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河北农业大学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太行山道路”,被原国家教委肯定为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全国高校树立了榜样。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积极落实“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按照陈宝生部长来校时提出的“将教学科研成果在扶贫主战场上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插上科技翅膀”要求,打好高校扶贫主动仗。
一、积极落实行动计划,拓展科教扶贫新路径
以“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指引,在精准扶贫、定点扶贫、脱贫攻坚等工作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开展精准扶贫实验示范。三年来,选派413名教师开展“三区科技服务”,覆盖了张北、涞源等87个深度贫困村的精准扶贫;承办万人示范培训、驻村第一书记精准脱贫示范培训等26期,累计培训学员30000余人次。特别是驻张北县许家营村扶贫工作组,创新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精扶“制”的“三扶”长效脱贫模式,使该村顺利脱贫出列,被纳入全国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
2014年10月22日,河北农业大学“三下乡”专家服务团被前来咨询的农民围的水泄不通
提升定点县科教扶贫力度。在新河县建立小麦玉米两季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全生育期节水45~60立方米,平均亩产增产100公斤;通过技术要点升级、棚室结构改造、菌棒生产改进等环节,使食用菌单位面积利润提高了近百元。在威县建立梨工程中心威县试验站,通过“三新”“四化”“三高”的科教扶贫示范园建设,实现了当年栽树、2年结果、4年丰产的生产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书写脱贫攻坚“高校样本”。坚持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构建了专家、专款的工作机制。建立示范点、示范村、示范户5000多个,创建了“立体治山”等一批脱贫模式,培育了“太行山林果”等一批脱贫致富产业,助力全省62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涌现了“人民楷模”李保国教授等知识分子的先进典型。李保国同志在脱贫攻坚中探索走出一条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山区发展之路,通过科技的力量,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10万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是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河北农业大学坚持“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的充分肯定,更是对该校师生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2012年,李保国在邢台核桃园指导果农
二、厚植创新创业驿站,创建科教扶贫新模式
聚焦产业扶贫,大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与保定市合作,全力打造太行山农业创新创业驿站战略品牌,由服务生产到服务产业转变,注重一二三产统筹发展,提升服务“三农”的供给力、支撑力、引领力。
2012年孙建设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在太行山上打造一个‘驿站’的想法浮现出来,经过河北农业大学苹果产业技术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2013年3月规划了顺平县北大悲村苹果试验园,2014年正式完成河北农业大学与顺平县政府共建‘河北农业大学顺平水果试验示范站’签约,为了充分体现建站初期在太行山道路上创建‘驿站’的构思,旨在让科技工作者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实。民间取名‘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
孙建设教授讲解果树栽培技术
驿站按照“465”总体架构:即通过政府、高校、企业、农民“四方联手”,以确定一个主导产业、拿出一笔专项经费、明确一个承接平台、组建一支专家团队、建设一个创新创业基地,培育一批农业人才的“六个一”模式,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学科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五链合一”。两年来,50个驿站建成面积8.6万亩,涵盖果蔬、食用菌、畜禽等10大类35个特色产业。100多项新科技、新成果在驿站得以转化推广,为产业扶贫注入新活力,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带动农户7万户实现兴业增收,其中建档立卡户占1/4。200余名青年教师、4000余名学生到驿站开展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累计培训农民3800多人次。“保定苹果”“桃木疙瘩”“老香菇”等一批特色品牌走向全国。
太行山农业创新创业驿站走出了一条教育、科技助力产业扶贫新路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等先后指导工作并给与高度评价,河北省委省政府作为科教扶贫典型在全省推广。山西、甘肃、新疆等地按照驿站模式,创建“苹果大家小院”和“昆仑山创新驿站”。
2019年6月6日,党委书记饶桂生在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水润佳禾指导工作
三、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标定科教扶贫新方向
面向未来,河北农业大学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全力开创学校科教扶贫工作新局面。一是扎实做好新农科建设,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力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支撑作用。二是进一步提高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全面加强与政府、院校、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着力构建科教兴农共同体,全力打造服务区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新引擎。三是打造一批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大平台,农业现代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现代职业农民培育的大学校,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催化剂,持续为科教扶贫、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文字:李梦颖
视频:庞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