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脱贫“冀”忆】民间实物故事|“金鸡”报晓 扶贫路宽

来源: 长城网  魏亚慧 刘杨
2020-10-23 19:07: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魏亚慧 刘杨

  郭成巧家的“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协议书。 长城网记者 魏亚慧 摄

  实物:郭成巧家的“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协议书

  故事:2016年9月1日,邢台市威县固献乡沙河辛庄村村民郭成巧和周边4个乡镇的贫困群众一起同威州农投公司、蛋鸡养殖合作社、乡镇政府、村委会签订了“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协议书,以扶贫资金入股,成了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威县以产业扶贫为依托,政府兜底为保障,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金鸡”产业扶贫模式还被推广到全国多个贫困县,带动了更多贫困群众增收。

  郭成巧和她家的“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协议书。 长城网记者 魏亚慧 摄

  讲述者:河北省邢台威县固献乡沙河辛庄村村民郭成巧

  郭成巧是邢台威县固献乡沙河辛庄村的村民。2016年,她家同威州农投公司、蛋鸡养殖合作社、乡镇政府、村委会签定了“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协议书。

  2015年,郭成巧的爱人遭遇严重车祸瘫痪在床,家里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她每天不仅要照顾爱人,还要送孩子上学。医药费用增加了,生活来源却减少了,郭成巧一家的生活变得很困难。

  正在郭成巧为家里的生计发愁的时候,村里通知她,县里引进的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要与困难群众签署“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协议书,以后每年都能领到分红,同时,她还可以去德青源公司的爱心岗位工作。这个消息对于郭成巧一家来说真的是喜从天降。

  郭成巧(右)在蛋库自动流水线上分拣鸡蛋。长城网记者 魏亚慧 摄

  “自从签了‘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协议书,我现在也是企业的股东了,心里踏实多了。现在,我是德青源公司的一名捡蛋工,每月还能领着2000多块钱工资。这里离家近,方便照顾孩子和家人。生活越来越好,我挺知足的。”郭成巧笑着对记者说,谈起自己的经历,她多次提到感谢县里的“金鸡帮扶”,是“金鸡帮扶”让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在威县,像郭成巧这样因为“金鸡”产业扶贫受益的群众还有很多。威县“金鸡”扶贫项目实施以来,为威县126个村(包括48个贫困村)、13810贫困人次,分红800万元,48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累计分红1700万元。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吸纳附近村民务工就业的同时,还专设保安、保洁、门卫等低技术要求爱心岗位,已惠及贫困户53人,月平均工资1680元。威县“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已覆盖带动附近梨元屯镇、第什营镇、固献乡、枣园乡4个乡镇4000余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

  德青源威县金鸡产业扶贫生态园正门。 长城网记者 魏亚慧 摄

  “‘金鸡’产业扶贫模式,就是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受益。”威县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刘卫华介绍说,德青源威县金鸡产业扶贫项目生态园目前拥有6个蛋鸡区、2个青年鸡区,共8个厂区,养殖规模240万只“金鸡”,今年的产蛋量预计达到4亿枚鸡蛋,产值将达2.5亿元。

  近年来,威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把“金鸡”扶贫模式复制到肉鸡、奶牛、梨果等产业,精心谋划,创新机制,强力推进,产业扶贫稳定性、可持续性明显提升。该县于2018年9月29日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17.1万余人,降至现在的293人,贫困发生率从34.1%降至现在的0.063%。截至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34户、19534人,剩余未脱123户、293人,剩余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威县“金鸡”产业扶贫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产收益扶贫试点,该县“金鸡帮扶”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关键词:威县,产业扶贫,金鸡帮扶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