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6日,承德市召开“避暑山庄恐龙足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承德市政府新闻办工作人员主持。全程实录如下:
新闻发布会现场。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承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就“避暑山庄恐龙足迹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相关内容做发布。
出席发布会的媒体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河北法制报、燕赵都市报、长城新媒体、人民日报客户端、凤凰网河北频道、中国商务新闻网、中国新农村月刊、腾讯大燕网、河北共产党员网、燕赵人民代表网以及承德日报、承德广播电视台、承德晚报、承德新闻网、和合承德网、承德发布、承德手机台、承德新鲜事儿、爆料承德、承德贴吧、承德网媒、有范承德等29家媒体。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有:
承德市文物局调研员周余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万晓樵;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北京小天下时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王津;
今天的发布会共有五项议程:
承德市文物局调研员周余良。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由市文物局调研员周余良就避暑山庄景区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事件作情况介绍。
尊敬的万院长、邢教授,各位媒体大家上午好。首先代表承德市文物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对邢教授这次对避暑山庄恐龙研究在国际知名古生物学期刊《白垩纪研究》上发表,表示衷心的祝贺。也特别感谢万院长他们把这次重要的活动放在我们承德,这是我们的荣幸。从我个人来讲,参加这次活动也是非常荣幸。中国人形容一个人有本事有能耐,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万院长、邢教授他们是中国地质大学,地理的本质都弄明白了更厉害。1992年的时候,哈佛大学的生态学家福曼和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黄润华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热河泉发现了恐龙和鸟类脚印,消息不胫而走,后来媒体有报道,但是一直没有人来进行科学的研究。2018年7月27号,邢教授带着团队在山庄外庙进行了实地的勘察,发现了250多枚恐龙足迹化石。在我们的官方微博上进行宣传后,环球、光明、腾讯、新浪等30多家媒体都做了大量报道,年底河北省旅游局评年度的十大营销优秀案例,就把避暑山庄的恐龙营销评上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邢教授又带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教授做了深入研究。这次的研究有了重大的发现,现在还保密,一会儿等邢教授万院长做发布。借着发布会我也发布两项,昨下午一直到早晨还在研究的两项成果很有意义,一个发现是恐龙和避暑山庄这俩放在一起要出大事,避暑山庄大家知道是1994年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1992年哈佛大学教授发现恐龙足迹,肯定回去和联合国汇报,这期间我们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金字招牌避暑山庄就在94年拿到了。第二个研究也很有意义,避暑山庄就是一只文化恐龙,我一直讲避暑山庄是集东方文化之大成,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下的定语,用三句话来诠释他,形貌如中华成一统,名胜集全国于一园,文化融华夏五千年。山庄地形地貌跟全国版图都一样,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平原湖泊的比例跟我国的地理形貌也一样,杭州六和塔、镇江金山寺、泰山碧霞祠、苏州狮子园、西湖苏堤、蒙古草原、秦汉长城、西藏布达拉、新疆伊犁庙,五千年的东方文化元素在避暑山庄里全部得到了继承,因为中国的造园艺术从秦汉开始一直到隋唐再到明清,清朝是最后一个阶段,他是集大成之作。前面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诗词歌赋、诗书画印、楹联匾额这些东西在园里全有体现。而且这个园子跟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苏州四大园林完全不一样,我们是自然的山形水系。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别处是找不到的,唯有避暑山庄。我形容避暑山庄是时代的产物,整个农耕文明结束的杰作。埃菲尔铁塔是工业文明开始了,农耕文明整个人的智慧,人的能力,最后都浓缩在一个园子里。横店的老板在珠海造了一个圆明园新园,而避暑山庄再也造不出来了,即便你有这样的山形水系,但是棒槌你有吗?老百姓叫棒槌山,这哪是棒槌啊,康熙赐名磬锤,念多大的经能拿的动那根敲磬的锤啊。所以这种气势这种胸怀才有了康乾盛世。棒槌山南边不是蛤蟆石,那怎么就不能是一个木鱼呢?你看这种自然的资源哪找啊!所以我说避暑山庄又是一整个农耕文明的结束。我们一说恐龙,什么侏罗纪白垩纪一般人可能弄不懂,反正就是那时候,一听恐龙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避暑山庄把恐龙的很多元素都囊括在里面,就像一只霸王龙。天底下不会再有了,不是因为89年的时间,不是因为举全国之力,而是农耕文明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结束了,所以我说避暑山庄是一只文化恐龙。今天借着这个发布会,避暑山庄要抓住机会,过去山庄一直强调文化属性,打造文化品牌,我们的宣传语是盛景说天下。通过这次的发布会受到启发,除了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传播出去之外,而科学元素的挖掘也要跟上,让游客特别是孩子们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意识,跟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观念合拍。山庄里水心榭三百多年,两面水环绕,不倾不斜,不像是现在的技术打到岩石上面去,毫无疑问是有科学的成分,这些都需要深入挖掘。感谢邢教授把研究放在避暑山庄,给我们打开了新思路,我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让更多的人来分享邢教授的研究成果,分享山庄的优秀传统文化,让避暑山庄这只文化恐龙早日走向世界,谢谢大家。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由中国地质大学万晓樵教授就恐龙足迹区域地质做背景介绍。
中国地质大学万晓樵。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早上好!我没想到这么正式的场合在这儿讲话。邢老师让我来,以为就是来让我到这儿参加一个座谈会,跟大家对面聊一聊,聊聊我们承德的一些地质情况,因为我就做这方面工作的。敢情这么多领导,这么多媒体的老师,所以我觉得我还得认真思考一下怎么样说好一点,不能信口开河。当然我和邢老师是同行,我说的同行是大同行,我不做恐龙,我研究的是地层,这地层概念可能给大家感觉到还稍微有点生疏,实际上这个新闻发布会,首先这是我们应该是了解到地层,第二才是足迹。所以让我先讲的话,我觉得他有道理,为什么呢,因为地层是干什么的?地层就像在地质历史当中,我们一件件的事摞起来的话,就像一本书一样,一页页纸,我们看我们的外边的那些山都是一层一层的,那就是地层。足迹或者是恐龙的化石,只是这些地层当中,就是这本书里边的文字当中的一部分。就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读到很多的故事,能够了解很多知识,一个个漂亮的图画,这样才能得到。他的承载是谁呢,就是地层。 所以我是研究地层的,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说我们自己的地层,承德这块为什么会有恐龙?为什么会有恐龙的足迹?它在印在岩层上头。那岩层是什么呢,背景是一套砂砾岩层,这道砂砾岩层我们搞研究的,我们要给他个名字叫做土城子组。土城子组是分布很广,在冀北、辽西,甚至内蒙的东部都有。回到我们承德来讲的话,这套地层就更加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的意义我先稍微稍远一点,中国地质调查局是我们最高等的地质调查部门,是国家级的。就在前几年就在我们承德,我记得就在避暑山庄旁边召开了一个专门研究我们土城子组这套地层的一个研讨会。现场参加研讨会的有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质调查部门的总工和一些专业的人员。就讨论我们这套土城子组的地层,我后面讲为什么要讨论他?很有意义。现在我就想我们恐龙足迹发现在这个地方有什么意义? 我们知道它这套地层下边有一套地层叫做燕辽生物群,也是以恐龙和昆虫这些陆生生物为主要的一套生物群,燕辽生物群,上面这套地层,上面一套生物大家更熟悉了,叫热河生物群。我们是叫热河啊,我们这个地方是热河的中心,热河生物群不在这儿,热河生物群主要发育的地方在辽西,在辽西像朝阳、北票这一带就发育的最好,发育最好一些。我们这儿恰恰就刚才我说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中间就是我们。反而我们这儿的生物研究的不到位,这当然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了,现在从时代上来讲的话,下边的燕辽生物群他是侏罗纪的没有问题,上面热河生物群是白垩纪的,没有问题。 我们中间这块什么纪不知道,过去把他叫做侏罗纪,刚才立达给我新闻稿,这上面写的是发现大量侏罗纪恐龙足迹,这么叫法是可以的,因为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承德这个地区,就是刚才我说的土城子组的这套地层,他的时代是侏罗纪,过去基本上都这么认识的,但是随着现在的研究,他的时代就发生了变化,各种各样的证据指示它的时代不单单是侏罗纪,有可能是白垩纪,有可能是侏罗白垩都有这么一套地层。当然这个问题刚才我说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专门开全国性的会议,在这儿,避暑山庄旁边周边也都要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现在对大家都是新闻媒体的老师,对这个题目我想订正一下,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订正一下,如果写侏罗纪恐龙足迹的话有点片面,就不够全面,不能代表现在研究的进展。我们不妨这样写,发现大量侏罗纪、白垩纪交界时期的恐龙足迹。这样说了以后我们都可以关照到了,因为我们这里头有些学术争议,学术争议我们媒体肯定是不用介入的了,我们怎么说你们就怎么用,是这样的道理。所以这样来的话,就侏罗纪白垩纪交界时期,我觉得这样交界时期好像更吸引人一点,交接时期往往是发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比方说明朝倒台了,清朝兴盛了,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更加需要去了解他发生什么事情。所以这样一来的话,就是在我们承德土城子组这个时期,就是侏罗纪白垩纪交界这个时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事件,什么事件呢,我们慢慢从我们承德看起。刚才周老师也提到了,发布在《白垩纪研究》上,大家可以看到,刚才你也已经觉得是个矛盾的事情了,他就发现了这稿怎么题目是侏罗纪后来又发表文章就发表在白垩纪,这里头就有一个问题,刚才我解释清楚了,如果我没解释清楚,下面我还乐意给大家解释。这是这样的背景,就是我们恐龙足迹发现的时代背景,那个土城子组除了年龄以外,年龄当然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恐龙足迹本来也可以给年龄提供一些贡献,就到底它是什么时间他自己可以作出贡献。但这套地层除了年龄以外,他还有更大的价值在我们承德。刚才周老师谈到了很多的我们的文化历史文物的古迹,在我们承德应有尽有,世界的保护好像都集中在我们承德,说得很好,我也同意这一点,我的确是这样认识的。我觉得还不够,对我们土城子组认识不够。刚才是简简单单提到了棒槌山,还有蛤蟆石,我在路上看见了,还有一个叫双塔山是吧?就类似于这样的东西,说白了,他是跟我们恐龙足迹一样,他早早就名扬天下了。他是什么一种概念呢?他就是土城子组这套砂砾岩一层。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他是一种差异风化,我们专业上讲的差异风化。差异风化以后,有些地方侵蚀的快,有些地方侵蚀的慢,因为它岩层的硬度不一样,这样的话就保存下来了形形色 色的地形和地貌。这种地形和地貌我觉得我不好说,因为我是搞地质的,我总想把他抬到你们的历史前面去,那样不合适,毕竟他我觉得可以达到同样的美的角度,就是和我们避暑山庄,因为他在年代里头在他前面,我说一下他的年龄啊,这套地层,侏罗纪白垩纪这只是一个朝代的问题,具体多少年呢? 在1亿4500万年上下。这样一个久远的年龄。因为侏罗白垩系的界限,我们叫145个百万年,当然我们习惯用叫百万年是地质上的一个单元,他的年龄就是1亿4500万年,可以早一点也可以晚一点,比方说早5个百万年晚5个百万年都可以,我们用这样一个年龄来说,就是说棒槌山蛤蟆石他的年龄是1亿4500万年左右这样的年龄。比避暑山庄可老多了。当然这个年龄是瞎比的,这么比没有可比性,我主要是说他的地貌地形这个意义,不亚于我们的就是外八庙的这些著名的景观,就是从我们旅游角度来讲的话,我觉得承德的这套以土城子组为主要的这套地貌景观,还是值得我们去大力的去宣传,大力的去发扬,让更多的人去重视他,不只是我。我是从研究地层这个角度来重视他的。这是一个,这就是我刚才讲的第一个恐龙足迹发生的他的基本的岩层,他是有这样一套科学的背景在里头。第二点,恐龙足迹发现在这样一套岩层里头,我们现在不管是媒体也好,还有一些中小学的学生也好,看到了以后往往喜欢看到他的形态,就是我们邢老师他们描述的这种形态很生动,有捕食的,还有谈恋爱的足迹,这很好听很奇特,从他的研究里头可以得出形形色 色的那种故事来。但是我就说从我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不是做科普的,就是土城子组这套沉积地层里头,我们可以反映一个它的时代,除了刚才讲的时代背景以外,它有个环境背景。 就是我们从这种有点不带红色的这种砂砾岩层里头,我们可以想到当时在承德这个地区是一套什么样的环境?是陆地环境,而且上面是湖泊遍布,河流纵横是这样一套环境,所以大量的泥沙可以沉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头,才形成了这样的厚度,大概有1000多米厚,就刚才说的土层的事。这么厚的岩层沉积到这儿,你可想而知,当时这个环境湖泊发育气候很适宜有大量的生物生存,所以这个环境我们通过恐龙的研究,比方说刚才邢老师说的,他后面还要讲足迹的问题,足迹的话,如果你发现有捕食的有战斗的这样的一些足迹,他可以恢复当时的生态景观,恢复以后加上我们这些前期现象,我们可以回顾当时的完全是一个怎样的一个生活环境,一个美好的家园。可以恢复到这样一个程度,所以这也是一个通过现在足迹研究,得到的一个可能的背景、一个故事、一个场景。 最后我再谈一点,现在发现的足迹,我们今后从研究角度来讲的话,我们怎么样发展?我觉得还是应该继续做下去,因为刚才我说到了承德这个地方,说白了,承德地区热河生物群这么有名,反而不在我们这儿。中心不在我们这儿,在辽西,所以这样一来的话,我们这到底还有什么故事没有发掘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去做研究。昨天邢老师还问我就说的是为什么这儿有足迹,没有恐龙的骨骼,这就是一个问题。应该是有。从沉积学角度来讲的话,这套地层环境背景应该是同时应该有足迹和骨骼化石的,因为恐龙不会说死亡,他生活在这儿,捕食在这儿留下了大量的足迹,然后死亡迁到另一个地方找墓地,他不会那样的。 他不是像现在一样,八宝山专门是埋死人的。他没有,他应该是随机的。在哪生活他可能就死在哪,所以我就说这套地层是能保存足迹的,保存骨骼的条件也是一样的,具有保存骨骼的条件。只是为什么没有,我现在想原因可能只有一个,我们的发掘不够,发现不够,我们研究力度不够。辽西他们那边多,他们主要很多是农民挖地、搞建筑或者一些工程开发,发现了很多的化石,我们这儿这些机会可能少一些,我想应该是可能会有很多的发现。所以今后如果像邢老师这样的专家们加大工作力度,还有一些当地的政府也关注一些我们的群众的这一层面里头,他们做了些什么活动,甚至是一些工程建筑这样的一些开发的地方,是不是能够发现一些苗头,有时候发现苗头以后,一般的人认不出来,比方说真是恐龙的骨骼,放在地上,大家都认不出来有那种情况,所以要我们的研究部门的专家和我们当地的群众一起来进行这项工作,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由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教授就恐龙足迹概况做介绍。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很高兴大家有时间来给我们做简报。其实这个发现是最近才刚刚发表出来,是一个非常新鲜的发现。而且我觉得特别好的一点是在一个非常著名的传统的皇家园林,能够发现这么多史前的遗迹,我觉得是非常具有新闻价值跟旅游价值的一个发现。发现的研究方是有以下几个部门,首先是是由我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由我团队来主导的,参加研究的,包括非常著名的美国的恐龙足迹学家马丁·洛克利,他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一个教授,还有帮助我们做恐龙足迹的三维分析的澳大利亚科斯兰大学的安东尼,这论文是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古生物学的期刊叫《白垩纪研究》,刚刚几位老师都说到,为什么后面在《白垩纪研究》却是侏罗纪的足迹? 正如万老师所说到的,我们这批足迹是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是处在一个侏罗纪到白垩纪之交这么一个地方。那么土城子组是非常厚的一个沉积物,大概有1000多米,它一共分成三段,上、中、下三段,我们这个足迹是属于它的下部,所以年龄上面更偏更偏向侏罗纪一点。为什么我说我们土城子组的恐龙足迹发现非常重要,因为恐龙足迹他跟骨骼化石不一样,他的储存条件不一样,一个地区很难两者都发现,或者说在一个细分的地点,几乎没有这样的案例,说是既发现了恐龙骨骼,又恐龙足迹,因为他们的保存条件是互相排斥的,为什么?因为恐龙死亡之后,它需要水体迅速的把他带到一个适合沉积的地方才能变成化石,但恐龙足迹形成之后,它需要一段时间的硬化,它这时候水体来是只会造成破坏,所以它的条件是矛盾的。 正是因为如此,恐龙足迹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科学意义,它可以让我们在缺乏我们骨骼化石的地方,让我们知道这地方生过什么恐龙?恐龙是怎么生活的。那么土城子组正如刚刚万老师所介绍的,他的骨骼化石发现极少,是一个典型的恐龙骨骼哑地层,我们不知道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但问题就在这儿。土城子组地层的时间非常的敏感,因为他前面的燕辽生物群产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批带羽毛的恐龙等等非常重要的化石。他的时代可以追溯到侏罗纪的中晚期。 那么之后的热河生物群,它的核心是在辽西,又产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批带毛的恐龙,最原始的哺乳动物、第1朵花等等非常极其重要的化石证据。这两个著名的生物群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没有化石,没有骨骼化石。所以土城子组足迹的发现,刚好是这两个著名生物群中间的一道桥梁,显得非常的关键。我们研究是刚刚周局长介绍是在92年一次非常意外的发现哈佛大学跟北大的两位老师在旅游的时候,在热河泉休息,我们下午会去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刚好是走累了可以歇脚的一个地方,他们就坐在那看到地上恐龙足迹的光线因素非常重要,因为它足迹有时候不是很深,适宜的光线会看得特别清楚,阳光在正中午晒出去的时候,它反而不那么清楚。 这两位老先生都看到了恐龙足迹,他并告诉了中科院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那么北古所是专门研究恐龙的以及其他的一些古脊椎动物,他们就派人派专家过来勘查,确认这批东西确实就是恐龙足迹。这些恐龙足迹是从清朝的时候修园子就铺在这儿吗?其实不是。它其实是80年代政府在重修园子的时候,从不远的一个地方,大概直线距离大概有20公里,叫麻地沟,这个地方劈出来的石材运到这来铺地,从那时候恐龙足迹这才真正的进入了山庄跟外八庙这个范围里面。 所以这个足迹被游人看到,或者被游人所践踏,大概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对恐龙足迹的破坏并不是很严重。我们在07 、08年就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系统的分步骤的进行研究,那么为什么时间花这么长?主要是因为我们一直想找它原始的野外库存的地点,而不会在避暑山庄这个里面走几圈,拍照写论文就完事了,我们真正的找他野外的出处,在野外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也是第1次系统的统计了外八庙跟山庄的所有的恐龙足迹,具体数字大概是小300个足迹,大概分布在这么150块左右的地砖上面。 有的地砖上边有好几个,有的只有一个。大部分的足迹它是三个指头的,三趾型的,小部分是两个指头的,那是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恐龙的门类。从这个系统分类上来说,我们发现的绝大部分恐龙足迹都是肉食性恐龙的。那么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类是只有两个指头的,我们就恐爪龙类,这是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里面非常著名的伶盗龙这类恐龙留下来的,它只有两个指头,那么为什么它有两个指头?因为他的第3趾,它非常发达的第三趾,用来猎食的第3趾,它为了保持它的锋利,它高高翘起来,并不接触地面,所以他的指头只有两个,印在地上,非常典型的一类足迹,这个足迹目前在山庄里面只发现于避暑山庄有两处。第三处我们是在麻地沟村发现在村民拿着个板子在做他的养鸡的机圈,而我们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在它的鸡窝里面发现这个石头,并且把它带到了学校博物馆。这类足迹非常的罕见,非常重要。因为这类足迹它的重要在于它不仅跟侏罗电影有关系,他学术上很重要,它是印证了恐龙演化为鸟的一个关键的一个节点。驰龙类、奔驰的驰、驰龙类足迹,他是演化为鸟类,所以对我们研究恐龙到鸟特别重要。而且我们现在知道在燕辽生物群这类种存在,在这个生物群这类恐龙非常发达,但在土城子组我们不知道有没有,现在我们知道不但有,而且它有一定的多样性,再次赤城在附近,这个地方也属于河北也发现过类似的足迹,但跟它的形态跟我们避暑山庄区域的他现在不一样。说明这类驰龙类的动物在这个时期,在侏罗白垩之交的时期已经相对有多样性。那么另外的一类足迹是由非常典型的中小型的肉食性恐龙留下来的。那么新闻资料上面有一类它叫石雷龙一类叫翘角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发现全世界各地的常见的小型的肉食性恐龙。这类恐龙在我们山庄的各个地方都能见到,其中有个别的足迹保存得非常好,他留下了第1只就是它的脚上的拇指,这个地方非常罕见。那么第3类足迹其实非常小,但非常重要,它是水鸟的足迹,也叫冰鸟。那么也是首次发现了在土城子组地区首次发现了这么丰富的鸟类的足迹,我们知道土城子组这个区域在当时的整个大环境来说是相对偏向干旱的。那么也就承德这个区域,包括麻地沟村到我们山庄小的片区的,当时相对来说可能是水草比较丰美,所以有很多水鸟生活在这里。那些水鸟的足迹,由我们的同行命名的韩国鸟足迹,为什么是中国的足迹起的这么一个韩国的名字,这只是因为这类足迹首次是由韩国人在韩国发现的,我们的形态跟它非常相似,用他的名字。那么刚才说的驰龙类的足迹,或者叫红爪龙类的足迹,跟两种吃肉的恐龙的足迹,还有鸟类的足迹,构成了一个相对丰富的这么一个古生态系统,在承德这个区域,这是我们这次发现了这么多足迹的一个总结。很多记者朋友可能对后续的保护会特别的关注,这也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点。到目前我们都没有发布一个非常详细的怎么去在承德市山庄外八庙去找恐龙足迹的这么一个详细的攻略,就是因为担心足迹受到破坏。那么我们现在有一些初步的建议,第一方面第1建议就是在一些特别重要的足迹板,我们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可以把它取下来,放在博物馆或者在山庄里面,专门开辟一个区域来展示。 那么对于保存一般的形态比较普通的足迹,它可以在地上做一个标识,提醒观众或者游客不要对他进行直接的践踏,还可以设置一些科普的展牌,告诉大家是什么恐龙的足迹,非常好的一个教育过程。同时我们对保留在地面上的没有采集的标本会做一个3D的数据扫描,这样可以把这个数据永远的保存起来,成为我们科学研究的资料。最后我们可以在做这个系统的保护之后,我们可以推出一个承德的寻找足迹,一个小攻略小地图,有兴趣的爱好古生物,爱好自然的朋友可以按照这个攻略来做一次别样的承德避暑山庄的特色旅游,我觉得这个非常好。 那么整体而言,我是非常高兴在1992年到现在,这批足迹终于有了一个科学性的结论,并且对弥补两个前后的动物群,它中间桥梁我们在科学上面的意义得到一个明晰,并且对促进本地的旅游跟提升本地的相关文物实施的知名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帮助。这是我以上说的3点,谢谢大家。
北京小天下时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王津。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由北京小天下时代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王津老师就恐龙足迹保护等相关内容做介绍。
各位媒体的老师们大家好,我是王津,北京小天下创始人。 刚才听万教授说,其实有了恐龙足迹,然后我们可以去复原恐龙的生活状态,然后有了恐龙足迹也像邢老师说的,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样的恐龙生活在这里,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那也就涉及到了我是干什么的。我觉得这些故事或这些场景需要人去复原,然后需要人去讲出来,所以我觉得最好的解释可能我是一个编书匠。然后简单说做内容。所以说点今天跟发布会有关系的,我觉得会从我自己的几个思考开始,其实恐龙并不是在学校里小朋友们必须要学习的一些知识,然后也不是大朋友们在工作当中需要加薪、升职一个必要的见识。 但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对恐怖感兴趣呢?经过跟邢立达教授其实聊了这么多次,我自己的一个感受可能是我们人类现在作为地球的这一任的统治者,对上一任统治者的好奇心,就像我们读的书里永远都不会缺少的历史读物。我觉得就像清朝会研究明朝会研究元朝一样这么一个道理,其实这种好奇心我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满足我们的大朋友和小朋友呢?我觉得现在因为微信、微博甚至一些流媒体,当然还有台下的各位媒体老师们有太多的能力让更多的人去知道这样的消息。 而我能做的就是要把它作出新的内容来,我觉得书其实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区别于流媒体的一点,它真的可以放在书架上。当然我觉得其实书架上能放的东西也比较少,一定是值得珍视的,或者是百看不厌的书,我们才能愿意去放在上面。那么其实这就涉及到了有这么多的出版物,这么多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这样的内容呢?我觉得今天这可能是我自说自话里边最难的一个问题,应该也是最简单的,就是我们如何选择真正的科学,再加上生动有趣的好故事,这两个因素其实都缺一不可,所以才会有了92年一直到2019年的这么一个漫长的研究的过程。 我觉得好故事因人而异,其实喜欢极为好的标准。那么真的科学,我们觉得能够依赖和判断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这些专家、这些科学家,这么不辞辛苦的去研究的这些成果。其实讲好中国的故事,或者说如何讲好恐龙的故事,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一直我们在说做内容,然后我们做东西给大家看。其实在我们3~6岁的读物里面,到现阶段我们中国孩子3~6岁他们去读的出版物里面,有97%都来自海外文学。我们自己国内所原创的内容很可怜,占得几乎不到3%。 其实为了改变现状,我们的国家也提倡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等一系列的手段。因此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媒体上这两年特别火的故宫博物院,然后我就拿其实紫禁城来说,他其实跨越了明清两代,它的建筑和藏品其实凝聚了整个中国封建时代最鼎盛时期的建筑风格和他的文化元素,就像我们的承德避暑山庄,它其实是经历了三个最鼎盛王朝,康雍乾,我觉得因为这样的建筑和这样的藏品处于那个时代,它就具备了多元化,多元化就促成了多层次的这种属性。其实我们现代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故宫的文创,故宫的这些就是一些内容的出现,我觉得这个也是故宫他们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且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其实看到了这些,我们因为这个团队,小天下是一个很擅长学习的团队,我们这个团队都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我们特意邀请了故宫的专家团队,然后还有我们的著名的童话作家,就策划了一套这样的书,只是带给大家展示一下,接下来要说会跟游客有关系的一些事情,这叫《故宫御猫夜游记》。 然后这套书其实是以故宫为背景,以故宫御猫为主,让故宫建筑中冷冰冰的这些脊兽,然后瑞兽和御猫发生了很多奇特好的故事是编的,但其实每一个故事都有出处。我们为了第1季的这5本书,研究了将近30多万字的文献,然后并邀请中科院的历史学家一起来研究它的出处和真实性。其实这套书上市两个月发行量超过了35万,取得了一些奖,也得到了一些无论是娱乐文化,还有政府的推荐支持,这算对我们一个肯定。我觉得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对承德避暑山庄的一些想法。 我觉得承德避暑山庄是优秀传统文化,我觉得毋庸置疑肯定是。然后他从1703年经历了康雍乾三朝89年的建造才完工的,而且他经历的是整个清朝最鼎盛的时期,我们看故宫,其实故宫是明代建筑,然后清朝入关之后只是对他进行了一些维修,但真正的作为皇家园林由清朝来组建的,真的就是承德避暑山庄,而且它凝聚了在清朝最鼎盛时期的国力的展现。所以我觉得周局长说的对,他也不会再有第二个。我觉得恐龙我们说到它算传统文化吗?我觉得可能对于恐龙来说它是,这个问题比较难,我觉得它恐龙是早于我们人类存在。 但其实这些脚印也证实了,其实它们贯穿了我们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我觉得故宫+御猫可能会有一套《故宫御猫夜游记》,无非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承德加恐龙会有什么?所以我们就把自己的畅想去画了一幅画,就给大家来展示一下。我们会看到其实就是小布达拉宫的建筑,跟故宫里的雨花阁是如出一辙的。我们在外八庙的恐龙足迹,他们是不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足迹去复原他们的生活,然后以承德市文物局恐龙足迹为一个IP的原点,去用这些恐龙,将这些恐龙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讲给大家听,我觉得我们可以去尝试。这就是我想讲谢谢。
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请举手示意并通报媒体名称。
媒体席。
腾讯新闻王雅楠:谢谢各位领导,好,首先问一下,首先对避暑山庄的恐龙足迹研究成果表示祝贺。想问一下对于两者之间,包括对于景区的旅游业,这个研究成果有哪些的促进作用?谢谢。
周余良:刚才我也说了,从看点上一是拓展了、放大了避暑山庄的时空概念,刚才万院长、邢教授、王老师都说到了一亿多年前,我们在山庄里大家转的时候,一棵几百年的树,是不是都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人就百八十岁,这古松油松也就300来年,你看到它的沧桑也好,他它的挺拔也好,你就特别感受。你想山庄外庙里现在是300来个恐龙脚印,一亿多年前的生灵,这立马把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到避暑山庄游览的概念拓展了,那人一想更渺小,百八十年你说你搁到1亿年里,我觉得游览的时候,对山庄在原来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对这个方面也是应该是对我们这叫新的游览资源,新的观光资源来增加了一种看法。第二是,刚才王总也说到这个问题,就说怎么能把这种新发现的这些有科学元素的一些东西给它产业化。 我们现在局里也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叫文化产业创意中心,就是怎么发展文化产业,除了传统的那些东西之外,而孩子们包括大人现在更喜欢的这一类的东西,通过各种方式、书籍、动漫、游戏,各种方式,文创等,开发这一类的东西,所以空间很大,启发了我们把避暑山庄的旅游以平台做大做强,对承德的旅游能应该发挥旗舰作用,谢谢。
承德晚报记者。
承德晚报:我有一个问题想请问一下邢教授,我是承德晚报的记者,在目前所发现的这些脚印、化石当中,有没有哪一块让您印象特别深刻?如果有的话,它的特殊之处在哪?
邢立达:这批遗迹化石有三个地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首先它是保留了非常好的遗迹化石,它这个是具体来说也是虫迹化石是我刚才没有讲,在地面上,你所以看到那些不是恐龙足迹,但是有一些特别像蠕虫或者像螃蟹之类爬过的一些痕迹,他们保存其实非常的好。但很遗憾,我们不知道他具体从野外哪个地点产出来的,但是从这些我们可以判断他以前的古环境是什么样。第二是我刚才讲过的两个指头,这些足迹非常罕见,现在整个山庄也大概能找到两处,大概有两处。它揭示了一类非常罕见的、非常凶猛的一个小型的肉食性恐龙的存在。那么第三个是大概有三到四趾,他保存了第1只的印痕的三趾形足迹,那么这么看去应该就变成4个指头了。他们在整个三趾型的恐龙足迹的系统里面,其实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存在,它一定要有特殊的矛盾,比如说当时的地面相对来说要比较软,但又不能太软,这样才能够保存下来,它是一个非常小的第1趾。 我记得在外八庙跟山庄里面大概有2~3处左右,所以这些我会建议相关部门把它,这块石头采集起来,放在更加安全的地方,做一个妥善的保管。它可以揭示恐龙的运动或者恐龙脚步的演化,它都有非常好的重要的科学意义,所以以上3点是我印象比较深刻。谢谢。
发布会现场。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答记者问就到这里。会后可自由采访。下午1点邢教授从避暑山庄万树园门进入景区对恐龙足迹作实地讲解和直播,感兴趣媒体可一同前往。
此次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