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原创新闻

“冀”忆初心•寻访“红色镇馆之宝”㉚丨河北医科大学校史馆:浓浓家国情 殷殷赤子心

来源: 长城网  靳晓丹
2021-04-22 19:03:12
分享:

  寻访小分队:记者 靳晓丹 王岚

  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于1894年在天津创建的北洋医学堂,由此开创了中国近代官办西医教育之先河,它的建立与中国抵御外敌侵略的近代历史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壮大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九一八事变后,学院组织了抗日救护队,在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的战场上及后方医院中都有医大先辈组成的抗日救护队的身影。

  河北医科大学校史馆建于2005年,全馆共分为五个展区,展现了学校120多年的风雨历程,其中,抗战专题展区《穿越时空的伟大》尤为引人注目,它承担着传承历史文化血脉、凝聚师生承担民族责任的力量,殷希彭是这一时期最优秀的代表。

  一个绿木箱子

  在抗战主题展厅里,有一个长75厘米、宽高40厘米的绿木箱子,它作为校史馆的“镇馆之宝”,设计独到,制作精良,箱体外侧至今仍留有清晰可见的手书“Hope”和43字样。这个箱子是白求恩赠予开国将军殷希彭的,也是殷希彭生前最珍爱的木箱,他带着这只不同寻常的箱子穿越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与发展时期……

  殷希彭1900年出生于保定市安国小营村,20岁时考取了河北大学医科(河北医科大学前身),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27年公派日本留学, 1931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拒绝了导师挽留在日本的要求,第一时间回到了祖国,1938年放弃了国民党政府高官厚禄的诱惑,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殷希彭与白求恩相识相知于1939年晋察冀卫生学校的创建时期。当殷希彭看到部队卫生人员数量少质量差的现状后,提议并成立了卫生人员训练队,白求恩对他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爱国精神颇为赏识。

  “两人经常用德语交流讨论工作,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张冶介绍,“白求恩还将自己来华时带来的医疗器械箱送给了殷希彭。”这个箱子后来被殷希彭用于存放书籍,是他生前最珍爱的物品。

  一本手写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殷希彭综合各方面意见提出:学校教育的特点应该是“突出重点,适合对象”“按需施教,急用先学”“基础服务临床,临床服从战争”。正是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教育理念,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了急需的知识。

  “这本《病理学各论原稿》由殷希彭编写于1941年,同学们称赞他写的教材像印刻的一样工整,”张冶说,“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他亲自动手改善教学设备,从无到有,逐步充实完善。”

  他带领学生一起挖掘被日军炸出的尸骨,用大锅煮开消毒,再用铁丝穿起来,制成了教学用的解剖标本,既解决了教学问题,又让同学们熟悉了人体骨骼的解剖结构。

  除了做好教学工作外,殷希彭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7月7日,他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一封家书

  惠芳:

  艾(女儿的名字)有消息吗?我今天给她写了封信,过几天可能去看看她。

  我这里很冷,院子里冻了冰。

  家里的鸭子杀了吃吧,多了也养不起,不必给我留着。

  你身体不好,要自己照顾自己,身体好了,孩子们才高兴……

  这是殷希彭写给妻子谷惠芳的一封信。“他的妻子原本不识字,都是殷希彭教授一笔一笔教出来的。虽然为了抗战长达8年没有见过面,但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河北医科大学校史馆的李亚辉老师动情地说道。

  他们一家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殷希彭投身革命时,他的长子殷子刚参加了八路军,长女殷珍和年仅15岁的次子殷子毅也参加了抗战工作,1943年春秋,他的两个儿子先后在抗战中牺牲。由于殷家多人参加抗日,遭到了日伪军的多次威胁,在最困难的时候,妻子带着小儿子沿街乞讨度日。

  一尊半身铜像

  在2016年初,殷希彭的外孙李杜生专门请人制作了殷希彭将军的半身铜像,连同他生前最珍贵的木箱,一起捐献给河北医科大学。因为这所学校的前身,正是殷希彭曾经就读的河北大学医科。

  “殷希彭先生在七七事变的时候参加了八路军,他已经离开学校八十多年了。河北医科大学既是培养他成长的母校,也是他青年时代接受进步思想走向革命道理的起点,铜像捐献给学校,等于殷希彭先生再次回到学校,永远和他的母校在一起。”李杜生满怀深情地说。

  穿越时空的坚守

  校史馆《穿越时空的伟大》抗战专题展馆是河北医科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张冶在2016年布置出来的,“当时用了20天的时间,几乎7天没睡觉,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开学的第一时间看到它。”张冶轻轻擦拭着玻璃展柜,无比动容地说,“我会一直坚守下去,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给医大的每一位莘莘学子。”

  张冶也正是这样做的,“仅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历史需要铭记和传承。”她将“培养有温度的学生”定为己任,历时两个月,指导师生编写排演了以殷希彭真实经历为蓝本的原创话剧《殷殷赤子心》,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殷殷赤子心

  “党和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是殷希彭教授心中不可动摇的行动准则,在出演这部话剧的过程中,总是深深触动着我。”河北医科大学学生麻哲明说,他在原创话剧《殷殷赤子心》中扮演殷希彭一角。

  对于麻哲明来说,校史馆如同“心灵的家”,他说,“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过来看一看,看看殷教授留下的老物件,心里就会觉得无比踏实,也更有前进的动力。”

  抗疫路上砥砺前行

  在与新冠疫情的两次抗争过程中,河北医科大学各直属医院派出医疗队员火速驰援,无论是去年支援湖北,还是今年初进驻河北省定点医院,都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既然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奉献,就选择了终身学习。我不敢说我是天使,但我是医生,医者仁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二科主任、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第二批医疗队队长袁雅冬这样说道。像她这样的医务人员,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还有很多,他们深知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辗转各个“战场”,从未抱怨过一声苦与累,为患者带去希望的光芒,也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关键词:医科大学,赤子心,镇馆之宝,红色基因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