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封面故事丨叶润兵:脱贫致富有办法

来源: 长城网综合  刘海楠
2020-10-24 09:37:00
分享:

  封面人物

  叶润兵 张家口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2020年6月,获得河北省乡村振兴“领头羊”荣誉称号。

  河北省张北县德胜村是冀蒙交界、坝上草原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有443户1176人。村民世代以农牧为业,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近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的带领下,德胜村褪去旧貌,新民居拔地而起,光伏板向阳而立,完全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前,德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达到脱贫条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曾经的“土村庄”换了新颜。

德胜村新貌。受访者供图

  他是村民们的“主心骨”

  叶润兵今年64岁,任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已有8个年头。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对农村工作充满热情,带领全村群众埋头苦干,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积极发展脱贫产业。

  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重要课题。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党支部。”“要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多为群众做实事,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作为村支书,叶润兵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此,他召开村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广泛听取意见,精准制定《德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马铃薯育种、光伏发电和民宿旅游等产业。

新民居旁边的花海。受访者供图

  “小土豆”成就富民“大产业”

  德胜村地处坝上,海拔高、光照强、温差大,有马铃薯育种的传统。以前,村民“单打独斗”,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收入不稳定。经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叶润兵想到如果把传统优势做出规模,马铃薯产业就可以成为德胜村的富民产业。说干就干,叶润兵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村合作社流转300亩土地,建起了280个育种大棚,帮村民发展微型薯种植,村民以每棚1000元的价格承租,贫困户优先租用。周边的种业公司和科研单位提供优惠种苗和免费技术指导,德胜村的马铃薯育种产业就这样有了起色。

  徐海成就是承包户的其中一位,他租种了28个微型马铃薯大棚、30亩马铃薯原种。薯窖内,徐海成手捧水灵灵、个头均匀的微型薯,满脸笑容:“别看它们个头不大,却是我们的‘金豆豆’,我现在每年纯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

叶润兵(左)与贫困户交谈。受访者供图

  2019年,村里有近180户承包了大棚,每个大棚每年产出种薯14万粒以上、纯收入2万多元。如今, 在叶润兵的带动下,德胜村建起了2000吨储藏窖,注册了“德胜马铃薯”商标,与中国薯网达成协议,微型薯搭上互联网快车,卖上了好价钱。目前,在德胜村,已形成一条从马铃薯育苗到储存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光伏电站成了“铁杆庄稼”

  “如果村里马铃薯一业独大,那么单一种植带来的市场风险会很大,必须多业态发展,才能彻底让脱贫致富落在实处。”叶润兵又开始为村民盘算其他拓宽增收的门路。

  德胜村海拔1400米,干旱少雨,年均日照3000多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产业。2016年,叶润兵积极主动争取资金,最终在2017年建起两座共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3年来,电站共收益210多万元,主要用于支付扶贫公益岗位工资、给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发放特困救助、增加村集体收入。

叶润兵正在讲解。受访者供图

  除了引入光伏产业外, 叶润兵还打起了“板下经济”的主意,在光伏板下种植黄芪、防风、柴胡等中药材以及紫花苜蓿,为规划发展康养产业打下基础。就这样,德胜村的光伏电站从政府投资到引进市场主体,从单一发电到农光互补,发展成了一个新型扶贫产业。

  民宿旅游成为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德胜村南距坝上“草原天路”18公里,北距张北草原音乐节举办地10公里,附近还有古长城、元中都遗址、滑雪场等景区和设施,一年有380多万人来周边旅游。

  以前,村里环境脏乱不堪、房屋低矮破旧,路过的游客不会驻足停留。2017年,叶润兵找到旅游公司统一规划建设了139套以二层小楼为主的新民居,同时投资建设了46套精品民宿,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硬件设施和条件。2018年村民入住新居,王登云第一个把自家空余房间挂到网上搞起了民宿,3个月收入2万元,一下带起了十几户办民宿。2019年,村里筹资铺设了水泥路,打通与“草原天路”的连接线,吸引游客5万人次。“民宿旅游成为村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叶润兵说。

  叶润兵心里时刻装着村民,让村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如今,漫步村中,白墙灰瓦、路阔景美,已经从破旧小村庄变成美丽乡村,村民的精气神也大大提升了。

关键词:封面故事,叶润兵,脱贫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