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原创新闻

匠心之光⑤ |姜秀鹏:创新筑就冬奥地标——雪如意

来源: 长城网  
2021-05-02 11:23:47
分享:

  中铁建工集团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部经理姜秀鹏。长城网见习记者 王晶摄

  【人物名片】 姜秀鹏,男,汉族,1983年5月出生,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200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为中铁建工集团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姜秀鹏自参与项目管理工作以来成效显著,担任过两个以上大中型项目主要管理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事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已12年,拥有丰富的施工生产技术管理经验。2021年,获得“河北大工匠”荣誉称号。

姜秀鹏在和同事们分析施工图。长城网见习记者 熊睿琦摄

  【匠心故事】在北京冬奥会场馆群中,建设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当属“雪如意”。

河北省第二届冰雪运动会点亮雪如意。长城网见习记者 熊睿琦摄

  2020年11月,“雪如意”一次顺利通过了国际奥组委和国际雪联等单项赛事组织的认证,同年12月21日18时,“雪如意”点燃的那一刻,炫彩光影震撼世界,流光溢彩、美轮美奂。

姜秀鹏在建设现场。长城网见习记者 王晶摄

  雪如意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全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首个在顶部出发区设置大型悬挑建筑物的跳台滑雪场馆,是世界上最具设计感的跳台滑雪场馆,还是世界上最长的跳台滑雪赛道.......这一切,与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中铁建工集团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奥运村及场馆群工程项目部经理姜秀鹏。

  是他和他的团队,仅900多天,用136根桩柱将168米长的赛道“架”在了空中。

  2018年2月9日,平昌冬奥会落幕,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这是我国第一次申冬奥成功,因为尚无举办国际最高水平冬季运动会的经验,冬奥会场馆作为国内首批雪上竞赛场馆,相当一部分建筑功能无经验借鉴,验收话语权也均在国外单项赛事组织,整个建设过程面临功能性调整的风险。

姜秀鹏接受采访。长城网见习记者 王晶摄

  姜秀鹏,从2018年4月7日进驻崇礼以来,就敢于啃硬骨头,直面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

  作为中国南极中山站项目、邯郸站项目、天津诺德雅居项目、沈阳铁路等项目总工、副经理、经理,面对着恶劣的施工环境、紧张的工期、严苛的验收标准,“80后”的姜秀鹏丝毫没有过惧怕。

姜秀鹏在场馆勘察。长城网见习记者 王晶摄

  “施工推进艰难,加之项目现场地处山地,物料运输无自然通行条件,气候多变,年有效施工时间仅有6个月……太多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姜秀鹏回忆道。

  “为提高运动员比赛舒适度,'雪如意'利用山体作为屏风,设计在山谷,整个滑道部分都架空在山体上方。其中最高的架空高度达到30米,坡度最高达到37°,钢架结构施工面临极大的挑战。”“咱们跳台从上到下的钢结构是悬挑的,它的焊接、吊装的工作量都非常大。”“整个滑道段没有任何道路,要在高达110米的山体边坡施工,土方量庞大,安全风险大,施工作业面狭小,给施工造成很大困扰。”姜秀鹏刚入场施工时就遇到了重重难题。

雪如意。长城网见习记者 熊睿琦摄

  “雪如意”由顶部的顶峰俱乐部、中部的滑道和底部的看台组成,顶部最高点与底部地面的落差达160多米,物料垂直和水平运输艰难。为了在施工建设全过程中贯彻“绿色办奥”的理念,姜秀鹏舍弃砍伐5000余棵林木修建运输道路的方案,改为采用5座动臂塔吊组成的特种塔机组相互传递的方式,逐步将建材运到指定位置,成功克服了坡度对施工的制约;通过山地转换梁支撑体系、大悬挑钢结构吊装单元模块划分等措施逐步攻克难点。

  随着工程建设思路的逐渐清晰,姜秀鹏逐一划归项目部人员职责,组织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定期学习施工规范和标准施工工艺,带领团队逐渐克服施工经验欠缺的短板,通过“BIM全生命周期应用”,“塔吊防碰撞系统”、“高支模变形监测技术”、“自动喷淋降尘除霾系统”、“全视频监控”等智能技术的应用,节约用钢量50%,提高现场施工效率60%以上,节约木方约315立方米。

姜秀鹏在布置工作。长城网见习记者 王晶摄

  “正是基于我们施工在多方面的创新,使得项目建设克服不利因素,工程保证了质量,同时整体进度成功追上了预期。当知道我们的项目一次性通过了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认证,自己发自内心的高兴,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姜秀鹏回想到国际奥组委和国际雪联等单项赛事组织认证通过那一刻时激动地说。(长城网见习记者 熊睿琦 王晶 采制)

关键词:匠心之光,姜秀鹏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