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河北省有2人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分别是: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赵庆祥、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张志旺。邝秀兰、未淑云、苏海东、李铁申、杨爱公、范振喜、汤宝俊(牺牲)、杨会芳等8人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全国道德模范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河北省至本届已有18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64人获提名奖。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和省文明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持续推出各地区各行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同时,注重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等道德领域先进典型的榜样和引领作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兴起了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时代风尚。
赵庆祥是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桥东供配电中心供电抢修一班班长,从部队转业22年来,坚持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扎根抢修一线,参与抢修排险4万余次、行程16万公里;传承工匠精神,立足岗位创新,提升工效6倍以上,展现了供电员工的责任与担当。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张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之后又主动照顾瘫痪在床的兄嫂,始终不离不弃、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用担当与坚守书写了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
附:河北省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简要事迹
赵庆祥,男,汉族,1965年12月生,中共党员,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桥东供配电中心供电抢修一班班长。
多年来,赵庆祥始终坚持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将对党和人民的感情融入祖国电力建设中,参与抢修排险4万余次、行程16万公里,用担当书写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至诚为公的价值追求。
忠诚履责,守护电网。自1999年转业至国网邢台供电公司供电抢修岗位以来,赵庆祥时刻以共产党员和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日夜守卫电网安全。22年来,他始终扎根抢修一线,手机24小时开机,每年除夕夜坚守岗位,1000余次上门服务,近300次义务宣传,帮助客户处理用电问题上千次,练就“10分钟”事故诊断绝活,大幅度提升抢修速度和效率。他始终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带头作用,2016年“7·19”邢台特大水灾期间,他冲锋在抗洪抢险最前沿,冒着触电危险,涉水冲入地下配电室,断开电源。
战“疫”保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把供好电作为助力抗击疫情的重要保障,主动承担制定保电预案任务,仅用2天就完成全市39个防疫重点客户“一户一案”编制工作,确保有序应对突发状况。组织党员服务队先后深入380余个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帮群众代缴电费500余次,配送物资1000余份。助力28家企业复工复产,解决用电问题7件,展现了供电员工的责任与担当。
苦干实干,敢于创新。多年来,赵庆祥始终坚持传承工匠精神,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实干创新提升抢修效率和业务技能,争当创新创效先锋。1984年,作为部队电力保障骨干人员,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发射。转业后,他立足岗位创新提效,研发的架空避雷器摇臂升降装置,提升工作效率6倍以上;为解决邢台市首条电缆入地项目中“环网柜相序区分”难题,赵庆祥泡在工地20多天,研制出无线核相仪,使抢修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赵庆祥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张志旺,男,汉族,1972年3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村民。
张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的母亲和瘫痪的兄嫂,始终不离不弃,尽心尽力,用担当与坚守书写了一段感人故事。
张志旺的母亲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等多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张志旺二十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细心照料患病的母亲。母亲因为饮食不规律,经常便秘,张志旺就用手一点一点地帮她将粪便抠出来,不嫌脏、不嫌累。2016年9月,张志旺母亲哮喘病复发,一度心脏骤停,被送至重症监护室抢救。在花费了近20万元医疗费后,他毅然卖掉自己2套房产,几乎倾尽个人所有资产,为母治病。
1998年春天,张志旺的二哥突然中风瘫痪在床。不久,二嫂也瘫痪了。因为兄嫂无儿无女,张志旺便承担起照顾他们的重担。2004年,二哥弥留之际,紧握张志旺的手。张志旺说:“哥,你放心,嫂子以后的生活我来管。”张志旺说到做到,他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嫂子,小到打扫房间、换洗衣被,大到求医问药、送院抢救,每一样都亲力亲为,无微不至,而这一照顾就是5年。2008年4月,二嫂心脏病发作,临终时,虽然说不出话来,但是眼睛一直看着张志旺,眼神里满是感激。
张志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诚信之星”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邝秀兰,女,汉族,1953年6月生,中共党员,河北望都锦秀影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邝秀兰30多年来初心不改,扶贫济困,热心公益,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悉心照顾多位孤寡老人,累计为公益事业捐款300多万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秀兰的身影”,这是望都县群众对邝秀兰的评价。
爱心助学,教育扶贫,邝秀兰是300多位孩子的“妈妈”。30多年来,她尽心尽力帮扶贫困学生,义务抚养30多名孤儿、资助300多名贫困学生,有234个孩子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邝秀兰的家和她所经营的电影院,成了孩子们的快乐 天 堂,让他们重获家庭的温暖。唇腭裂女孩付玉坤从小被父母遗弃,邝秀兰承担了其所有生活学习费用;南陈庄村的贫困生陈园园父母早逝,邝秀兰负担了其从小学到大学所有生活费,直至参加工作。田爱伟、陈明、张娅新……30多名孤儿的名字都刻在了邝秀兰心中。逢年过节邝秀兰的手机会被电话、短信、微信“挤爆”,在天南海北读书工作的孩子们纷纷给“妈妈”送上祝福,这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播撒大爱,团队敬老,邝秀兰是多位孤寡老人的“闺女”。邝秀兰先后义务赡养了麻文军、陈增来等10多位孤寡老人,负责他们的衣食住医,被这些老人亲切地叫作“闺女”。2018年,邝秀兰当选望都县慈善协会会长,动员全县更多力量孝老敬老,每年组织看望百岁老人,目前已发展孝老敬老志愿者500多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邝秀兰是捐出几百万元的“穷人”。她生活极为俭朴,不讲究吃穿,却舍得将收入用在公益慈善事业上。城内村的聋哑人李义民孤苦伶仃,邝秀兰在每月仅有36元工资时,就经常从中拿出5元钱帮助他。邝秀兰注重对贫困妇女的扶智扶志。农村贫困离异妇女黄俊茹带着两个女儿生活,邝秀兰承担了黄俊茹两个孩子的全部读书费用,先后拿出7万元帮助她发展家庭农场。黄俊茹不但自己脱了贫,还为其他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她们脱贫致富,从受助者成了助人者。2020年,邝秀兰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组织社会各界捐款逾54万元,个人捐款逾18万元。
邝秀兰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优秀志愿者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未淑云,女,蒙古族,1952年11月生,民进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住建局退休职工。
40多年来,未淑云助人为乐,扶弱济困,她捐资捐物累计135万余元。在受她资助的贫困学子的心里,她是熟悉却不曾谋面的“未阿姨”;在她帮扶的贫困村村民眼里,她是无私伸出援助之手的热心人;在志愿服务队队员眼里,她是抢着干活的领路者……未淑云用义无反顾的爱心善举,温暖了许多人,也带动了更多人。
捐资助学显真情。未淑云多次帮助北戴河实验小学学生筹集医疗费,也曾捐款资助患病无钱治疗的大学生……截至目前,未淑云资助的学生已达到100人。未淑云资助过的学子太多了,很多人的名字她已经不记得了。她给自己设立了两个原则:“一是我会好好教育他们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二是我资助过的孩子参加工作后,就不要再继续联系,我不想成为他们的心理负担,他们应该放下包袱,轻松地走好之后的人生道路。我这么做只是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孩子们过得好一点。”
俯首甘为扶贫人。未淑云组织社会力量对北戴河区结对帮扶的青龙县尖山子村、白城子村、凉水河村、三拨子村进行帮扶,为村民打井、修桥修路,慰问贫困村民。从致力民心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到帮扶教育事业,给贫困学生助学支持,再到开展精神扶贫,注重和贫困户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贫困群众脱了贫,未淑云自己也收获了幸福和喜悦。
志愿服务聚合力。未淑云觉得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2011年5月,北戴河区建立了一支道德模范志愿者队伍,未淑云被推选为队长。10年来,未淑云带领着这支队伍,在保护环境、维护秩序、关爱弱势群体等方面默默奉献。
抗击疫情“及时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未淑云主动请缨到防控一线慰问,从大年初一开始,将自己购买的3000个防护口罩和120桶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及时送到抗疫一线。她还组织购买方便面、火腿肠、奶茶等食品,慰问防控一线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务人员以及广大志愿者,累计捐赠价值5万余元的防疫物资。
未淑云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苏海东,男,汉族,1970年9月生,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姜各庄镇滨海村渔民。
在30多年的出海生涯中,苏海东不惧危险,不计报酬,用过人的智慧和勇气避免了20多起海上险情,将60多人从死亡线上拉回。
2019年1月20日凌晨,正在家养病的苏海东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京唐港东堤附近,两
艘小型渔船遇险,急需救援。获悉情况后,苏海东二话没说,起身驱车前往渔港,并驾船以最快速度驶向事发海域,当时海上风浪达到七八级。当苏海东抵达时,一只小木船已经完全沉入水下,另外一只正在波涛中上下颠簸,两个浑身湿透的人瘫坐在甲板上瑟瑟发抖。苏海东迅速向小船上抛缆绳,成功救下遇险者。随后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拖拽和行驶,终于将遇险船只带回渔港码头。
类似的救援还有很多。这位从18岁就在海上漂泊的汉子,参与了20多起海上救援,营救了60多人。对于这些经历,苏海东甚少提及,当地村民也大多不知道。直到近年与一位到海边采风的老作家聊起海上风险时,无意中提及了海上救援的事情,苏海东见义勇为的义举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苏海东的头部先后接受了两次大手术,身体状况并不算好。但在险情面前,苏海东坚持“生命至上”,总是义无反顾伸出援手,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同样置之度外的还有救援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为了提高救援效率和安全系数,苏海东往往出动自家多艘大型渔船,即便不计人工费用,油耗至少也要几千元,但在30多年海上援救过程中,苏海东从未收过分文。对此,苏海东表示,经济损失可以弥补,生命来不了第二次,救人是第一职责。
苏海东入选“河北好人”。
李铁申,男,汉族,1960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承德市审计局驾驶员。
30多年来,李铁申4次将4人从危境中救出,2次面对持枪歹徒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不求名利、不图回报,用自己的勇敢和善良谱写了一曲弘扬社会正义的浩气之歌。
关键时刻,挺身救人。2019年9月28日晚7点多,李铁申在一家超市门前,看见一个小男孩突然跑到了正在急速驶过来的大货车前。李铁申冒着生命危险,迅速冲到货车前轮,及时把小孩从车轮下抢救了出来。就在抱起小男孩的一瞬间,货车和李铁申擦肩而过。这不是李铁申第一次救人,早在1989年6月20日,李铁申就曾在秦皇岛海边救下即将被海浪吞没的小男孩。
奋不顾身,灭火救险。2016年7月的一天,李铁申驾车途中,发现一辆汽车着起了大火。他冒着车辆随时爆炸的危险,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卡在车里的司机救了出来,并拿起车上的灭火器奋不顾身地开始灭火。大火最终被扑灭,李铁申的脸上、身上却多处被烈焰灼伤。
勇斗歹徒,毫不退缩。2016年2月5日21时许,李铁申在开车途中,看到前方有两名男子挥舞着刀棍在路边抢劫一位大货车司机,他立即上前与歹徒展开搏斗,由于躲闪不及大腿被刺伤,鲜血直流。李铁申忍着疼痛一步不退,最终歹徒被迫仓皇逃跑。1998年8月,李铁申驾车送人至深夜时,突遇持枪劫匪,他不顾个人安全,迅速调整行车路线,险些被枪击中,最终成功摆脱劫匪,保护了车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李铁申荣获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称号。
杨爱公,男,汉族,1929年5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石门村村民。
杨爱公怀着一片赤诚之心,22岁开始上山为左权将军守墓,并坚持为前来瞻仰将军的人们讲述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杨爱公义务守墓至今整整70年,他用一生坚守书写了初心不改、信念如磐的美德华章。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将军为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当年10月,左权将军的灵柩安葬在涉县石门村太行山麓的莲花山。左权将军安葬那天,杨爱公也在现场。他当时虽只有13岁,但由于自己的父亲和爷爷先后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当亲眼看到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牺牲的左权将军埋葬于此,他幼小的心灵激荡不已。
1950年10月,左权将军的遗骨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虽然忠骨已去,但英灵犹在,莲花山下的烈士公墓依旧保留,每年清明节人们都会自发到这里祭奠缅怀左权将军。杨爱公主动请缨成为守墓人。他经常到墓区清扫垃圾,修剪杂草,一边务农,一边守墓,一守就是70年。
近年来,随着杨爱公年龄逐渐增加,对左权将军墓区的管护有些力不从心,他就让儿子来帮忙。后来,儿子因车祸身亡,儿媳又接过了守护将军墓的接力棒。
杨爱公不仅是义务守墓人,更是义务讲解员。他带领儿媳每年进行义务讲解260余场。多年来,来此缅怀英雄、接受红色教育的人员已突破10万人次,英雄浩气正在世代传扬。
杨爱公荣登“中国好人榜”。
范振喜,男,满族,1962年6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
范振喜30多年践行对党组织和村民的承诺,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设成为拥有固定资产逾10亿元、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富裕村,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先公后私,矢志为民。1987年,在许下“带领大伙儿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后,25岁的范振喜当选周台子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带领村班子下决心整顿矿点,首先说服自己兄弟将其经营的铁矿收归村集体,发挥示范作用。矿点整顿给当年村集体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由此奠定了周台子村发展的第一块基石。
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范振喜和村民发挥创新精神,率先进行新民居建设、率先进行土地流转、率先进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率先进行村民素质提升。据此,周台子村建立了村庄城镇化、产业多元化、福利制度化、养老一体化的和谐富裕新农村,创造了贫困山区建设的奇迹。
鱼水情深,血肉相连。1992年秋天,范振喜考察项目时,接触到放射性物质,患上血癌。危难之际,村民自发捐款达10多万元。术后回村,他就像拧紧发条的钟表,继续为民办事。由于多年辛苦工作,他又患上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至今每天仍需服用10多种药物,但范振喜无怨无悔。支撑他干下去的是他对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承诺,是父老乡亲的血肉深情。
履职尽责,永葆本色。范振喜时时刻刻严于律己、甘于奉献、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多年来,他没让一个家人亲属在村班子和村办企业任职,涉及村里的大小工程,他都不让家人和亲属沾边。各级组织给予他的奖励资金,都被捐献出去。
范振喜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汤宝俊,男,汉族,1981年11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安局垦区治安分局刑警大队四级警长。
2021年3月24日,汤宝俊在抓捕网上在逃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不幸壮烈牺牲。汤宝俊从警16年来,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坚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律己修身、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他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
勇斗疑犯,不幸殉职。3月24日,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安局垦区治安分局刑警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疑似网上在逃人员赵某军在当地某理发店出现。接到举报后,根据大队领导指派,汤宝俊带队迅速出击,实施抓捕行动。到达现场后,嫌疑人赵某军见身份败露,极力挣脱拒捕,汤宝俊和同事与嫌疑人英勇搏斗,并一度将其控制。在搏斗过程中,身高1.9米、体重近100公斤的赵某军凭借身体优势突发蛮力,将汤宝俊压在身下。汤宝俊失去意识,嫌疑人赵某军趁机潜逃。汤宝俊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牺牲。汤宝俊用生命践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嫉恶如仇,履职尽责。汤宝俊从警校毕业后进入基层派出所工作,后又调入刑警大队。因工作原因,他长期与家人分居两地,平均每年在家时间累计不足1个月,将满腔热血抛洒在公安事业上。从警以来,汤宝俊始终战斗在派出所和刑侦一线,练就了一身勇于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0余人,被称为破案能手、追逃先锋、反诈专家。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当民警时,汤宝俊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辖区内群众哪家有困难,他都主动帮忙协调解决;凡遇到走失儿童或老人,他都热心救助;邻里发生口角矛盾,他会用心调停;企业股东闹起纠纷,他就分析利弊促成和解。从事公安工作16年来,汤宝俊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1600多件。
汤宝俊被追授为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杨会芳,女,汉族,1994年11月生,共青团员,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教师。
杨会芳从小就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为了更好地照顾父母,她带着父母上学,书写了大孝至亲的感人诗篇。
杨会芳母亲先天性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在她6岁时突发脑梗死,导致半身不遂。从此,在左邻右舍帮助下,年幼的她便扛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开始学习给父母洗漱、做饭、喂饭、喂药以及收拾家务。为了能让父母生活得好一些,她一到星期天、节假日就去打零工挣钱养家。在随后几年中,杨会芳家里又遭遇了不幸:母亲突发心脏病,父亲失明,随后又发生脑溢血并从此瘫痪在床……杨会芳变得更加坚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父母的病情趋于稳定。
18岁那年,杨会芳考上了大学。经过几天深思,她决定带着父母去上学。杨会芳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处简陋小院,每天一放学,她就骑电动车回家照顾父母,有课的话再赶回学校。她总以坚强乐观的面孔出现在人前,从未主动跟人说起家里的困难。在校期间,她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会芳带着父母求学的事情被媒体报道,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帮助。2012年一家医院主动联系她,将其父母接到医院的养老院免费照顾。
对于他人的帮助,杨会芳心存感恩,总是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工作后,在业余时间她经常投身公益活动,参加志愿服务,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2018年杨会芳当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积极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发展提出建议,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会芳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记者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