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十三五#热搜# ⑦丨扶贫微工厂:家门口踏上脱贫路

来源: 长城网  王林红
2020-10-05 08:51:57
分享:

  长城网记者  王林红  报道

  稳就业,就是稳脱贫。9月30日,河北省大名县窑厂村的家具扶贫“微工厂”一片繁忙。员工们正在加工藤编椅。

  “我在这里每天工作8小时,和上班一样,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手比我快的能挣3000多元。”窑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振峰说,有了这份工作,他对稳定脱贫很有信心。

  “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更强”“咱们也抱上了‘金饭碗’了”“不等不靠,幸福生活自己造”……在“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扶贫微工厂就像一个个“造血红细胞”,激发出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动力,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9月30日,村民在大名县金滩镇北李庄村“扶贫微工厂”内加工服装。

  车间进村 村民就近脱贫

  一大早,河北省大名县北李庄村一家生产服装的扶贫工厂里,机器轰鸣。

  检查工人到岗情况,确保服装生产质量……同往常一样,王素芳早早地来到生产车间,开始她一天的工作。几年前还是北李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她,如今已是服装车间带班组长。

  过去,王素芳的两个老人常年生病,孩子还小,身边离不开人。全家仅靠丈夫一个人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村里要开扶贫服装厂,招收贫困劳动力就业,你可以去试试。”村里有人向王素芳介绍。2018年,王素芳得到免费的技术培训,成了一名服装厂工人。

  车间按件计酬,多劳多得,王素芳劲头十足,“每个月正常工资大约1500元,晚上我再加加班,一年下来能收入2万元。”

  相比于在外务工,王素芳认为,在家门口工作,除了有一份稳定收入,最大的优势在于方便照看老人和孩子。

  2019年,王素芳因为踏实肯干,业绩出色,从一名普通的服装学徒工,升任为扶贫服装车间的带班组长。

2019年,王素芳从一名普通的服装学徒工,升任为扶贫服装车间的带班组长。

  “真是做梦都没想过的事。不过我有信心做好!”王素芳说。目前,她已经带了20多个学员,工资也从按件计酬变成了按月计酬。家里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打工不再往外走、足不出村能致富。在“扶贫微工厂”发展较早的河北省魏县沙口集乡,先后引进了箱包、灯饰等加工项目31个,新建、改建“扶贫微工厂”4000余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扶贫产业格局,带动贫困人口就业2600多人,贫困劳力年增收1.8万元。这一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列入全国“脱贫攻坚100计”第一计,并在全国予以推广。

  南宫市依托当地小家电、羊剪绒、毛毡等特色产业,成立的30多个扶贫小院、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等,已全部复工复产,带动贫困户、贫困边缘户1500余人家门口就业增收……

  如今,越来越多的“扶贫微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燕赵大地的乡土间扎根发芽。截至目前,河北省435家扶贫龙头企业、具备生产能力的796个扶贫车间全部复产复工;全省贫困劳动力已务工77.06万人,比2019年全年务工总人数增长10.92%。

  学技创业 带富乡亲

  “创办扶贫微工厂让我尝到了甜头,现在干劲更足啦!”河北省大名县黄庄村藤编代加工点车间负责人黄伟杰告诉记者,过去,他们家还是黄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靠种地生活。

  2018年,在村民的介绍下,他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家具扶贫微工厂打工。“我当时主要是做藤编椅,按件计酬,一个月下来,也能挣1000多块钱。”

  在和朋友的一次闲聊中,黄伟杰发现了“商机”。在大名,只要创办‘扶贫微工厂’,政府就提供人员培训、配备工具等服务政策,可以说是“零风险”“零投入”。

创办扶贫微工厂让黄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伟杰尝到了甜头。在提升自家生活水平的同时,带动全村30余户村民就业。

  人无业不立,人无业不富,人无稳业不安。2019年,35岁的黄伟杰凭借一身手艺开始了“二次创业”。

  “现在,我一年也能挣个七八万块钱,微工厂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村里的农户们。”黄伟杰表示,如今,该车间已解决了全村30多名留守家庭妇女的就业问题,其中贫困户占二分之一,年人均收入3.5万元左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北省各地以“增加收入促减贫、巩固提升防返贫”为重点,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精准施计,精心“扶智”,及时了解贫困群众需求,第一时间跟上帮扶,积极引导他们创业就业,力争帮扶一人,致富一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攻坚不仅要帮助群众增收,更要重塑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引导他们真切实意干起来,把他们扶上马,再策马扬鞭送一程,最终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饭碗多了 脱贫稳了 

  “增收是甩掉贫困帽子最有效的办法。”河北省大名县扶贫微工厂联合会会长朱浩杰介绍说,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劳动能力人员的就业难题,大名县利用扶贫资金建设262家“扶贫微工厂”,把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到村上,把就业岗位送到门口,贫困群众就能就地就业增收。

  “为了规范管理扶贫微工厂,我们采取‘新建’‘改建’‘租赁’管理模式。”朱浩杰表示,他们对新建、改建的扶贫微工厂享有建设费用全额补贴,形成的资产归村集体所有,同时还享有用工补贴。

为了规范管理扶贫微工厂,河北省大名县采取新建、改建、租赁管理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六稳”之首,就业稳则民心定、家国安。近年来,河北全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打出就业优先政策和细化实化的稳就业政策“组合拳”。

  让就业岗位多起来,就要让企业运营“活起来”“旺起来”。疫情期间,河北实施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制度,引导鼓励重点企业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并按规定给予每人1000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组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协调推动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家庭农场等项目及早复工复产。同时,运用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用工对接服务平台,支持各地本地农民工安全有序组织外出返岗;

  临时增设保洁环卫、防疫消杀、卡点值守等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并参照当地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给予岗位补贴……“就业优先”不断落实到位,老百姓饭碗越端越牢。

关键词:十三五,扶贫微工厂,就业责任编辑:陈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