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京津冀协同发展七年回眸|承接产业转移,河北“健身增效”

来源: 河北新闻网  
2021-02-24 15:18:02
分享:

  牢牢抓住“牛鼻子” 培育发展新动能

  承接产业转移,河北“健身增效”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生产线。(资料片)新华社发(苑立伟摄)

  编者按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7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如期实现。

  河北日报今起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七年回眸》专栏,敬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米彦泽)惊蛰将至,草木萌动。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车间,一排排明黄色手臂式机器人灵活转动机械臂,起起落落宛如一首春之曲的跳动音符,仅用50多秒,一个完整的优质车身就下线,被机械装置运往下一道工序。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落地河北单体项目体量最大的项目,自2016年量产以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产量已累计突破55万辆,产值超过400亿元,纳税超过25亿元。

  一座汽车整车厂,催生一座汽车城。随着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项目的引进,42家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相继落户沧州,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一个千亿元级汽车产业集群正在渤海之滨加速形成。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4771个、产业活动单位9045个。这既是一场地理位置的“大挪移”,也是一次生产力的重塑。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承接京津转移项目,引得来,还要接得住。

  河北省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围绕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建立健全组织推进机制,构建完善“1+4+N”省级层面规划体系,先后与京津签署三轮战略合作协议。

  重点承接平台“搭起来”——

  河北省集中打造“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即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5个协同协作平台为重点,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通过举办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会等重大对接活动,积极吸引京津产业转移,仅2020年就承接京津基本单位5412个。

  体制机制变革“活起来”——

  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跨区域政策平台获批并加快实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32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部完成;与京津实现了一批资质认证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通。

  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

  河北省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等累计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5家,共建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5家,实现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整体搬迁资质互认、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企业跨区域创新更加频繁。“十三五”以来,河北省累计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700亿元,占北京输出的比重由2015年的2.87%增长到2019年的7.5%。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京津冀“一盘棋”渐入佳境。

  生产制造业疏解项目落地生根。首钢京唐二期、北汽福田等一批制造业疏解项目落户河北省。北京药企“扎堆儿”落户沧州,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累计签约项目160个。

  现代商贸物流业蓬勃发展。河北省发挥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地现有商贸物流产业基础和交通优势,积极承接北京商贸物流疏解,累计签约批发市场商户4万余户。

  大数据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扎实推进,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石家庄五大示范区各具特色,大数据基础设施支撑带初具规模,引导北京大数据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向河北省汇聚。

  瓣瓣同心共峥嵘。北京“瘦身提质”,天津“强身聚核”,河北“健身增效”,燕赵大地发生蝶变。2020年,河北省新产业加快成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2019年的10.0∶38.7∶51.3调整为2020年的10.7∶37.6∶51.7,“三二一”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拓展。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