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迎勃从武汉凯旋归来,等待他的是双喜临门,他被吸收为县政协委员,5月6日,他的援鄂事迹选编到县政协编撰的《同心协力攻克时艰》一书中。
2020年1月27日凌晨4时,河北省援鄂第一批医疗队乘坐的列车,缓缓停靠在武昌站。邢台市第九医院(巨鹿县医院)护士梁迎勃,跟随着150名队员走出车厢,一眼望不到头儿的站台上,只有几名工作人员,联想到乘车原来戴着外科口罩,途中统一换成N95口罩,寒风中他感到一丝丝紧张。
他坐上开往住地的公交车,隔着玻璃看到,通明的路灯照亮大街小巷,霓虹灯频频闪烁,扮靓了美丽的武汉,偶尔有辆防疫车开过。司机师傅说,平时凌晨三四点,这条街常堵车。寂静的大街上,车胎噪声格外清晰。他从电视新闻知道武汉封城,不是亲临现场,真无法想象上千万人的武汉,竟如此冷清,甚至令人畏惧。但他早有准备,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为武汉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梁迎勃是重症医学科的护士,分配到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监护室,一个班分管3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每天值班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进入病房前,穿洗手衣、戴口罩、帽子、隔离衣、手套、鞋套、防护服、护目镜、面屏等,穿一层用含酒精的快速消毒液洗手消毒一次,检查防护到位后才能进去。下了班脱一层,用消毒液洗手消毒一次。这是院感专家规定的流程,洗手消毒虽然麻烦,但是杜绝了病毒传播,保护了医护人员安全,正是这样参加援鄂的医疗队员实现了零感染。
2010年参加工作的梁迎勃,曾在省三院、四院、邢台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并取得河北省ICU专科护士资质证书,输液扎针本是小菜一碟,可是在这次战“疫”中遇到挑战。戴着三层手套,采血、输液时,摸不到患者的血管,只能凭直觉和经验完成,每次扎上针,他会有说不出的惊喜:“我成功了!”梁迎勃戴着近视镜、护目镜、再加上面屏,看记录单、输液瓶上的字,脸几乎贴到上面,才能勉强看清。镜片上蒸汽多了,赶紧对着空调吹一会儿,等冷却了,眼睛看字才清楚点儿。在病房里经常搬抬行俯卧位通气的患者,或者帮助患者翻身拍背,这样大幅度的诊疗操作,会牵拉防护服、帽子、口罩,护目镜等发生移位,容易使皮肤粘膜暴露,增加病毒传染的机会。重症监护室风险最大,都是确诊的危急重症患者,上着有创或无创呼吸机。插管时护士与患者近距离面对面,一个咳嗽会喷出病毒。所以,梁迎勃对每项操作都会格外认真、小心。他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完成救治患者的使命。
小孩子戴尿不湿很正常,大人戴就觉着可笑。在病房值班8小时不能上厕所,为了节省防护服,他戴上了尿不湿。梁迎勃说;“就是戴上尿不湿,也尿不出来。因为上班前三个小时就停止喝水,防护服不透气,不散热,里面的衣服湿透了,头发上是汗珠,汗水顺着裤腿流进拖鞋,一迈步咔滋咔滋直响,身体里的水分蒸发了,哪里还有尿啊?”下班洗澡时,渴的洗澡水都想喝几口。他洗完澡先喝瓶矿泉水,回宾馆捏一捏儿同事给的金银花,放进1000毫升的热水杯里,喝完了再泡一杯。辣菜更是一点儿也不敢挨,就这样嗓子一直肿痛,咳嗽时还有血点儿,心里有些害怕,真想请假休息,可是转念一想,现在自己是与病魔较量的战士,轻伤可不能下火线呀!多么好的战士啊,他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梁迎勃摘下防护设备,看到额头、鼻梁上压破了,经常洗手消毒,手上也裂开了口儿,火辣辣的疼。他用胃管给患者喂饭、喂药、输液、更换管路、吸痰,给患者做俯卧位通气治疗、血滤治疗、翻身拍背、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几乎是不停地走动,只有写护理记录才坐下稳当一会儿。下了班,34岁的梁迎勃累的快散架了,躺到床上不想动。
要问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梁迎勃最幸福的时刻是跟家人视频通话。晚上,他往额头,鼻梁上的伤口涂点红霉素眼膏(手里只有这个),打理一下“形象”,和家人视频通话报平安,不让家人操心。看到家人都挺好,他心里也得到安慰。
儿行千里母担忧,梁迎勃过去对这句话没啥体会。这次在保卫武汉的日子里,他深深地理解到其中的含义。他深有体会地说;“父母亲都快70岁了,本该享受晚辈的关心和照顾,可是老人还时刻牵挂着儿子的安危。每次通话都先问我身体没事吧?在那里吃饱点儿,吃饱了有抵抗力,没事儿了多喝水。我们天天看电视,什么情况都知道。你别操心家里的事儿,家里都挺好的。每次我都强忍泪水,强颜欢笑,不让他们担心。”晚上,他梦见全家人一起吃饭,陪儿子玩耍……醒后,他眼睛湿漉漉的。现在回忆起父母的叮嘱,他还沉浸在幸福和感恩的喜悦中。
梁迎勃在武汉日夜坚守55天,珍藏战地图片上千幅,看到了英雄城市人民的坚强,学到了与病魔较量的本领。他所在的科室累计救治患者119人,危重患者78人,救治成功率位于武汉市第三。他不惧危险,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展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电视台、邢台电视台,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梁迎勃,你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