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原创新闻

京津冀协同发展丨创新要素聚集 河北打造创新创业新蓝海

来源: 长城网  李代姣
2021-02-26 23:24:33
分享:

  长城网记者 李代姣

  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等累计共建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65家,与京津合作共建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5家,实现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券互通互认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汇集原值2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总计5647台/套,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河北省项目6个,投资金额2.14亿元……

  七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协同创新交出亮眼成绩单。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河北日益成为创新蓝海、创业热土、创客乐园。

  神钥软件就是在这片创新蓝海中快速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神玥软件。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公司是协同创新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河北神玥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谢运展告诉记者,从成立时的十几名员工,到逐步构建起京冀两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如今,企业技术人员已逾千人,年营业收入超2亿元。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土地、技术四大要素。”在谢运展看来,北京在高精尖人才供给、技术研发实力、资金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河北则在土地购置、中高端人才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融入协同发展使企业充分利用两地优势资源,迅速提升高端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加快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速度、降低了成本,为企业快速成长、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

谢运展接受长城新媒体采访。长城网记者 李代姣 摄

  不只神钥软件,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间,三地科技企业百花齐放,迎来创新发展的春意满园。

  7年来,河北推动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互认,目前已吸引30家北京、天津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至河北。

  不断探索创新机制,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多种模式与京津共建科技园区。汇聚创新资源的中关村在河北多地落地开花,携带北京的创新基因,融入河北的发展脉搏。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采取整体托管模式高效吸引创新资源,目前已入驻企业375家,园区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1亿元。

  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创新利益分享模式,对入驻分园企业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海淀、秦皇岛两地政府各得40%,20%部分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让更多参与主体受益。目前已吸引133个项目落地,成为承接中关村海淀园项目的高效载体。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北京转移医药企业由北京市延伸监管的园区,目前已签约项目160个,总投资484亿元。

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入口。长城网记者 信贺宁 李代姣 摄

  与此同时,河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链条加速形成。

  加快建设连通京津、贯通各市、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服务网络和技术转移支撑体系,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达到231家。

  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在河北省设立10余家技术转移分支机构或研究推广机构。

  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也已投入运营,聚焦产业发展展示了212项尖端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开展了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入冀对接会、中科院专家河北行等系列活动。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50亿元,其中2019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193亿元,较2016年(98.7亿元)增长95.5%。

  随着京津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显示,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6.18增长到80.99。其中,河北的协同创新指数从7.81增长到19.88。

田学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深化协同创新。长城网记者 李代姣 摄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地,培育10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促进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融合”。

  “协同创新要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一步深化创新和产业合作,推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联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布局。”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田学斌认为,河北应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深化协同创新研发,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打造京津冀三地互嵌耦合的产业生态链。

关键词:协同发展,协同创新,京津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