进实施。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力推动京津保地区实现率先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京津冀区域性中心城市,与雄安新区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主要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准对接京津,奋力开创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新模式。五年来,我市探索与京津建立精准对接长效合作机制,与北京“城六区”、天津主城区实现对接合作全覆盖,与京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209项,与央企合作项目累计达到85项,央企投入保定的资金累计达到2257亿元。一批“中”字头、“京”字头、“深”字头项目纷纷落地,全面协同、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中,探索出六种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园区共建、筑巢引凤、政企牵手、企业联姻、托管合作、创新联盟),切实做到了精准对接、有序承接。截止2019年6月底,全市与京津合作项目399项,其中:洽谈项目86项,签约项目124项,在建项目110项,总投资2782亿元,竣工项目79项,总投资549亿元。

  (二)协同雄安深圳,加快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力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全面推进与新区统筹发展、协调发展、错位发展、融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围绕推动与雄安新区产业联动发展,研究出台《保定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编制《保定全域对接雄安新区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积极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快保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围绕打造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推动华讯方舟、光启集团等一批入驻雄安的高精尖企业在保建设产业基地,加快区域上中下游完善产业链形成;围绕实施深保区域经济合作,由两地政府合作共建13000亩的保定深圳高新技术创新产业园。在雄安新区落地的新形势下,“京津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领、保定支撑”“深圳北上、保定落地”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正在加快形成。

  (三)牵手中关村,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2014年,市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入驻企业已达到235家,园区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知识产权300余项,营业收入超过14亿元。保定•中关村创新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中关村满城分园、定兴分园、涿州产业园等一批共建园区遍地开花,一批“中关村元素”项目纷纷落地。中关村保定“一中心、一基地、多园区”建设已成燎原之势,成为保定的一项亮点工程。

  (四)深化医疗教育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模式,不断深化与京津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在教育协同方面,与北京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教育联盟”,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四中、北京八一学校等多所名校开展实质对接合作,全市教育系统各类对接项目达到150多个;扎实推进京保教育扶贫协作,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老校长下乡”、对口帮扶支教等一系列重点协作项目。在医疗合作方面,市政府与北京市、河北省卫计委签署了《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全市有5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冀83家医疗机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2018年新开展合作项目48个,市直各医院引进43项新技术、新项目。

  2019年,我市在服务保障雄安新区建设方面,我市承担着十分重的责任和任务;在项目和园区建设上,与京津合作项目、共建园区仍是我市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在招商引资方面,继续推进与京津精准对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仍是我市推进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重头戏”。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做好雄安新区的服务保障和对接工作。加快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治理、防洪治理工程、调蓄库、抽水蓄能电站、建材运输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在水、电、气、路等各方面做好对新区建设的保障工作,在区域轨道交通、产业联动、规划衔接等方面全面加强对接联动。二是全力推进与京津合作项目和承接平台建设。抓好项目建设,巩固好前期对接成效。不断扩大合作成果,加快推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生产,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承接平台和示范园区。三是持续推进与京津的精准对接合作。继续积极谋划与一批大型央企、国企的对接合作,积极承接雄安新区央企总部的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深化公共服务领域合作,引导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与我市开展跨区域合作,向我市转移布局。

  四、一点资讯记者: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特别是最近两年,大家在冬季看到了久违的蓝天,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请问在清洁取暖方面我市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刘太民: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是近年来我们针对大气污染突出问题采取的一项治本之策。我市农村农户多,是一个分散燃煤大市,根据前些年的大气污染源解析数据,我们保定在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散乱污企业排放这四大雾霾成因中,燃煤排放是首要的污染源,大概占到了40%左右,治理前每年大概有600万吨左右的分散燃煤,数量大、分布广、排放值高。“治霾先治煤、治煤先治散”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

  2016年以来,为解决空气质量问题,加快分散燃煤的清洁替代,在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要求下,我市以传输通道县和广大农村为主战场,统筹考虑能源保供、基础设施条件和群众取暖安全等因素,以“以气定改、以电定改;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热则热;先立后破、有序推进”为基本思路和原则,稳妥有序地抓了清洁取暖工程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市县两级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对各级班子和干部的重大考验,明确责任,强化担当,攻坚克难,推动工作规格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鼓励实施,省市出台专项补贴政策,惠民措施之实、补贴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对这项工作,近年来各级政府、各实施企业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全市上下围绕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保供应、保供暖,精心统筹和谋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了各个年度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和群众温暖、清洁、安全过冬。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做的突出贡献上级充分肯定,大家有目共睹。目前这项工作从2015年推进城中村试点改造算起,至今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截至上一取暖季,保定市清洁取暖用户已达到102.09万户,其中:气代煤95.59万户,电代煤6.45万户、新型取暖试点535户。对全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今年,我们在上半年已完成8万户的基础上,准备再推进25万户左右,今冬全部达到取暖条件。明年要继续打好工程的攻坚会战,力争完成全市所有平原县和山区县平原村的清洁取暖改造,山区村全部以洁净煤兜底,实现取暖平原村“无煤化”、山区村“清洁化”的工作目标。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在现有条件下,坚持以集中供热为基础,以气代和电代为主,多种形式互为补充推进冬季清洁取暖的方向和路子是正确的、群众是认可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在农村大规模推进清洁取暖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受资源环境、政策保障、消费水平和基础条件等的制约,在建设、运营和使用上还留有一些遗憾和问题,对此我们有决心、有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也乐观地期待,在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会尽快使我市更多的居民能够使用上、使用好清洁能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将不断增强。

  保定市政府新闻办  刘洪刚: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各位记者朋友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欢迎会后到市发改委采访。

  谢谢大家。

关键词:新闻发布会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