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湖长谈治水|打造河海相济生态宜居美丽沧州

2020-06-09 16:12:00 作者: 来源: 长城网
分享:

  市级总河湖长、沧州市委书记  杨 慧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沧州地处“九河下梢”,河湖众多,淡水资源短缺。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下足大功夫、苦功夫、笨功夫,全力保护和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健全机制 压实责任

  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

  沧州境内共有河流961条,河道全长8244公里,河湖管护任务相当艰巨。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保护和改善河湖水环境的重要举措。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管理体系,全市共设立市级总河湖长2名、市级河湖长12名、市级河长参谋12名、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共6466名,安装河长信息公示牌6932块,打通了河湖长制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河湖长制全覆盖、信息公示全覆盖。二是完善配套制度。建立了河长名单公告、河湖长制会议、信息共享、督察督办、河道巡查、考核问责等一系列制度,立足市情水情河情,出台河湖警长、民间河长等多项特色工作举措,形成党政负责、水利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公平公正激励问责的奖惩机制。三是压实领导责任。市级领导以上率下,将河湖“老大难”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分别担任18条主要河道和1个重要湖泊(南大港湿地)的河长湖长,既挂帅又出征,带动各级河长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今年年初以来,四级河长巡河49万余次,召开会议2100多次,全面加强河湖管护、防治水污染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及时发现和解决了一批涉河问题。四是开展全民共治。坚持将政府管理与社会力量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成立河北首家“民间河湖长行动中心”,形成由机关志愿者、民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及学校志愿者组成的“四位一体”志愿巡河联盟组织,建立“民间河湖长”志愿组织20个,成员3000余人,覆盖全市各个流域,形成全民爱河护河长效机制和浓厚氛围。在部门协同方面,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围绕落实河湖长制,2018年以来共办理涉河湖公益诉讼案件208件,有力推动了河湖违建清理工作。通过落实河湖长制,沧州市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历史性转变,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程管控 标本兼治

  促进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上游来水大幅度减少,沧州部分河道断流,人均水资源量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8%,河湖生态环境严重损害,涉河涉湖问题较多,仅河湖“四乱”问题就达1904处。沧州市以实施河湖长制为抓手,强化过程管控、标本兼治,系统做好河湖清理、河道“清四乱”、水质提升、生态修复等水环境治理工作。2018年全市13个国省考河流断面中,劣Ⅴ类控制比例为61.5%,较2017年下降38.5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均整治完成,小流津河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大浪淀水库、杨埕水库2个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在2018年河北省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沧州市位列全省优秀等次。一是坚持明督与暗访相结合。先后组织全面督查和明察暗访12次,对17条省市级河湖沿途开展暗访飞检30余次,巡查河湖2500多公里,发现和解决问题150余处,签发市级河长督办单23件,解决问题139个,实现了境内省市县三级河湖飞检全覆盖,做到了河湖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二是坚持清理与管护相结合。完成13条市级河湖及全市主要河流全河道航拍工作,清理涉河垃圾108万立方米,清除涉河违障1700多处,并在全市5450个村全部建立垃圾一体化治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近河村庄垃圾倾倒和垃圾入河问题。三是坚持治污与引水相结合。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坚决打击非法排污,开展“利剑斩污”等专项行动。今年年初以来,公安机关立案共侦办涉水污染刑事案件21起,破案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1人,对破坏、污染河流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和严打态势。同时,加大生态引水力度,2018年从黄河及上游水库引水5.3亿立方米,完成滹沱河生态补水6000万立方米;2019年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试通水和引黄入冀补淀引水工作,以外地“优质水”替换本地“问题水”。受水流域生机焕发,绝迹多年的鱼虾重现河流,消失已久的鸟禽飞回河畔。四是坚持治理超采与节约利用相结合。全市累计关停城镇自备井1277眼、农用机井2367眼。同时,积极开展全民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指标控制,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改造排水防涝设施、雨污分流等,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河海相济  绿色发展 

  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沧州与京津绿同享、水同饮,沧州水生态小环境直接关乎京津冀水生态大环境。沧州市从保护京津冀水生态大环境出发,围绕省委赋予沧州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推进“沿海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和生态绿化带”建设过程中,着力建设了一批亲水生态岸线与生态河湖工程,打造河海相济、绿色发展的生态宜居美丽沧州。一是结合沿海经济带建设,投资30亿元,在渤海新区建设了“沧海文化风景区”,通过实施板堂河、涟洼排干和沧海综合生态治理工程,对原有盐田实施开挖造海,形成12.5 平方公里水面的生态景观湿地,并依此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人工沙滩,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旅游新去处。二是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期启动实施占地1200亩的大运河城市区生态修复及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在保留原有树木和地貌基础上,因势就势打造场地微地形,大面积铺设草皮,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老人能遛弯、青年能运动、儿童能嬉戏的好去处,真正还运河于人民,成为百姓点赞的“网红打卡地”。同时,运河沿线吴桥县、东光县、泊头市、南皮县、沧县、青县全面开展“河道清淤、拆违拆临、垃圾清理、生态修复全覆盖”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大运河沿线绿化改造工程,一条纵贯沧州南北的大运河绿色长廊正在形成。三是结合生态绿化带建设,开展南大港和海兴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实施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就地和迁移保护,以及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不断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2018年完成湿地生态绿化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南大港湿地成为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目前环渤海地区保持最完好的原始湿地之一。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治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优化水环境,让沧州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美好。

关键词:河湖长制责任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