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视频河北

【大好河山 血肉长城︱冀东烽火⑦】兴隆:忆往昔血泪抗战史 看今朝生态全域游

来源: 长城网  路娟 高航
2020-08-19 18:52:27
分享:

  长城网记者 路娟 高航

  “当年在狗背岭抗日根据地,王强等三名战士为了掩护八路军十三团五连安全转移,凭借小西天的有利地形,打退日伪五次冲锋,最后英勇献身,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称他们是‘小西天三烈士’。”

  站在河北省兴隆县朱家沟烈士陵园,从小听着“小西天三烈士”革命故事长大的孙金生,20年来一遍遍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起这个悲壮故事。

“小西天三烈士”纪念碑。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我爷爷那时候十五六岁,是八路军的交通员,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抗日故事。‘小西天三烈士’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村,印象最深刻,也最感动。”48岁的孙金生是承德市兴隆县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也在村里当了20年的义务讲解员,“我要把这些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日伪军为实施“无人区”政策,在兴隆当地建立了199个部落,即“人圈”。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截图

  兴隆县地处燕山脚下,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通往关内关外的重要通道。正因如此,兴隆这块土地成了日本侵略中国、占领华北地区的重要区域。

  从1939年秋到1944年春,日本侵略者在东起山海关以西的九门口,西抵独石口以北的老丈坝的千里长城线上制造了举世罕见的千里“无人区”,而整个兴隆县就是千里“无人区”的重灾区。

  “日寇为推行‘集家并村’,制造千里‘无人区’,施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兴隆‘无人区’,将全县2000多个自然村的10多万群众,强行驱集在199个部落(即“人圈”)里,施行野蛮的法西斯管治,目的就是隔绝老百姓和八路军的联系。”兴隆县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沈亚静说。

  被日寇频繁“扫荡”后的兴隆山区,人畜断绝,房屋烧毁,寸草皆无。在“集家并村”过程中,伴随着日军大规模的屠杀行动,仅兴隆县被屠杀和折磨致死的就达6万多人。

    兴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沙盘,再现了当年日伪军在兴隆为了实施“无人区”政策而建立的部落。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在兴隆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显眼处,精心制作的沙盘还原了当时百姓生活在部落里的真实情况。

  “百姓在部落里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一些老百姓不愿意被赶进部落里,就躲在了深山里,跟着八路军一起抗战。”沈亚静说,像雾灵山、五指山、狗背岭等地的群众,坚持在“无人区”与日寇进行的战斗从未停止,有的在山崖下搭个简易棚,有的在山洞、土洞里避寒。生活虽苦,人们却充满着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心。

  抗日战争期间,兴隆先后有6000多人参加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万余人参加民兵组织进行抗日斗争。中共组织及八路军在兴隆境内建立了雾灵山、五指山、狗背岭三片抗日根据地,这三片根据地的面积虽然只有千余平方公里,经历日伪军数百次的“围剿”,却始终摧不垮,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今日的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昔日八路军曾在这里建立抗日根据地。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历史上兴隆曾被划为‘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达254年,植被茂盛,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遭到了严重破坏。兴隆人民靠着流淌在血液里的那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重建家园,让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沈亚静告诉记者。

  近年来,兴隆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兴隆先后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大规模造林栽果活动10余次,森林覆盖率增长了近3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隆县山楂、板栗产量迅速增长,一跃成为“全国山楂生产基地县”和“中国板栗之乡”。

今日的兴隆山清水秀,被称为“中国板栗之乡”。长城网记者 高航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兴隆县,森林覆盖率达71.25%,位居华北县区首位,目前已形成山、林、水、洞等类型齐全的旅游资源体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休闲度假。“2019年底,兴隆旅游接待游客468.2万人次,综合收入56.184亿元,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45万人次,综合收入19.6亿元。”兴隆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工作人员王立兴说。

  从昔日无人区到今朝秀美风景旅游地,当前兴隆正在努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兴隆精神”的指引下,一个崭新山城正在向我们走来。

关键词:大好河山,血肉长城,兴隆责任编辑:李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