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昔日“贫中之贫” 今朝“黄土生金”——河北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0-10-17 08:40:31
分享:

  图为近日航拍的张北县德胜村全貌。河北日报记者 田明 摄

  10月17日,我们迎来了第7个国家扶贫日。今年,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当前,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冲刺和收官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攻坚路上,总书记始终和河北人民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视察河北,每次都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两次专程到贫困村考察调研。

  牢记嘱托,忠诚担当。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全国率先向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总攻。

  河北确定张家口、承德、保定的10个深度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作为全省脱贫攻坚重点区域,整合资源力量,实施攻坚突破,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省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翻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的调研记录,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其中的一大主题。仅在最近两个月,他们先后深入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阜平县等深度贫困地区调研检查,强调全力以赴打赢脱贫防贫攻坚战。

  力量,在攻坚中升腾;奇迹,在燕赵大地续写。2019年底,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全部高质量脱贫摘帽,206个深度贫困村全部高质量退出。2018年、2019年,承德、张家口、保定3市连续两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中保持“好”的等次。

  牢记嘱托攻坚 勇于担当克难

  打开河北地形图,在北部、西北一带能找到的最险峻和最高寒的地方就是张承坝上地区和燕山、太行山深山区,是河北的深度贫困地区。

  2012年岁末,太行深山里这深情而浓重的一笔,注定会铭记在中国摆脱贫困的历史进程中。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农村地区视察,就来到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合一的阜平县,冒严寒、踏冰雪深入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考察扶贫工作。在这里,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进军令: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路的灯塔。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汇聚磅礴力量,攻克千载难题。而“贫中之贫”的深度贫困地区成为主攻对象。

  五级书记带头抓,全党动员促攻坚。

  省委书记、省长带头包联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市县,其他省级领导全部承担包联任务,带动形成了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工作格局。

  10月10日,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培训班开班式刚结束,当天下午,王东峰就主持召开了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10月11日,他又“趁热打铁”,把全省产业扶贫工作视频现场会搬到了保定市阜平县。

  王东峰在现场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防止返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

  许勤在现场会上指出,要狠抓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对重点任务拉清单、建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安排部署落地见效。

  2018年以来,我省在全国首创市县党委、政府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擂台赛”制度,累计举办县委书记“擂台赛”7期、乡镇党委书记“擂台赛”2300余期。好的讲经验,差的表决心,创先争优、比学赶超成为工作常态。

  集中力量攻坚,万众一心克难。

  明确攻坚重点——我省依据贫困发生率,综合考虑脱贫难度、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了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张北县、阳原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阜平县、涞源县等10个深度贫困县。在这10个县中,按照贫困程度,我省确定了206个深度贫困村。

  优化顶层设计——我省在财政投入、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集成了一套含金量高、务实管用的“政策包”,全方位安排部署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强化资金支持——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对10个深度贫困县实行政策倾斜。2018、2019、2020年,分别下达10个深度贫困县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7亿元、39.4亿元、48.5亿元。省财政对深度贫困县每县每年分别单独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

  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战场上,一批又一批好党员、好干部走在前、做表率。

  我省向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7746个驻村工作队、2.2万名驻村干部。他们背起行囊,走出机关,扎根贫困乡村,用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战贫斗困,不胜不还。截至2019年底,全省先后有9名先进个人和集体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奖;203个单位、507名个人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奖。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脱贫攻坚,彰显着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又实实在在改变着贫困群众的生活。

  今昔对照,可见山乡巨变。

  骆驼湾低矮逼仄的黄泥小屋,变成了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新民居;一直靠种土豆和玉米填肚子的顾家台人,如今建起了密密麻麻的食用菌大棚,“老乡菇”热销广东、福建等十几个省份。

  阜平广大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勠力同心,苦干实干,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县农民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至2019年的13620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54.4%下降到0.45%。今年年初,随着河北最后一批13个贫困县摘帽,阜平脱贫了。6月底,阜平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稳定脱贫条件。

  骆驼湾村老党员陈德忠动情地说:“请一定给总书记捎句话,我们非常想念他!”他还写了一首诗:“寒风刺骨人心暖,总书记来到骆驼湾。问吃问住又问穿,无微不至关怀咱。语重心长声连声,终生难忘铭记心。脱贫攻坚走向前,誓把旧貌变新颜!”

  最真的心、最深的情。这是阜平百姓的心声,也是广大燕赵儿女的衷肠。

  7年多来,在一项项强有力部署、一个个超常规举措的攻坚之下,10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度下降,从2017年底的5.24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193人,贫困发生率由24.7%下降至0.57%。

  阜平、河北,与全国一道,大踏步走在通往全面小康之路上。

  下好精准这盘棋 鼓起群众钱袋子

  2020年6月底,张北县德胜村最后1户贫困户也达到了脱贫标准。可就在几年前,这个拥有443户1176人的村子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44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7.8%。

  村里的老百姓说,真想给总书记捎句话——德胜村“得胜”了。

  2017年1月24日,临近年根,已是北方最寒冷的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德胜村,亲切看望慰问贫困户,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三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奋斗拼搏、苦干实干。各地找准症结、精准发力,有针对性地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长远之计。

  德胜村建起光伏电站、种植微型薯、发展旅游业,2019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00元,村集体收入实现133万元。

  一村一品,扶贫产业在张承保深度贫困地区结出硕果。

  张家口市围绕产业就业全覆盖这一目标,培强一批传统产业、培优一批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做实一批生态产业。截至2020年8月底,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村覆盖率达到100%,对贫困户覆盖率达到94.8%。

  承德市发展壮大9大特色扶贫产业,打造“五个百万基地”,实施“一村一品”行动,提升产业有效扶持覆盖面和产业增收占比。完善联贫带贫利益联结机制,培育省级扶贫龙头企业104家、扶贫产业园区63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3万个。

  保定市重点打造特色农林、绿色能源、旅游休闲、家庭手工业四大特色扶贫产业。2014年至2019年,全市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16亿元,谋划实施产业项目6561个,累计带动贫困户50万余户、近120万人,2019年人均增收4061元。目前,全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2个以上高质量产业全覆盖。

  就业扶贫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在张家口市,贫困群众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该市立足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通过组建造林、草牧业等生态建设扶贫专业合作社,增加河湖巡查员、生态护林员等生态管护岗位,让4.5万名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在承德市,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正在发挥作用。该市落实促进就业创业13条措施,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开发村级公益事业,拓展灵活用工形式,对接京津对口帮扶地区,全市实现16.5万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在保定市,阜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国内4家知名车企合作创办梦翔汽车培训基地,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实现学生定向就业。该市发挥白沟等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的优势,鼓励贫困地区积极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扶贫车间吸纳、京保协作劳务转移等途径,全市10.48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块地,因为科技力量的注入而大不一样。

  保定市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支持农业创新驿站建设,1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率先在驿站转化落地。如今,太行山区遍布着50个这样的创新驿站,30.27万贫困人口在创新驿站带动下摆脱贫困。

  张家口市百名科技人员帮助贫困户办理良种购置、育苗栽培、大棚建设等实事180多项。全市挂牌成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110个,开展讲习160多场次,培训7000多人次;举办科技下乡培训班755次,累计培训3.6万人次。

  承德市大力推进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组建河北省中药材、马铃薯等8个战略联盟,建成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11个、农业创新驿站16个、“星创天地”39家,组建12个专家服务团,选派110名科技特派员到贫困村开展科技服务。

  “搬”出穷窝窝,“迁”来好生活。对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我省则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经过近四年大规模建设,我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任务。截至2019年11月,涉及7市35县(区)的10.5万户、30.2万名搬迁群众全部实现搬迁安置,其中深度贫困地区18.3万人。目前,全省规划的632个扶贫产业园区已全部建成。110个集中安置项目配建了扶贫光伏,成为贫困户稳定、重要的收入来源。

  全力打好组合拳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河北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强化支撑保障,加大政策倾斜,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

  ——强化项目落地。以10个深度贫困县的206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我省深入实施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2018年以来,累计投资24.5亿元,建成项目2700余个,从根本上改观了深度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强化帮扶措施。2017年以来,我省对10个深度贫困县实行“五包一”帮扶,每县明确一名省领导联系指导,安排一个省直厅局、一个经济强县(市、区)、一家省属大型企业、一家金融机构共同帮扶。

  对206个深度贫困村实行“三包一”帮扶。每村一名省直部门厅级干部联系,一支省直驻村工作组、一家市域内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进行帮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对10个县的其他贫困村,统筹整合相关资源,加大帮扶力度。

  ——汇集众力,唱响脱贫攻坚协奏曲。

  让各类资源更多地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我省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驻冀部队帮扶、“千企帮千村”行动,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从2016年起,京津两市陆续对口帮扶张承保3市28个县,累计实施帮扶项目2417个、落实帮扶资金62.6亿元。截至2019年,京津两市帮扶我省的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受援县贫困人口累计减少126.33万人。

  5年来,扶贫协作模式遍地开花,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经验——首农“双创”中心卖出了一批又一批河北农产品,天津食品集团在围场实施了百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化项目,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让大山里飞出“扶贫鸽”……

  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汇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洪流。

  河北“千企帮千村”行动参与企业数量、受帮扶村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对包括206个深度贫困村在内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村企结对帮扶全覆盖。

  在塞北高原,弘基集团依托自身马铃薯产业优势,与沽源县长梁乡六道沟村、丰源店乡兴顺店村和赤城县马营乡墩上村、南夭子村结对精准帮扶,建成3个马铃薯种植扶贫基地,托起贫困群众的小康梦。

  在坝上草原,千喜鹤集团云泉牧业公司投入5300余万元,在隆化县荒地乡建成占地82亩的养牛场及配套设施,年可出栏成品肉牛9600头,与2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扶贫脱贫联接机制。

  在太行深处,涞源县河北桃木疙瘩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多亩,带动9个村818户贫困户发展生态太行鸡养殖,解决就业100多人,覆盖贫困人口2000人。

  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好日子如约而至。

  目前,10个深度贫困县全部退出,206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条件,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然而,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特别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我省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十三条措施》等20多个政策文件,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务工和扶贫企业项目复产复工。

  千难万险何所惧,大战大考炼真金。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2020年计划实施的16638个扶贫项目已全部开工;扶贫龙头企业、规范认定的扶贫车间复工率均达100%,吸纳和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52万人;全省贫困劳动力务工77.05万人,占2019年务工总人口的110.90%。

  奔向全面小康的脚步一刻没停,巩固脱贫成果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我省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脱贫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精准防贫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亮点。

  2019年9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健全脱贫防贫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务院扶贫办将我省文件转发各省(区、市)学习借鉴。全省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都建立了防返贫防致贫长效机制。

  在张家口市,8785户17540人纳入防贫台账管理。对纳入救助对象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该市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扶持、教育资助、医疗补助、防贫保险等措施精准帮扶。

  承德市建立“七有”防贫机制,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跟踪。目前,全市共纳入防贫监测对象1.15万户、2.88万人,累计使用防贫资金3200万元,帮扶救助2.48万人次。

  保定全市22个县(市、区)全部设立防贫保险,共监测脱贫不稳定户和非建档立卡边缘户两类防贫对象4487户10613人,实施救助6573户次12900人次,救助总金额2506.05万元。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打牢高质量脱贫攻坚“基础版”,启动乡村振兴“升级版”。我省切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全力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让我们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大力度,压实责任,攻坚克难,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圆满收官。(河北日报记者潘文静)

关键词:脱贫攻坚战,河北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