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脱贫“冀”忆】民间实物故事|游标卡尺 丈量幸福

来源: 长城网  代晴 段永亮 董肖飞
2020-12-22 18:20: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代晴 段永亮 董肖飞

  实物:脱贫户刘龙光的游标卡尺

刘龙光的游标卡尺。长城网记者 段永亮 摄

  故事:每天上午,沧州盐山县盐山镇张相庄村村民刘龙光,都会站在车床前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左手拿着工件,右手握着一把游标卡尺,根据尺子上的读数对工件进行加工。这把游标卡尺看似普通,但它不仅能精确测量读数,更能丈量出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幸福指数。刘龙光是一名聋哑人,几年前在村里的帮助下,在附近企业学会了冲床、车床和电焊技术,现在每月能挣4000多元。他的妻子张凤云也是一名残疾人,靠着村里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同样有了固定收入。这对身残志坚的夫妻,凭借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路,两人用攒下的20多万元盖了四间新房,日子越过越敞亮。

   近年来,盐山县紧紧抓住精准扶贫这把“尺子”,脱贫攻坚全面发力,围绕“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护航脱贫“最后一公里”,坚持用足绣花功夫,一招不让、一扣不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截至目前,全县剩余未脱贫40户104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刘龙光手握一把游标卡尺,根据尺子上的读数对工件进行加工。长城网记者 段永亮 摄

  讲述人:盐山县盐山镇张相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国强

  我手里的这把尺子,是我们村精准扶贫的一把尺子,因为它帮扶了我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龙光一家。刘龙光今年45岁,是一名聋哑人,他的妻子张凤云今年41岁,也是一名残疾人。两个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上要照顾老人,下要抚育孩子,生活非常困难。

刘龙光夫妇在老房子里的合影。长城网记者 段永亮 摄

  刘龙光夫妇从结婚那天,就跟父母住在三间“砖包皮”的老房子里,家里只有一亩半地。以前,刘龙光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每月只有几百元收入。张凤云一边照顾家里,一边种地,但因为地太少,粮食打得不够吃,一直要靠张凤云的娘家救济。

  我们村干部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主动帮刘龙光联系了当地的一家企业,想着让他去学点技术。没想到,刘龙光心灵手巧,也聪明,很容易就上手。如今,他学会了冲床、车床和电焊技术,有了固定的工作,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每月都能收入4000多元。现在,刘龙光已经当上了师傅,都能独立带学徒了。

刘龙光夫妇在新房子里的合影。长城网记者 段永亮 摄

  我们还在村里给刘龙光的妻子安排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天早上到村上打扫打扫卫生,一个月给她开300元钱。加上一家四口人的低保金,这个家庭一个月能收入5000多元,日子是越过越富裕。这两口子人品好,也要强,他们不光等着政策帮扶,平时也是省吃俭用,除了工作还到处捡废品。两个人前年盖了五间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今年装修得漂漂亮亮,前后花了20多万元,没有欠外债。

  刘龙光夫妇身残志坚,靠双手勤劳致富的精神,激励了我们村的每一名村民。我们把他们的这种精神写进了《村志》,我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村会越来越好,村民们也会越幸福。

干净的街道,整齐的房屋,休闲广场……路灯也都装上了,张相庄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资料图

关键词:实物,尺子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