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闫玲
《谁与争锋——京津冀河北梆子名旦大会》获得了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戏曲节目奖;《最美的青春》获得了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塞罕长歌》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成为河北省唯一进京参加集中示范演出的剧目……一段时间以来,河北省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最美的青春》获得第32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推进“文艺冀军”建设,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河北大地、传承燕赵文化,始终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工作,创作生产了一大批展现河北特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艺精品,“文艺冀军”崛起的脚步铿锵有力。
立足河北大地:让河北故事广为流传
时代呼唤文艺精品,人民期待文艺精品。“十三五”期间,河北省紧扣时代脉搏,打造了一大批艺术精品。电视剧《海棠依旧》《最美的青春》《最美的乡村》、电影《古田军号》《安娥》、纪实文学《大山教授》、报告文学《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吕建江》、话剧《塞罕长歌》、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等实现了文艺精品创作的重大突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138项,累计创排舞台艺术作品148部,在人们心目中筑起了一个熠熠闪光的精神高地。其中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喜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最高奖文华大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戏曲电影(评剧)《安娥》剧照,袁淑梅饰安娥。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供图
艺术源于生活,文艺创作需要有根。“文艺冀军”立足于河北大地和河北元素进行创作,因为接着地气,所以就有了人气;因为讲得好,所以河北故事就成了天下故事。以部分文艺精品作品为例:电视剧《海棠依旧》由河北导演陈力执导,而且主要是在正定的荣国府取景拍摄;河北省精心创排的话剧《塞罕长歌》故事的发生地就在河北,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务林人先进事迹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塞罕坝精神;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则是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为原型……这些作品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河北元素,而河北元素也让这些作品有了根和魂,有了燕赵的风骨和气魄。
有特色才能走得更远。今年以来,河北省多部有着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在全国产生影响。这是燕赵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的精彩展示,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聚焦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勇攀“高峰”的奋斗写真。
传递时代温度:固守着文艺创造的“本”
“文艺冀军”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离不开创作的沃土,更是因为固守着文艺创造的“本”。他们热忱地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自觉地为社会立心铸魂,积极地为时代礼赞高歌。“从2017年开始,我就带领创作组十数次到塞罕坝体验生活,经历了反复深入生活、反复听取意见、反复修改剧本的漫长过程。老实说,这是一次艰苦的创作,也是在自己写作的历程中最难最累的。”话剧《塞罕长歌》的编剧孙德民说。
话剧《塞罕长歌》剧照。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供图
因为传递着时代的温度,因为感受着人民的冷暖,作品自然能够直抵人心、耐人回味。“我们全剧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都是带着一种敬畏、带着感动排这部戏。演出二百余场,我们风中唱过、雨中唱过、雪地里唱过,也在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唱过。”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饰演者邱瑞德表示。
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剧照。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供图
从火热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发掘能够传递时代正能量的故事,用文学艺术去创造更多具有中国风格、民族气派和河北特色的文艺精品,这是河北省文艺创作的特点,也是取得成功的秘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好的文艺生态,我们的文艺创作始终强调并坚持‘两个一’,即把握一个基调,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突出一个主题,依托地域文化资源,讲好河北故事。”河北省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十三五”时期,“文艺冀军”队伍不断扩大,燕赵文艺创作走向空前繁荣。展望“十四五”,新时代的文艺必将继续全面开花,文化强省的脚步越来越强劲,迎来更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