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产党员网讯(通讯员 李影 记者 扈炜)房子有了地暖,冬天不怕冷了;自来水户户通,吃上了放心水;出门就上班,不用背井离乡了;成立了“农民乐队”,村中飞扬着熟悉的曲子……武强县周窝村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人均收入节节攀升。多年来,周窝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文化兴镇、特色立镇”战略,加强村企合作,促进村庄和企业和谐发展,以前一个贫穷的小村,如今打造成为了魅力四射的音乐小镇,探索出一条现代化新农村的路子。
周窝村位于武强县城西南,在历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经过不懈奋斗,让这里充满着勃勃生机。自上世纪60年代遭遇水灾后,周窝村经过数次规划、重建,奠定了基本的村落格局,形成了屋舍规范、环境优美、民风古朴、独具特色的河北民居群,周窝人尊重现有民居的历史价值,保留小街小巷风貌,依旧建旧、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保留民宅的原有风味和形式。2011年,周窝村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我为文明生态村创建作贡献”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形成了全村上下齐心搞创建的生动局面。为改变“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多方筹措资金20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翻修,升级改造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后来,又建设了服务中心、中心敬老院,并在村里普及了卫生厕所、健康厨房等。村委会还购置了垃圾箱、垃圾转运车、洒水车等保洁设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转运站,成立专职卫生保洁队伍,建立日常清扫和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统收统运、日产日清、清扫保洁常态化。
在市、县、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窝村把文旅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1989年,周窝村村民周国芳联络北牌村陈学孔在周窝村建成武强县通达乐器厂,并逐渐发展成为金音乐器集团。2012年,周窝村依托乐器产业,引入北京璐德文化公司,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谋划打造周窝音乐小镇,以文化产业推动脱贫攻坚、带动新农村建设。还聘请北京798艺术中心,按照“一门一景、一户一品、体现灵性、各具特色”的原则,对民居院落做了规划设计,在最大限度保留民宅原有风貌的同时,突显“音乐”特点。截至目前,周窝村已包装改造具有音乐特色的咖啡屋、乐器体验馆等民居院落近百套,吸引各类资金认领改造小院30余套。金音乐器集团管弦乐器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周窝村也发展成集乐器展销、批发、零售、培训于一体的音乐旅游小镇、全国乐器交易集散地和全世界乐器采购地。
周窝村注重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动志愿者和群众服务村庄文化创意建设。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赋格书院等文化阵地,组建了80多人的秧歌队,投资2万多元购置了锣鼓和服装,定期组织村民、游客开展文艺活动。每年在村里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评选活动,塑造文明村风。今年疫情发生后,村党支部和金音乐器集团非公党支部联合做好疫情防控,为村民提供了安全保障,村里还组织乐器工匠积极创作、制作音乐作品,为抗疫贡献力量。
近年来,周窝村每年都投资1000余万元,扶持音乐人创作、大学生创业、演奏家研学交流等,打造了小提琴体验工坊、DIY吉他制作等多个创客孵化器,大力发展音乐教育培训、音乐体验创作、音乐纪念品开发、音乐休闲养生等音乐产业,吸引国内外众多音乐人、乐器手工匠人、外地大学生来村创业。目前,周窝村带动乐器生产及加工配套企业近百家、文化创意小微企业百余家,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不但促进了周窝村的劳动力就业,还带动了周边的西辛庄、李封庄等6个贫困村脱贫。2019年,周窝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9万元,实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小康。
周窝村“两委”班子制订了《周窝音乐小镇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完善资金扶持、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全力打造文化创意旅游基地,相继建成萨克斯公社、吉他体验馆、音乐体验中心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发展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区。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其海说:“乡村振兴是一盏灯,特色是芯,党建是火,将芯点燃,照亮道路。今后,俺要继续带领党员和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音乐小镇打造得更美好。”
周窝村“变身”音乐小镇,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更难得的是村民们精神层面的升华,由于天天都跟乐器打交道,工作中制作调试各种乐器,生活中经常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渐渐都成了音乐的爱好者,人人都会演奏一两种西洋乐器,茶余饭后,农闲之时,大家聚在一起吹奏着“幸福曲”。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全国最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