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原创新闻

两会声音|曹宗华代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

来源: 长城网  郑梦婷 王璇
2021-02-21 09:43: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郑梦婷 王璇)“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态势,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资源整合不够、形式单一等问题。”河北省人大代表、承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曹宗华说。

  为什么进?牵系国家和民族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统一认识。”曹宗华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义重大,牵系国家和民族未来。要深入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从学生抓起,从学校抓起,从根基抓起,把传统文化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必修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

  传统文化“三进”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利于中华文化持续繁荣。曹宗华表示,让广大青少年从小亲密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和陪伴下成长,不仅可以培育文化认同,增进文化信仰,还能在思想深处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代代相承、生生不息的长期过程。”曹宗华强调,从立德树人到文化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意义重大,只有认识到位,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全面覆盖、全程推进,方能攀登中华文化繁荣新高峰。

  什么?进知识进技艺更要进心灵

  “谈‘三进’,无论是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归根到底就是——进脑袋。”曹宗华指出,“转变青少年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产生文化精神层面的深度吸引非常不容易,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归根到底是进脑袋。”河北人大代表、承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曹宗华说。长城网记者 郑梦婷 摄

  进知识进技艺更要进心灵。“我们不能只在形式上去探索花样,如穿古代的衣服、唱个歌儿、做个活儿,一定要真正沁人心脾、润物无声,落实到精神传承。”曹宗华强调说,“不论学习什么样的技艺,我们最终是要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植入青少年的心里,引导他们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看待今日之人和事,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深邃的哲学思想、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此,传统文化才真正有生命力并受用终生。”

  怎么进?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三进’是有序地进?有选择地进?还是一股脑儿地都进?”会上,曹宗华这样点题。

  在以往的调研中,曹宗华指出,“三进”碰到的问题要从顶层深入研究和回答。一是面对不同的对象,怎么进?二是碰到应试教育这堵墙,怎么进?三是碰到经费难题,怎么解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是个系统工程,曹宗华呼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加强刚性课程和科学评价体系。

  曹宗华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积淀,外化出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多种形式,要结合各级各类学校和学生实际,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内容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当中,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针对目前各大高校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现状,她特别建议:“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训培养,提供专业人才支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各级师范教育的通识必修课、纳入在岗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探索校外师资和专业教师相互配合的‘双师型’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整合资源,引导博物馆、文艺院团及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规划有保障,资金有来源,工作才能有抓手。曹宗华表示,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个系统工程,无论是教材编制、师资培训培养,还是在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不同的形式推进实施,都需要有资金作为保障,各级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予以保障,以真正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关键词:河北,两会,传统文化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