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今年暑假,山西省长治市将把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作为长治市中考改革的一部分,长治市中考将从2022年开始,增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50分,其中身体素质占20分,这其中,作为结果性评价学生体重、裸眼视力各占5分。“大于等于4.9为正常视力,得5分,4.6到4.8之间为中度近视,得4分,小于等于4.5为重度近视,得3分”,最高最低差两分。体重的考察则由体重指数(BMI)来衡量,最高最低也差两分。也就是说,身体素质方面,不论原因,以结果为导向的,总共有4分的差异。
消息公布后,引发争论,有网友质疑此举“涉嫌基因与经济双重歧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导向。面对公众质疑,长治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考生最后得分差距并不大,主要是想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体育锻炼、保护视力,提高身体素质。”
不过,重要的不是分数的差异。合理的分数差异,差50分也是理所当然,但不合理的扣分,一分也不应该。所以,事情的本质,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必要性、效率与公平。
比如,就考试本身而言,每一分都应该是有难度的,有区分度的,但近视、体重,却最多差两分,相当于人人送6分。这就降低了考试的区分度,也是明显不符合考核标准的科学性的。
除了这类技术性问题,更本质的问题在于近视、体重这些考核指标本身。首先,考核指标要正确归因,指标与学生行为之间,要科学分析因果性。
个人用眼卫生,个人锻炼身体,只是近视与体重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先天性的、意外都因素,都会造成差异。
检查视力。图片来源:海南日报
虽然长治市表示,对于先天近视,外伤造成的近视,吃激素造成的肥胖,可以在有证明的情况下得满分,但这并不足以补足公平性。遗传性近视,仅仅是天先基因表现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形式,人类对基因的遗传与变异,还知之甚少,很多人父辈不近视,但自己却天生带有更易患近视、肥胖的敏感基因。就像生活常识,有人大吃大喝不会胖,有人喝水也会胖。
所以,在厘清行为与结果的因果性之前,不宜把近视、体重纳入考核指标。否则就成为一种对天先因素的歧视。
其次,考核指标要有必要性。
中考本身是文化课考试,教育系统的这个职能,就是为社会建设选拔合格的人才。合格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健康,只有健康才能工作,建设国家。但是,近视与BMI超标,却不能认为不健康,不影响“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所以,这个指标与中考本身的功能相差较远。那么,是否有必要纳入考核,是大可商榷的。
第三,要看考核指标,是否能达到其宣称的目标,要讲究效率。
短期来看,戴OK镜可以治疗近视,也能在已经发生近视的情况下,晚上戴,白天就能维持较好的视力,佩戴久了,这个时间能持续几周。虽然有办法检查是否佩戴OK镜,但作为一种治疗近视的手段,没有道理去禁止。那么,戴不戴OK镜,就会直接影响到分数,而OK镜本身,是需要一定费用的。这就涉及到对经济因素的歧视。所以,有网友认为“涉及到先天与经济的双重歧视”,是有道理的。
更重要得是,长期来看,近视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在初中之前,很多孩子已经近视了,所以,新的考核政策之后,即便开始重视保护视力,也很难达标。这就使得导向性的目的,无从谈起。说白了,这个政策是无效的。
所以,即便要制定措施,也必须给出足够的时间提前量,考虑到近视的发生,这个考核,只能从现尚未入学的学生开始实施。不过,从小学到初中,漫长的9年时间,这3分很难起到足够的驱动作用,而与之矛盾的考核就是成绩指标。
而这才是近视的真正问题所在。
近视虽然不算不健康,但作为一种不方便,学生和家长比教育部门更想避免,但问题在于,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出于无奈。而这个无奈之中,才是教育部门真正该做好的地方。
家庭作业时间程度与近视率的关系,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率的关系,这些都是有明确的定论。眼保健操对视力的保护作用,与这些因素比起来,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仅仅能缓解眼疲劳。所以,教育部门,不妨从学业负担,户外活动等角度入手,否则,就成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比如,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一二年级不能布置家庭作业,但在很多地方,随着中小学数量的减少,班级人数增加,学科增加,老师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学任务不得不移到家庭中进行。从这个角度,师生比例,可能才是一个学业负担背后,真正影响近视率的关键指标。但这个指标,考核的是教育部门自身,以及地方公共财政。
有趣的是,事情就是如此意料之外、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