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见习记者 何丹丹
实物:
蔚县第十三代打树花传人王德的柳木勺
故事:
暖泉镇位于张家口市蔚县最西端,在当地一把看似普通的“柳木勺”却被老百姓称为“金木勺”。柳木勺是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打树花的必备工具。打树花已从自娱自乐的民间社火发展成为今天的演艺表演,成为蔚县、张家口、河北的靓丽品牌,带动了区域文化旅游产品发展,形成成熟的吃住行、游购娱稳定旅游业态。近年来,蔚县把“金树花”作为扶贫的十大产业之一来抓。金树花产业吸附暖泉古镇3.5万走上了文化旅游脱贫的新路子。仅2019年,就吸引游客超40万,产值高达7000万;2020年,暖泉镇1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讲述者: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党委副书记王燕云
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党委副书记王燕云讲述柳木勺打出“金疙瘩”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故事。长城网见习记者 何丹丹 摄
我是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党委副书记王燕云,我手里拿的是我们暖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打树花用来盛铁水的柳木勺。我们当地老百姓都称它为“金木勺”,它泼出去的是铁水,落下来的是“金疙瘩”。在打树花这个主导产业带动、示范下,我们当地民宿、餐饮等产业顺势发展。老百姓通过这把柳木勺吃上旅游饭,走上脱贫路,过上了好日子。
打树花。长城网记者 郑世繁 摄
打树花用的柳木勺。长城网见习记者 何丹丹摄
俗话说“富人看烟花,穷人打树花“。当年暖泉镇有好多铁匠作坊,每逢年节,富人们燃放烟花庆祝,铁匠们也同样渴望着热闹喜庆,但铁匠买不起烟花,他们从打铁时四溅的火花中得到灵感,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堡城门上方的砖墙上,霎时铁水迸溅出万朵火花。这种特别的“烟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
“早上稀粥中午糕,晚上糊糊熬山药”曾是这里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暖泉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典型北方古镇,总面积57.3平方公里,有16个行政村,其中有10个贫困村,全镇以种植谷黍、杂粮、玉米为主。单一的产业结构让这个千年古镇一度挣扎在贫困的边缘。2009年蔚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文化立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我们镇决定以我们特色民俗打树花作为旅游发展的龙头,顺势发展暖泉的古堡游、特色民宿等“旅游+”和“+旅游”产业,开启旅游助力脱贫的新探索。
蔚县年俗表演。长城网记者 郑世繁摄
游客来古镇游玩。长城网记者 郑世繁 摄
我们投资6000余万元建立了树花文化产业园区、树花演出广场。我们硬化场地,建造喷泉、大树、假山,请专业团队编排了《火树金花》节目,申请打树花相关商标和专利。修古堡、设景区、通下水、整道路、安装自来水逐步补齐古镇旅游发展的短板,形成了一整条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链条。
蔚县剪纸特色专卖店。长城网见习记者 何丹丹 摄
打树花吸引着来自京津冀等全国乃至国外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个小镇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镇外以及京津冀客商纷纷前来投资置业,创办农家院、客栈。镇内有商业头脑的百姓也纷纷效仿,他们开农家乐、开小吃店、开特产专卖店,村民们都发展起自己的“文旅事业”,收入较之前翻了五六番。为了让贫困群众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我们在景区设立卫生清洁岗、景区管理维护岗、导游讲解岗、餐饮就业岗、景区轿夫、巡捕、更夫等“造景”岗位,目前全镇有农家院、客栈及民宿62家,其中不觉晓、谷米小镇·萃锦园、池鱼故渊等知名精品民宿7家;餐饮饭店38家;小吃门店52家;剪纸门店25家;手工灯笼编制12家,销售门店23家。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覆盖带动群众1260户31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0户1225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
精品民宿客栈。长城网见习记者 何丹丹 摄
如今漫步在暖泉古镇上,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逛古堡、品小吃、住精品民宿、看民间社火,走进农家小院,感受仿古商铺,村民们都说是柳木勺把我们今天的日子打得像树花一样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