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 打造新闻精品
——“生于1949年,我的名字叫‘建国’”系列报道的新闻实践
河北工人报 高会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求“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强调“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如何践行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是新时代摆在职业媒体人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唯有践行“四力”,打造精品,才是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出发点、落脚点。河北工人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所策划实施的“生于1949年,我的名字叫‘建国’”系列报道,就是践行总书记“四力”精神的硕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作为行业报,如何讲好河北故事,展示好河北形象?如何在媒体“同题作文”中彰显特色、独树一帜?答案正如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彦龙同志要求的那样:要在守正、贵在创新、重在实践。
为此,在2019年新春伊始,报社领导就落实好中央宣传部关于开设“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的要求,多次组织召开碰头会、策划会,力争“在同题作文中力求创新”我们定下“以小的新闻切入点反映宏大的时代主题”这一采访思路之后。多方的线索搜集,反复的思想碰撞——寻找共和国同龄的“建国”进入我们的视野,紧紧抓住“建国”、“国庆”两个关键词,于是,“生于1949年,我的名字叫‘建国’”大型主题系列报道应运而生。
要想做好这一系列报道首先要增强脚力,练就一双“铁脚板”。2019年4月3日,河北工人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寻找与共和国同龄的“建国”》启动消息,报社官网、官微、客户端等融媒体同步跟进。与此同时,报社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题报道组,分赴基层一线寻找“建国”,我们甩开脚板,或通过工会会员卡信息查找,或在社保数据库中筛选,或求助当地公安部门……在付出巨大艰辛和努力之后,寻找到了200多位散布在全省各地各行各业的“建国们”,我们的寻找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省国资委老干部处处长看到报道后,指定专人与我们对接,多次在国资系统内部下发通知,分阶段调度、汇总,先后为我们提供了20多个符合条件的“建国”信息。
选择有代表性的“建国”就需要增强眼力,练就一双“慧眼”。经过反复斟酌、筛选,我们从来自不同渠道的近200个“建国”中,筛选出数十位、带着时代烙印、具有行业或职业特点的“建国”,进行了报道。由于报道的主人公的故事具有典型性感动了读者和采访对象。我们难忘记,遵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海鹏推荐的省劳模高建国故事刊发后在电话中的激动话语;难忘记,河钢集团宣钢公司退休车工李建国在采访时那说不完的故事;难忘记,专题报道团队被一个个“建国”故事感动而不辞辛苦、挑灯夜战的责任与担当。
增强脑力,就要练就一种缜密的思维。融入感情才能动人心弦,融入大局才能把脉时代。该系列报道在全省媒体中率先刊发,短短数日“寻找建国”便成为全省广大干部职工心目中的“网红”,被点赞、转发无数。能取得如此成效,得益于我们脚踏实地,得益于我们的报道打动人心。因为,由河北工人报记者去采访那些生于1949年,在各行各业献身于国家建设的“建国”,既具有工人报的独特视角、行业特点,更容易展现出普通职工的家国情怀。
该系列报道历时6个月,行程上万公里,我们将笔墨和镜头聚焦这些一线名叫“建国”的职工,蘸着工人阶级的特殊情感,通过高度凝练的新闻语言,把这些身边人、身边事,娓娓道来,将中华民族的漫长奋斗历程、深厚文化积淀与爱国主义情怀有机结合,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唤起了“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情感共鸣,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最强音!
随着报道的推进,活动影响也不断扩大,省内外媒体陆续开展了类似“寻找建国”的报道活动。山东电视台从我们的报道中选出两位生于10月1日的“建国”,参加了他们迎国庆特别节目。在“学习强国”河北学习平台的大力支持下,“生于1949”专栏于2019年7月5日上线,先后转发了23个“建国”故事,使河北工人报成为全省首个在“学习强国”河北学习平台开设专栏的媒体。
此次主题策划报道活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精心策划、勇于创新、深入一线,才能打造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通过这次新闻实践,使我们编采团队素质得到锤炼,“几把刷子”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稿件沾满了更多的泥土芬香,我们和广大读者的心贴得更加紧密。
当前,新技术日新月异,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行业报,我们惟有守正以固本,力求创新绘新图。在今后的工作中,河北工人报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三工”定位,在践行“四力”中开拓进取,在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中守正创新,为广大读者奉上更多更好新闻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