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 专题新闻

唐山港:从茫茫荒滩到世界第二

来源: 环渤海新闻网  
2021-08-30 17:55:08
分享:

  两艘轮船靠泊在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泊位装货(资料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8月28日,唐山港迎来通航30周年纪念日。

  从1991年首次通航,到2021年货物吞吐量跃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仅仅用了30年。而这一历程,世界上许多港口甚至走过上百年。

  成绩的取得,源于蓝色的思维。唐山推动城市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港口”,被列为唐山“四大优势”之首;“向海发展”,位居我市“八个发展”首位;“海洋产业”首次写入“四大支柱产业”……

  贯彻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唐山港,三十而立,拥抱蔚蓝的唐山,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势,持续释放着开放竞进、加速转型的新动能。

  (一)

  面朝大海,左手直指苍穹。

  一尊孙中山铜像,矗立在海港经济开发区京唐港畔。25万吨级巨轮,从这里驶出渤海湾。波澜壮阔的征程,在他所指远方。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出宏愿:拟于直隶湾筑建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与纽约等大。

  斯人虽已逝,旧梦终成真。

  8月28日上午,京唐港港池荡起微澜,薄雾轻纱初散。装船机、岸桥、门机等“钢铁侠”举重若轻,将货物稳稳装进巨轮;配送车辆穿梭于堆场和码头之间,划出道道紧凑的线条……

  在唐山港大厦内,港口转型升级座谈会也在紧张进行。回顾往昔,更展望未来。

  时光回溯到198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吹醒了沉睡的盐碱滩。那年,大学毕业后的李宏民被分配到唐山港工作,参与港口破土动工。

  走到工地,迎面拍上脚下这片热土的,是汹涌而来的浪潮。

  “当时,唐山震后重建、百废待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是以‘砸锅卖铁’的胆识和魄力建港口。” 至今回忆,李宏民仍热血沸腾。

  在不毛之地建设“北方大港”,谈何容易?碱花如霜,风沙漫天。

  “一号工程”“龙头项目”……张贴的标语背后,是唐山人民历经浩劫,以港口兴市、涅槃重生的期盼。“承载厚望,再苦再难,也要把港建起来!”望穿大海,他在夜里梦见春暖花开。

  1991年8月28日,随着一声汽笛鸣响,“海龙”号满载原盐从京唐港8号泊位驶往大连港。目送轮船渐行渐远,李宏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京唐港首次通航,从此打通唐山通往世界的黄金水道,百年夙愿终得偿!

  唐山,拥有229.7公里海岸线、446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分别占全省的47%和64%,是名副其实的滨海城市。

  然而,数千年来,沉寂的海滨曾经只有渔船往来。经济要素集中在内陆,影响了城市的开放程度和发展质量。

  大海潮起潮落,时代澎湃向前。

  就在京唐港投入运营不久,以建设首钢矿石码头为开端的曹妃甸港前期调研工作也拉开了帷幕。2005年,随着曹妃甸25万吨级矿石码头通航,唐山港“一港(唐山港)双区(曹妃甸港区和京唐港区)”的格局正式形成。

  沧海桑田,见证劈波斩浪。30年走过,唐山港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接卸港、最大的钢材输出港、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我国重要的油气进口基地和储备中心,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地位进一步巩固。

  今年前7个月,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0967万吨,同比增长6.79%。数字,彰显着唐山对于大海呼唤的回应。

  再环视全国,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0%,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通过海上完成;放眼世界,全球35个国际化大都市中,31个是滨海城市和港口城市……

  唐山顺应潮流,奋楫更远航。

  (二)

  唐山港智慧码头控制中心,在唐山港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生产调度部副经理孙永建看来,更像个魔幻“网吧”。

  他坐在电脑前神情专注,双手握着摇杆,向下一拉,自动化轨道吊的吊具就随之向下移动,精准连接了集装箱锁孔;向上一提,一个集装箱便被吊起稳稳放置在无人集卡车上,运往码头……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他应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码头智能化管理系统,“像人一样,也有‘大脑’‘躯干手脚’‘眼耳鼻舌’和‘神经网络’。”孙永建说,到2025年,专业化码头将全部实现设备无人操作、自动化运行。

  加快北斗、5G、区块链、供应链、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在生产运营中应用,唐山港正在加快向现代智慧港口转型。

  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是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的重要抓手,蕴含着对唐山加快国际化、现代化步伐的核心要求——

  从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看,唐山港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一带一路”桥头堡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从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看,环渤海地区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唐山港必将吸引生产要素加速聚集;

  从建设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看,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唐山港地位突出、潜力巨大。

  如何持续释放潜力?唯有革新。

  8月28日,唐山港通航30周年当天,唐山港口集团国际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揭牌。“这为港口转型升级送上了一份厚礼。”唐山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宣国宝说。

  30年走过,虽然唐山港的货物吞吐量已位居世界沿海港口第2位,但与腹地产业结构高度相关,货种仍以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为主,走货量大,但相对单一。

  加快港口转型升级,优化港口货种结构是关键。与唐山市压减产能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步,“唐山港将大力推进外贸集装箱业务发展,加快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型。”宣国宝说。

  除了货种结构,唐山港还面临货物进出如“酒肉穿肠过”,对腹地辐射拉动不充分的难题。

  从集疏大港迈向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市海洋口岸和港航管理局局长赵立军打了个比喻,“‘港口’好比游客出行途经的交通中转站,我们希望吸引他们能留下来,吃、住、游。”

  港口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体现着港口的综合实力。赵立军说,将鼓励和吸引通过唐山港运输的货物就地交易,发展离岸金融、保税交易等,拓展港航服务产业链。

  以蓝色的思维改写煤都的历史。向海,为唐山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开辟出广阔空间。

  唐山港不断提升链接能力,“朋友圈”越来越大,是曹妃甸港集团总经理助理李进禄近年来的直观感受。

  “经阿拉山口,向西连接中亚、欧洲;经二连浩特,向北连接蒙古和俄罗斯;经满洲里口岸,经西伯利亚铁路直达欧洲。”随着唐山港在华北、西北、东北陆续建设40个内陆港,以及6条国际班列运行线路先后开通,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进一步显现。

  黄沙漫道联中外,驼铃笙笳通古今。海洋的气息已沿着丝绸之路拂过沧桑,奏出沙与海交响的新曲。

  (三)

  1.4公里,厂区距离港口的距离。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从主城区搬迁到乐亭,“生长”在离海最近的地方。

  皮带管廊,凌空飞架。“前港后厂、车船直取,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染问题。”河钢唐钢新区能源环保部部长庞得奇说,他们致力于打造“世界最清洁钢厂”。

  钢花依旧红胜火,钢城已是绿如蓝。

  与钢铁企业联系紧密的三友集团,也是绿色转型的典范。钢铁厂海水淡化后剩余的浓盐水,被三友吃干榨净。

  “我们在全国首创的排废浓海水生产纯碱新工艺,每年可节约原盐60万吨,节水1000万立方米。”三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春生说,产业循环赋能了海洋化工。

  经略海洋,类似的产业加速临港聚集。

  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唐山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海洋交通运输、海洋化工、滨海旅游和海水利用四大优势产业,海洋盐业和海洋渔业两大传统产业,海上风电、海洋船舶工业等新兴产业的海洋产业体。

  海洋产业,已上升为唐山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与“精品钢铁”等并列。

  如果说“产”是港、城发展的动力支撑,那么“城”则是港、产发展的聚合平台。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逐渐显现,陆域资源和发展空间受限。唐山以“城市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的应对之道,向海图强。

  逐梦海洋,唐山正在推进港、产、城“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依托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曹妃甸区已经由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带状小沙岛,发展壮大为21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区,如今常住人口38万,城镇化率达到73.5%。

  走过30年,唐山港龙头高昂,正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综合贸易大港,为唐山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为建设现代化沿海强市、加快“三个努力建成”步伐注入澎湃动力!

关键词:河北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