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燕赵抗疫故事】市场保供篇:坚守与奉献筑牢生活供应链

来源: 长城网  袁立朋 李丽钧 张建勋 李皓
2020-10-15 10:41:24
分享:

  长城网记者 袁立朋 李丽钧 张建勋 李皓

  2020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广大城乡的生活物资供应一度紧张。

  疫情就是命令,保供就是责任。

  从大年三十开始,河北零售、物流、蔬菜和粮油批发领域的从业者们就已经行动起来,“生活必须品不能断;多送一车,就多一份保障;我们绝对不会涨价……”

  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为全省城乡居民构筑起坚固的生活供应链。

  陈国甫:城市离不开我们“隐形人”

  2月13日22:00,位于石家庄鹿泉区的河北365集团配送中心冷藏库里灯火通明,一辆辆液压搬运车来回穿梭,忙而不乱,为20多辆卡车分装速食食品和冷冻食品。

  配送中心2号线配货员陈国甫拿着配货单,麻利地从各个货区把食品分装到蓝色的周转箱里,再按配送的顺序依次装车。

  配完货,时间将近零点,陈国甫和同事们开上车,在夜色中出发了,他们要为石家庄市和周边地区的500多家36524便利店配送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商品。

到了36524石家庄义北店,陈国甫开始搬下配送箱,准备送货。长城网记者 李皓 摄

  “我们配送中心比较大,以它为原点,半径150公里的地方,像保定、衡水都在我们配送范围。忙的时候,每天得送100多吨,供应500来家店。”陈国甫说。

  今年29岁的陈国甫已经在河北365集团配送中心工作了9年,“我先是干装卸,3年前学了车,开始当速食品配送员,每天晚上跑2号线。”

  陈国甫说的2号线,是365集团配送中心的9条路线之一,负责向石家庄市北部区域的50多家36524便利店配送馒头、包子、面条、油条、面包、火腿、汉堡、鸡蛋等十几大类近200种食品。这些食品多是当天下午生产,公司要求到当夜必须到店。

  “现在疫情紧,食品需求多,我们就早点去送。”陈国甫说。非常时期,有朋友劝他歇歇再上班,可陈国甫却从初一一直上到现在,“没啥可怕,这么大个城,总得有人供应饭吧?干零售的市民生活离不了,这时候绝不能退缩。”

   “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夜间配货的是‘隐形人’,没有人看得见。可我觉得,哪个城市也离不了‘隐形人’,我们去不了武汉,就在后方为稳定做贡献,工作也挺有意义!”陈国甫信信满满。

  凌晨2:51,陈国甫的车到了石家庄新浩城店,这是陈国甫配送的最后一家了,从店里出来,他长出了一口气,觉出有点累了。

  “做不了大事,就得把小事做到最好。我们把人们生活保障好,也算是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我觉得是这个理!”陈国甫说。

  这时,天上开始落雨点,越来越急。陈国甫赶紧上车:“要下雨吗?挺好,说明春暖花要开了,疫情也就该结束了。到时我想去老家看看父母,陪老婆到武汉去看看樱花!”

  聂志坚:百货店老板化身义务送货员

  4月10日早晨不到8点,石家庄鹿泉区鸿顺商店的微信群里就收到一条信息“我要2袋大米,送货地址是六街村小区。”看到信息,聂志坚让女儿看店,他戴好口罩,骑上电动三轮车,前去送货。

  位于石家庄鹿泉区海山便民市场内的鸿顺商店,是一家其貌不扬的小商店。疫情期间,鸿顺商店成了周围生活区的“生活保障基地”。

  石家庄鹿泉区海山便民市场的鸿顺商店店主聂志坚(右)和女儿聂萌正在查看微信群里的订单。长城网记者 李丽钧 摄

  聂志坚早就建有一个微信群,但也没刻意维护过。正月里,很多商店都不开门,采买生活用品很不方便。而鸿顺商店的微信群里,不断有顾客问能否上货上门。聂志坚敏感地意识到,乡亲们的生活用品需求很急迫,他和女儿聂萌萌商量,用微信群开店,保证商品供应。这一下,让鸿顺商店日用百货从门店经营走向了社区配送,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活供应。

  只要群里有顾客要货,聂志坚就和女儿分头去把货送到小区门口供顾客自取,这给疫情最严重时两天才能出门采购一次的居民省去很多麻烦,也让聂志坚活出了另一番模样。“你看这款大米,最多的时候一天在群里卖100多袋,有100多个家庭心里就踏实了!”聂志坚一边翻看着手机一边说。短短2个多月时间,鸿顺商店顾客微信群的人数已经涨到了420多人,这些没有见过面的顾客,在群里成了感谢聂志坚最多的人。

  “朋友也曾劝告我,关门在家更安全。我这小店平时全靠乡亲们支持,现在他们有需要了,我就不能光想自己。他们收货时的感谢和笑脸,是我最欣慰的事。”聂志坚认真地说。

  孙小敏:一粒大米都不涨价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部分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人们开始担心米面会不会缺货,引发了一轮抢购潮。个别商户乘机抬高价格,扰乱了市场,加剧了恐慌情绪。

  4月8日上午,石家庄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粮油区里,进货、出货的车一辆接着一辆,非常忙碌。

孙小敏说,做生意不能光看眼前,她坚持不涨价。长城网记者 袁立朋 摄

  “你看这市场里货源多充足啊!咋可能会缺粮食呢?但人们就是愿意抢,也没办法。”4月8日上午,在石家庄市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经营大米批发的孙小敏说。

  孙小敏在该市场粮油区经营粮食批发多年了,她说:“从今年春节到现在,大米的需求确实有点偏高,可能和人们的抢购有关系,但批发价比较稳定,每斤只有几分或一毛钱的浮动,还算不上大波动!”

  孙小敏的客户,有周边的商店、超市,也有郊县的小粮店。“客户们最关心我会不会涨价,这几天,经常打电话来问,我就告诉他们,不涨!”孙小敏说。

  这时,一个老人骑着三轮车来买大米。“大米,涨价了不?多少钱一袋啊?”老人问。“没有涨!”孙小敏一边说着,一边向他推荐了10公斤装的东北王珍珠米。一交流,孙小敏才发现老大爷是怕“抢”不上粮食,才出来买大米的,她就说:“大爷你看,批发市场不缺粮食,一粒米都不会涨价,家里要是还有米,就别买啦,天越来越暖和,容易长虫子!”孙小敏劝走了老大爷。

  “我不涨价,他们零售就不一定涨,可我涨了,他们就一定涨,我涨一毛,零售就可能涨1块。做生意,不能光看眼前,发这个财!”孙小敏坚持不涨价,赢得了客户们的称赞。

  像孙小敏一样,石家庄桥西蔬菜批发市场的粮油商户们在疫情期间坚守社会责任,不涨价,不囤货,敞开货源向社会供应,保证了市场秩序的良好和稳定。  

关键词:燕赵抗疫故事,新冠肺炎,市场供应,民生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