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未来之城——河北履行主体责任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

来源: 河北日报  
2021-04-01 07:18:57
分享:

  正在升级改造中的白洋淀码头。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摄

  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走过四年时间。

  “华北明珠”春水荡漾,“千年秀林”绿意盎然,建设工地塔吊林立,路网施工热火朝天……新区大规模建设不舍昼夜,新城每一天都在拔节生长。

  2017年4月1日,一则令世界瞩目、神州振奋的消息,通过新华社的发布传到千家万户,迅速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涉及我省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两次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从北京出发,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这片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希冀的土地。在安新县召开座谈会时,总书记如此宣告: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冒严寒从北京来到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总书记2019年首次国内考察的第一站,也是时隔近两年之后他再次视察雄安。他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东风浩荡满眼春,山河万里起宏图。

  从蛇口“开山炮”一声巨响开始,深圳成为中国打开国门的重要标志;以“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使命,浦东新区成为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标志。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规划建设,将树起的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

  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忠诚担当。四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努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一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

  创新驱动,建设“未来之城”

  雄安高铁站。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摄

  创新,是雄安最珍贵的精神!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2020年12月27日10时18分,首趟复兴号高速动车组C2702次列车从雄安站发出,驶向首都北京,标志着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雄安新区由此拉开了高效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大幕。

  人们不会忘记,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时亲自连线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者,称赞他们为雄安新区建设的开路先锋。全省上下和铁路部门、数万名建设者不舍昼夜、忘我奋战,创造了高速铁路高效高质量建设的奇迹。京雄城际铁路首创全封闭式声屏障、完成智能设计70余项。作为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雄安站是国内首个大规模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的高铁站,从使用装配式吸音站台墙到屋顶有光伏、车站能发电,处处透着时代新意。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典范城市样本,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努力开拓创新。

  2019年1月16日上午,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新区首先就要新在规划、建设的理念上,要体现出前瞻性、引领性。

  这个城市的规划,一次次摆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会议桌。总书记也一再谆谆告诫:“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绝不辜负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信任与重托!2017年11月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河北工作后第一次到基层调研检查,首先来到雄安新区。此后,他始终亲力亲为,一线指挥,现场办公,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到河北工作以来,王东峰和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70多次深入新区调研检查,现场推动工作,解难题、抓落实、见成效,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3月7日,荣乌高速公路新线京台高速至京港澳高速段与京雄高速泗庄枢纽互通。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摄

  这是规划设计之“新”——

  以新破局,构建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新区的规划建设坚持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趟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为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努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四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组织推动下,在国家有关部委、京津两地及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举全省之力推进新区规划建设,为这座未来之城夯实根基。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200多支国内外团队、2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一笔一画勾勒了千年大计的发展蓝图和“施工图”。一个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1+4+26”高质量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一主五辅”全覆盖,为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这是工程建设之“新”——

  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从2019年起,雄安新区已从顶层设计和规划编制报审阶段,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在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00余个工地塔吊林立,16万名建设者昼夜施工。从交通路网,到水利工程,再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张张蓝图相继变成路线图和施工图:2019年到2020年,雄安新区百余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其中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67个,当年全部开工;2020年,125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035亿元、29个项目完工。

  京德高速建设过程中,首次大规模使用以橡胶粉改性沥青为主的“永久路面”新材料,能够实现“15年不用小修、20年不用大修”,其他结构层使用40年以上。正在紧张建设的城市综合管廊,则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3月18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这是城市发展之“新”——

  在容东片区,北京城建集团质量总监钟韧拿出手机,一扫墙上的“北京城建B1组团10-19地上三层网格化信息系统”二维码,建筑物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不单单这一栋建筑,雄安新区建设许多地方已经实现数字孪生。

  在全国首例发布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和15项智能城市标准成果,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和块数据、物联网、CIM平台、视频一张网等“一中心、四平台”加快构建,数字化道路、堤坝和智能管廊等一批新基建开工建设,新区主城区和白洋淀、雄安高铁站等重点场景实现5G信号全覆盖,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正在加速孕育……

  雄安,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孪生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绿色标准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布局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

  在这个热火朝天建设的大工地,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承载着创造“雄安质量”的重任,处处彰显高标准、新理念。

  3月18日,雄安新区首个新基建项目——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建设项目进入基础工程桩施工阶段,建成后将承载边缘计算、超级计算、云计算设施。今年,雄安新区将启动100余个重点工程项目,包括容东医院项目、互联网产业园一期、启动区西部高中、起步区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

  雄安,正朝着“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目标,为新时代的中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协调统筹,建设“融合之城”

  3月6日,正在建设中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协调,是雄安最鲜明的特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不变的初心。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初心使命。

  多年来,京津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面是北京拥堵,一面是虹吸效应,周边地区发展不足,呈现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解困局需抓根本,落一子而满盘活。新区落子雄安背后,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构想。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解决“大城市病”探索中国方案。

  在雄安站,一款新科技AI智能防疫系统异常吸睛。该系统无须被识别人摘下口罩和指纹接触,即可精准识别,大幅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这款新科技来自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总部落户雄安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

  四年来,京冀双方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协同联动,推动更多高端高新产业向新区聚集。截至2020年底,雄安新区本级企业中北京投资来源的企业达到3021家。首批入驻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业,都来自北京。

  3月18日,雄安新区启动区地下管廊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千年大计,扬帆远航。

  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定位,坚持把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有效承接北京疏解的存量和增量,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要素。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伊始,这项工作就有序展开。

  河北主动对接北京,共商协同发展大计。

  2019年10月和2020年11月,王东峰、许勤连续两年率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到北京市学习考察,深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等单位调研,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重点承接平台建设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加快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等合作协议。

  吸引京企考察落户,合作的手握得更紧,协同合作成果丰硕。

  姚培过去在北京一家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雄安新区宣布设立次日,她和同事直奔雄安,第一时间感受新区“春天的气息”。当年12月31日,单位在新区设立雄安事业部。

  北京越来越多的“姚培”成为雄安追梦人。雄安新区设立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一时间入驻雄安新区。工银科技公司、华融基金公司、中国移动5G产业基金等一批现代金融企业落户。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核电创新中心等创新资源汇聚雄安,区块链、新一代网络等实验室和稀土功能材料制造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3月26日,在雄安数字交通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远程操控。新华社记者金皓原摄

  国家大事,必作于细,贵在实效。

  打造一流硬件设施环境和优质公共服务,是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的重要保障——

  为京企开辟绿色通道。对于符合新区产业政策的北京企业,雄安在开通线下绿色通道的同时,优化全程电子化申报审批流程,打造线上“一窗通”企业开办平台,全面实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

  高标准建设配套基础设施。作为雄安新区建成的第一个标志性城市建筑群,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已进入二次结构和全面装修装饰阶段。这是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先期入驻企业的职住一体综合园区,建成后将实现“绿色三星”全覆盖及上百项绿色建筑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南拒马河右堤等环起步区防洪堤建设全面完工,具备200年一遇防洪能力。启动区作为雄安新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今年重点推进市政干线道路和综合管廊工程,年底前确保“三横四纵”骨干路网完工,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功能片区和标志性建筑项目建设。

  吸引北京高端人口转移。雄安新区出台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特别提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和个人月最高缴存基数暂参考北京市标准执行”。今年起雄安新区启动实施“雄才计划”,围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布局人才链,建立非首都功能疏解单位及人才服务保障绿色通道。

  雄安,已成为新一代奋斗者干事创业的热土。数据显示,2020年11月,雄安青年常住人口较2019年同期增长37.35%,主要来自北京,人口吸引力不断增强、高学历比例增加较为明显。

  梦想升腾,天地日新,“两翼”协调发展。

  以协调为重点的雄安新区,正在统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首都“两翼”,正在发挥着对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绿色低碳,建设“生态之城”

  3月16日,白洋淀风光。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绿色,是雄安最亮丽的底蕴!

  从冬日静谧中苏醒的白洋淀,又迎来一年一度的候鸟迁徙期。

  “你看,那是白鹤,一共5只!”安新县自然资源局湿地办工作人员齐明兴奋不已。近日,他与当地爱鸟人士航拍监测时,清晰记录到5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白鹤和78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小天鹅,以及数万只国家“三有”保护的雁鸭类候鸟。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如今的白洋淀,已成为野生候鸟重要的迁徙驿站。

  九河下梢,华北之肾。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

  “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

  2019年1月16日,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谈到雄安新区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回想起选址的考虑:“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建设,规划先行;动工,生态为先。先种树、后建城是雄安新区一大特点。

  聚焦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统筹城水林田淀系统治理,严格区域环境保护,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打好蓝绿交织的生态底色。

  3月19日,安新县大淀头村,亭廊依水而建,别有一番风味。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蓝色梦想,澎湃“华北明珠”新活力——

  俯瞰孝义河河口湿地,一条狭长的弯月形碧水静静流淌。有了它,相当于给白洋淀装上了一个超级净水器,打造了一个两平方公里的生态屏障。

  决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始终坚持控源、截污、治河、补水、搬迁综合施策,“华北明珠”光彩重绽。

  白洋淀水清了。78个淀区村污水不再排入白洋淀,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府河、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主体完工,流入白洋淀的三条河流摘掉了劣五类水质的“帽子”。2020年白洋淀水质稳定达到Ⅳ类标准,部分达到Ⅲ类水,与2017年劣V类水质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白洋淀水域变大了。2018年以来,我省统筹调度多种水源,累计向白洋淀生态补水超过12.9亿立方米,使白洋淀水位保持在6.5米以上,水域面积保持在250平方公里以上。

  雄安新区首部河北地方性法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4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从规划与管控、环境污染治理、防洪与排涝、生态修复和保护等方面涉及共100条规定,对白洋淀及其流域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严厉的处罚依法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

  3月31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绿色诗篇,开启生态宜居新模式——

  根据规划,未来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蓝色”指的是白洋淀,而“千年秀林”则是“绿色”的代表。

  穿过林间小道,容城县高小王村护林员高建勋照例一大早就来到“千年秀林”9号地块1标段上班,防火巡查、整地除草、防治病虫害……“每天都要巡护,大年初一都没耽误。”

  在春秋造林季,像高建勋这样的当地造林护林员有近5万名。最让他们自豪的,是近年来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现在树越来越多,天蓝了,鸟多了,空气清新呼吸顺畅了,野兔、山鸡在‘千年秀林’里也很常见。”

  擘画千年大计,“千年秀林”是秀美的起笔。

  2019年1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

  望着一株株摇曳的树苗,总书记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先植绿、后建城。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区在“千年秀林”9号地块栽下第一棵树。截至2020年底,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41万亩,树木达200多种。未来,雄安新区绿地面积将达到近百万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

  3月30日,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景色。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美丽家园,打造和谐共生新空间——

  一园一景,林水相依。在容东片区北侧,雄安郊野公园施工正忙。随着一片片树林的栽植、一个个场馆的建设,这里将营造一个充满自然野趣、休闲游憩,强调生态、自然、人文特色的生态空间。

  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放眼新区,绿色,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普遍形态。

  水清树绿,畅快地深呼吸。起步区规划尊重自然,随形就势,大规模植树造林,恢复大溵古淀,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编织城市生态绿网。

  坝上光伏风能,点亮雄安的灯。2020年8月29日,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每年超7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从张家口送到雄安新区。

  低碳出行,开启绿色生活。倡导“公交+自行车+步行”的低碳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低碳出行占九成,公交站服务半径不超过300米,枢纽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

  水城共融犹如江南水乡,地底通道汽车穿梭忙,行人休闲走在马路上,河水穿城流淌,森林公园空气清新舒畅,被绿树隔离带包围的白洋淀碧波荡漾……努力建设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雄安,将是多少都市人向往的生态宜居家园!

  开放引领,建设“活力之城”

  3月16日,工作人员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内工作。新华社记者牟宇摄

  开放,是雄安最宽广的胸怀!

  作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环,雄安新区从一开始设立,就被赋予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历史使命。

  2月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亚马逊与中国(雄安新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朱各庄产业园代表在云中握手,开启深度国际合作。

  全球跨境电商巨头的到来,为朱各庄产业园总经理石朝亚增添了信心。连日来,他带领团队与亚马逊紧密合作,推动更多制造商、品牌商及贸易商拓展全球市场,打造国际品牌。

  2020年底,朱各庄产业园揭牌,雄安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首个园区运营工作由此正式启动,新区开放发展演绎新精彩。

  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面向雄安新区提出一批改革开放新举措,展现我国深化改革发展成果。

  不沿海不靠边,身居华北平原一隅的雄安新区,如何量身制取灵活合体的对外开放新政策,打造富有活力竞争力的对外开放新高地?人们翘首期待。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起笔处,即是世界眼光;落笔端,便是时代标杆。

  四年来,从规划设计就面向全球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到频繁开展国内外交流,再到深化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雄安新区积极构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制度体系,全力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行走雄安新区,处处感受到开放发展的向上之势,处处见证着改革不息的活力之姿。

  3月1日,办事人在雄安政务服务中心的自助服务电脑前自助办理业务。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挺立开放潮头,这是先行先试践行者的使命担当——

  不久前,河北自贸试验区雄安片区首创的基于区块链的财政资金管理创新成果,入选河北自贸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案例并予以公布推广。雄安片区通过打造征迁安置资金和建设资金管理两个区块链场景应用平台,将征拆迁资金管理由传统的3个支付节点缩减至1个,效率提升80%以上。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雄安片区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加快建设高端高新产业开放发展引领区、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金融创新先行区。

  奏响改革强音,这是深化改革建设者的职责所在——

  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进一步倒逼更深程度、更宽领域的改革。

  雄安新区推行“一枚印章管到底”全贯通服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他指出,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信息联通共用,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让群众少跑腿。

  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相继推动出台财税、金融、项目审批等配套支持政策,雄安新区深化改革开放“1+N”政策体系基本完善。2020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雄安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省级300多项审批事项全部下放雄安新区,赋予新区更多发展自主权,进一步明确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

  深化“放管服”改革,河北在雄安新区全面实行“一会三函”审批模式,项目投资审批仅15天左右,345项许可事项在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无差别受理”,雄安新区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已全部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办理。

  沃野千里宜纵马,奋笔疾书作好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雄安新区争当“改革先锋”。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开展法定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试点,设立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加快提升审批效能,172项“证照分离”审批事项分类推进,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工作日内办结。

  2020年9月17日,观众在第三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第一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获奖作品展参观。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资料片)

  坚持全球视野,这是国际合作推动者的“硬核力量”——

  2020年9月18日,DesignStation设计不眠夜暨第一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颁奖典礼在雄安举行。作为第三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重点活动之一,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8393件作品参与角逐金芦苇奖,40件设计佳作成功入围终评。

  更多机构入驻雄安新区未来工业设计研究院,更多设计成果助力未来之城建设,为雄安新区发展高端设计产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搭建了良好交流平台,也为雄安新区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提供了契机。

  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所在,更是雄安的“世界眼光”。

  近日,雄安新区提出了加快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的工作目标,开展“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积极营造一流的承接软硬件环境,加强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服务保障,开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新局面。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雄安新区加快国际人才特区建设。出台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实施意见、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和2020年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吸引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到这里创新发展,将雄安打造成为成就梦想之地。

  让“雄安服务”成为“金字招牌”,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新区重要核心竞争力。雄安新区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在这方面被给予更大期许的雄安新区,真诚地向世界张开双臂,迎接八面来风!

  共享发展,建设“幸福之城”

  3月22日,无人机航拍雄县第三高级中学。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共享,是雄安最温暖的初心!

  明媚春光中,更多新区百姓憧憬着未来美好生活。

  3月15日,在容东片区,我们看到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容城县大河镇罗河村村民张福军,美滋滋地在安置房屋认定书上签了字,6月底前他们将成为首批入驻安置房的雄安本地居民。

  安居才能乐业。2019年和2020年圆满完成雄安新区48个整村、228个分步征迁村征迁安置任务,征收土地、被征迁群众周转过渡、随迁子女入学、老人养老保障完成率均达到100%。

  “人民城市为人民。”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时谆谆叮嘱:“雄安新区有125万当地百姓,要做好百姓就业这篇文章,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深深牵挂,浓浓暖意,折射出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

  3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的学生们在课间做游戏。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坚持民生优先,建设共享发展幸福之城。省委、省政府和新区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让新区百姓适应新区发展、参与新区建设、共享新区发展成果,托举起新区百姓“稳稳的幸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引入京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这些被浓墨重彩写进雄安规划纲要的民生事项,一步步从蓝图走进现实,也深深刻在百姓心中,惠及千家万户。

  贾颖超家门口找到了好工作。

  容城县晾马台乡复兴庄村贾颖超当过缝纫工、开过小卖部,但都没干成。如今,他通过当地免费的挖掘机技能培训,在南拒马河防洪治理工程(容城段)当上了挖掘机司机。刚开始一个月工资3000多元,熟练后每月能挣八九千。

  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就业难”。新区认真实施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以征迁区域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和转型升级企业转岗职工作为就业服务重点,建立招聘用工对接平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就业服务,近两年每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多个。

  更多暖心数字,给人以极大信心。引进优质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平台,新区建设了10家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和河北创业大学,为5608名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培育创业实体1000个。深入开展“双创双服”和万人培训、万人就业“双万工程”,累计投入1.3亿多元,培训12万余人次。

  3月22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的学生们在科技老师张子叶的指导下进行3D打印编程。 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张恒业有了喜欢的新课程。

  “看,这些都是我制作的!”眼镜、花瓶、拱桥……每逢有人来参观,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五年级学生张恒业,都会拿出自己制作的3D打印作品自豪地介绍。如今,每周二下午的3D打印课也成了他最喜欢的课程。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2018年3月1日,包括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在内,北京帮扶的4所学校雄安校区挂牌成立。借助总校力量,结合雄安实际,3D打印社团、合唱团、街舞团、航模社团等学生社团在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校园生活越来越丰富,孩子们的心也渐渐打开了。

  在雄安百姓期盼的目光中,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进展顺利,其中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主体完工。新区加快借力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已有59所各级各类学校与京津冀56所优质学校建立了帮扶合作关系。

  姬会然就近就诊北京专家。

  57岁的姬会然常年受口干、头晕、失眠等病痛困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对容城县中医院展开对口帮扶,两地医生会诊后为其开具药方,大大改善了姬会然的症状。

  让老百姓看病更便利,雄安新区大力提高医疗水平,京津冀已对口帮扶三县15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33家乡镇卫生院。从“将专家引进来”到“把思路、理念留下来”,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越来越多人从中受益。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加,一座新时代的人民之城正在崛起。

  ★★ ★★ ★★

  放眼千年,只争朝夕;笃定前行,不负韶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雄安新区必将绘就新时代中国最新、最美的画卷。

  (河北日报记者 郭 东 冯 阳 贾 楠 米彦泽)

关键词:河北,雄安,未来之城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