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7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带领燕赵儿女,举全省之力推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放眼今朝,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如期实现,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雄安新区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局面,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设施项目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河北“两翼”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爬坡过坎,砥砺奋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曲激荡时代潮、展现新气象。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图为一列复兴号动车组驶过京雄城际铁路跨大广高速公路“彩虹桥”。(本报资料图)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牵住“牛鼻子”
——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有力、步伐更坚实
综合保税区一期项目在京冀两地推动下加快建设,紧邻大兴机场的安置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设中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未来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新动力。
150平方公里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分之二位于我省廊坊域内。它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享有两个自贸试验区政策的区域。
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创新与突破,正在助力整个京津冀携手“起飞”。
京津冀协同发展,每年都有新突破,一年一个大台阶。变化,肇始于7年前的那个春天。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宏伟的战略构想激荡着燕赵大地。
“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北雄安新区、天津、北京,实地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下更大气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和强大支撑。
牢记嘱托,忠诚担当。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始终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多次带队到北京市、天津市学习考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亲自过问、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重要活动亲自出席。
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河北精准打造“1+5+4+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承接京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71个。
重点承接平台体系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协同发展示范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张家口冰雪产业基地、河北怀安工业园、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4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在雄安,10多万建设大军昼夜奋战,100多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建设有序推进。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交钥匙项目进展顺利,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成功落地。
观沧州,盐碱地上崛起汽车城,生物医药产业园里项目多。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整车产量突破55万辆,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实现量产,全市整车年生产能力达90万辆。北京、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北京协和药厂等51个项目相继落户。
望张家口,“简约、安全、精彩”办好北京冬奥会,放大冬奥效应,增值冬奥遗产,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大数据、冰雪产业、文化旅游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冰雪、光伏、氢能、大数据等产业加快长大,努力交出冬奥会筹办和张北地区发展两份优异答卷。
遍看燕赵春潮涌,高歌声声振太行。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4771个、产业活动单位9045个,累计签约批发市场商户4万余户。
一个个生动故事、一组组详实数据,见证着协同发展的铿锵步伐。大河之北,一群群追梦人正在奋力奔跑,他们只争朝夕、全力登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下好“先手棋”
——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三区一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近段时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今年1月22日,京哈高速铁路北京至承德段开通运营,承德市进入首都1小时交通圈。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分钟可达。
2020年12月22日,津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两地通行绕行保定或沧州的历史。
时空距离越拉越近,京津冀三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战略规划设计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一盘棋”思维、“一张图”规划、“一股绳”合力。7年来,交通、生态、产业三个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重大历史机遇加速转化为河北发展的强大势能。
三地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织得越来越密。
7年间,京张高铁、张唐铁路、石济客专、京雄城际等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形成;我省联手京津先后打通或拓宽京台、京昆、京港澳等对接路32条段、2005公里,昔日“断头路”,今日变通途;太行山高速、延崇高速、津石高速相继贯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按下“快进键”。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本报资料图)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守护同一片蓝天,京津冀攥成一个拳头。
三地建起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机制,就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等形势共同研判。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制度、率先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分别与京津建立潮白河和引滦入津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打好扬尘面源、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等六大攻坚战。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44.8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再下降10.8%。
看得见的是脚下的路网、头顶的蓝天,看不见的则是三地愈发紧密的产业链。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我省加强三地上下游产销对接,分别为北京、天津协调273家、37家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复链。
7年间,三地产业协作有声有色。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引导北京大数据产业链的部分环节向张北汇聚,项目集聚效应、产业品牌效应、区域带动效应日益凸显;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首钢京唐二期、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北京现代沧州工厂、保定白沟新城等一批重大产业合作和疏解转移承接项目加快实施。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900亿元,其中,2020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09亿元,占京津技术合同输出额比例达到7.48%,与2015年的1.9%相比大幅跃升。
三个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使得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得以建立。“先手棋”下好,“全盘棋”弈活,河北“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加快落实——
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市场一体通四海。我省不断强化石家庄、保定、邯郸等6个全国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聚集辐射作用,2019年全社会货运物流总额居全国第4位、占京津冀总额40%以上。
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产业重构谋升级。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我省连续实施“6643”和“432511”化解过剩产能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5年的16%提高到2020年的19.4%。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城乡统筹绘新图。我省着力优化城市群结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I型大城市、3个II型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的城市群。预计2020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左右,比2015年提高7.67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共建绿意浓。我省大力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等重大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5%。全省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累计完成地下水压采量43.5亿立方米。
共享好日子
——扶贫协作受援县区脱贫奔小康,协同发展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加料、喂食、查蛋……每天早上7时,白富慧便在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里忙碌起来。
白富慧原是阜平县北果园乡草场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后,她和丈夫在家门口的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找到工作,靠着养殖4800对硒鸽,每月收入6000余元,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北京飞来的“扶贫鸽”。2018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来到阜平,和当地共建阜平硒鸽健康产业园,带动贫困户稳步增收。
一场脱贫攻坚战,浓浓扶贫协作情。
在河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京津两市“鱼渔兼授、智志双扶”,扬起脱贫群众张张笑脸,成就扶贫协作路上最美风景。
自2016年起,京津两市陆续对口帮扶张承保3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62.85亿元,选派挂职干部和技术人才2367人。河北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将强化京津外部帮扶和培养当地内生动力统筹起来,把扶贫协作推向深入。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附加题”,脱贫攻坚步伐仍旧铿锵有力。受援地区引进京津266家企业落地,到位投资242.2193亿元。联合京津帮助销售农产品93.648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91655人。去年,张承保3市的受援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情真意切,寓意深长。
已见繁花结硕果,更立壮志谱新篇。
当京津冀协同发展迎来7周年,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幕开启。把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三地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蓄力。
在京津两市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各受援县立足自身优势,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发展劳务经济,开展技能培训,培育特色产业,补齐了发展短板。
众人能移万座山。从手牵手到心贴心,京津冀之间扶贫协作既保持力度,更体现温度,精彩故事和动人情缘仍在继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年间,三地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促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河北延伸,不断缩小公共服务落差,让人民群众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在京津冀,家门口上好学是一种承诺。
张文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试者”。他是中关村第三小学派驻雄安校区的校长,带领中关村三小的骨干教师,在当地建立起全新的课程、教师队伍工作机制,努力推动京津冀区域教育更优质、更均衡。
让沉甸甸的承诺化为扎实执行力。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大厂拓展区项目进展顺利。京津优质学校在我省设立分校31所,我省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等累计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5家。
在京津冀,就近享名医诊疗成了一种便利。
前段时间,望京医院脊柱科张兆杰博士到衡水市中医医院坐诊,衡水市民罗岩光借此机会做了腰椎手术。罗岩光笑着说:“家门口的医院就有北京来的专家,太方便了!”
让高水平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百姓。我省4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开展合作项目超过500个,京津30家医院纳入我省医保定点范围。
在京津冀,提升农村设施环境显示一种担当。
走进三河市泃阳镇小安庄村,标有“北京环卫集团”的垃圾桶在街道一侧整齐排列。北控水务、北京环卫等“京”牌企业,为三河农村百姓带来“北京标准”的公共服务。
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三地统筹城乡发展,助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红利”在区域间不断释放。
协同发展的故事写在你我他身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填满百姓心间。
时间走进2021年。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远期目标进军的第一年。
河北将坚定不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新征程已经开启,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征程未有穷期。(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李巍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