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来自河北易地扶贫搬迁一线的报道之二: 大名:“搬”出城乡统筹发展新蓝图

来源: 长城网  郑建卫
2020-07-06 18:48:48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郑建卫)“你们报道时能不能帮我们发布个用工信息?”6月11日,在大名丽欣防护用品有限公司,防护服车间主管白振英问记者:“现在有200个工人在这里工作,我们有订单有设备,还能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大名县将漳河蓄滞洪区中32个村庄3138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300户4168人,同步搬迁7677户27213人)搬迁到四个安置社区,搬迁中坚持“两区同建”,搬迁群众出社区、进园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丽欣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就位于搬迁社区金乡水岸社区北边不到2公里的工业园区内,由于订单量大,正急需人手。

     大名县的搬迁人口占河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数的10.4%。随着四个安置社区住宅工程交付使用,32个村拆旧复垦完成,新增5617亩耕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置换5067亩土地指标,有力支持了全县项目建设和城市扩容;在家门口就业的搬迁户,收入大幅提高;70%以上的农户愿意流转土地,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打下了基础;易地扶贫搬迁,搬出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大名县黄金堤乡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金乡水岸。  大名县搬迁办 供图

  “两区同建”岗位充足 搬迁户收入翻番 

  在大名县城以北20公里、215省道以东1公里处,有一个占地700亩、105栋楼房组成的大型社区——金乡水岸。这里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黄金堤乡13个搬迁村庄共4483户15194人已经迁入新居,其中建档立卡429户,1296人,同步搬迁4054户13898人。

  冯学成、赵爱青夫妇是黄金堤乡东赵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花15000元钱就住进了125平方米的单元房。

   冯学成对现在的新生活非常满意。 记者 郑建卫 摄

  6月10日下午,冯学成邀请记者到家里坐坐。3室2厅2卫的房子宽敞明亮,洗衣机、空调、电视、转角沙发,一应俱全。说起现在的生活,冯学成满脸笑容:“我在(社区建设单位)项目部做维修工,媳妇儿在小区做保洁工,一个月有6000元收入。大女儿已经出嫁了,老二、老三还在上学,按照贫困户的政策也不花什么钱。”

  冯学成是2014年认定的贫困户,由于父母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夫妻两个要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家里的4亩地种蒜种、小麦为生,入不敷出欠下了20多万元的外债。

  2017年社区开始施工建设时,村干部介绍他们夫妻两个到工地项目部做厨师,每月有6000元的收入。社区建成后,按照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每人3000元25平方米的政策,全家只花了15000元就搬进了125平方米的新楼房。

  搬迁户冯学成在社区就业脱了贫。 记者 郑建卫 摄

  “社区建成验收之后项目部就该撤离了,你们的工作怎么办呢?”记者问。

  “这个事我们都想到了。我学了维修技术,现在在项目部做维修工,等项目部撤离后,转到社区物业工作,媳妇儿现在已经在社区做保洁工了,我们的收入不受影响。”

   在金乡水岸社区北边不到2公里处有一个工业园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秀娟正在园区内的大名丽欣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裁制防护服,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

  张秀娟在家门口的工厂找到了工作。 记者 郑建卫 摄

  “我们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政策,集中发展加工业、特色种养、电商、装备制造等扶贫产业,有就业意愿的搬迁户都不愁工作,比原来种地收入至少翻一倍。”县委副书记李建方说。

  70%搬迁户愿意流转土地 农业规模经营前景已现

  现在,冯学成、赵爱青夫妇已经不准备再回村种地了;张秀娟也有意把土地流转出去,专心在工厂工作。

  “据我们调查,70%的搬迁户愿意把土地流传出去。”黄金堤乡党委书记郭旗对记者说。

  金乡水岸社区配套设施齐全。 郑建卫 摄

  搬迁户自发选择的背后,是大名县易地扶贫搬迁顶层设计产生的导向作用。大名县位于平原地区,一望无际的广袤田野非常适合大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让搬迁后的群众继续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分散劳动,还是让他们流转土地走进工厂发展规模农业?大名县选择了后者。

  在这样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大名县坚持“两区同建”搞搬迁。在搬迁前提前组织供需见面会,全面摸清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精准帮扶搬迁群众务工就业。同时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点周边集聚,统筹做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设立和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工作,对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全程跟踪服务。

  和安置社区一同规划建设的扶贫产业园区。记者 郑建卫 摄

  在黄金堤安置点建设了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养殖园区、商贸园区,可吸纳就业2450余人;万堤安置点依托县装备制造园区,可吸纳就业850余人;铺上安置点依托附近的城西工业园区,可吸纳就业1200余人……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目前,群众愿意流转的土地近50000余亩,成方连片。大名县已初步和中农富通、山东金丰公社等农业企业联系,在土地托管和规模化经营方面开展合作,既可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也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务工收入。

  新增5617亩耕地  有力支持项目建设和城市扩容

  “四个安置点用地约1268亩,仅为32个村占地面积的18.4%,不仅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拆迁复垦后可新增耕地面积5617亩。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置换5067亩土地指标,对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扩容提质、偿还贷款提供有力支持。”大名县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主任郑增旗说。

  “这次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次农村并村联建尝试,搬迁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把大名县建成邯郸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信心。”县委书记房延生表示。

  在房延生的心中,未来的大名县是一个面向冀鲁豫三省结合部的中等城市,由一个县城、12个中心镇、N个农村新社区组成,每个中心镇居住2.5万-3万人、农村新社区居住0.3万人左右,依托城区周边的文物保护区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一个有品质、宜居的新型城市。

  农民进社区、进县城,旧村复耕,这样搬迁置换,大名县的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城区扩大需要的土地指标,工业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等公益设施所用的土地指标,还有水面生态建设所用的土地指标,本县就能平衡。

  “这次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大名县的上述规划,我们县自己通过市场运作就可以做下来。通过农村‘并村联建’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大名未来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房延生说。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大名,城乡一体,统筹发展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