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一线记者讲故事】记者节特别策划⑤:这位农民有点“潮”

来源: 长城网  
2020-11-07 10:18:00
分享:

  这位农民有点“潮”

  长城网记者 郭甜肖

  故事从一张工资表说起。今年6月份,我们到衡水武强一家乐器公司采访脱贫攻坚。企业负责人给了我一张贫困户的工资表,表上一名工人的工资数字很显眼,差不多是其他人工资的两倍,这人就是黄国权。

黄国权正在检验小提琴。

  同样都在制琴,为什么他能挣这么多?带着好奇,我见到了黄国权。

  黄国权今年50多岁,几年前是武强县一位普通的贫困户,靠着三四亩地为生。他告诉我说,做梦都不会想到与小提琴、吉他等“高大上”的乐器结缘。

  从黄国权家到乐器公司,只有十多里路。在这里工作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对黄国权来说实在是个好差事,所以当听到招工的消息后,他赶紧报了名。

  进工厂前,他对音律、乐器制作一窍不通,所有的工作都要从零开始。没有技术基础,他就从最简单的操作开始,而当时这些操作都是一些妇女在做,加上刚开始操作也不熟练,一天下来挣得也比她们还少,臊得慌,想走。

  最终,黄国权没走。黄国权说,既然有这样一个机会,怎么也得学好这门手艺吧。他不断琢磨,不知道的地方就上网搜索,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别人,很多时候钻研到凌晨一两点。有人说他,干这个活挣多挣少不丢人,这么干把小命搭进去就不值当了。

  2019年,在一次产品检验中,为小提琴出口把关的德国专家托马斯,发现了一件成品,可以和国外大师级的刷漆纹路相媲美。当得知这是黄国权完成的后,托马斯又找来了他的其他作品,发现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艺术水准,“Huang”的产品都无可挑剔,此后“Huang”也就成了托马斯眼中的“免检”标志。

黄国权擦拭成品小提琴。

  从刚开始,一只小提琴反复刷漆十多次才过关,到如今制作的小提琴出口到欧洲,得到国际知名小提琴专家的认可,在提琴制作的道路上,黄国权走出了“名堂”。他的工资也从刚入职时的2000元,涨到了5000多元。我们来到黄国权家中时,之前的旧房子已在去年翻新,家中也添置了空调、冰箱等家具。

  我想,一把好琴需要制作者为之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相信未来,“Huang的琴”不再属武强专有,拥有属于本地标签的“制琴师傅”在河北越来越多。

  策   划:曹朝阳 

  统   筹:齐立宾

  编   导:田   梦  王潇

  记   者:郭甜肖

  摄   像:姚   杰

  后   期:韩彤鹤

  海   报:筵   怡

  视   觉:姚   杰  冯少玲

关键词:长城记者,讲故事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