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河北: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来源: 河北日报  
2021-11-24 07:26:27
分享:

  五年奋进路——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纪事

  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今年8月在承德市双滦区大贵口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对村民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并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民生始终是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

  5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精心谋划实施民生工程,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交出了一份写满获得感、幸福感的民生答卷。

  11月18日,消费者在石家庄市桥西区彭后街道元南路惠民综合市场购物。石家庄着力打造集农贸市场、社区便民、社区文化、社区交流等四位一体的新型市民生活服务中心,构建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目前,石家庄已完成新建或改建12家便民市场,其余3家将于11月底基本完工。河北日报通讯员 张晓峰 摄

  坚持问需于民、高位推动,紧盯民生关注焦点

  “大家发言时,要用数字和成果反映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和成效,还要说清楚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何时完成。”10月11日,在河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一场特殊的数字问政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和在场的省直部门负责同志之间展开。

  考的是数字,看的是落实——“我们要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装在心里,带着感情和责任办好民生实事,用实际行动和成效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会议结束时,王东峰动情地说。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河北民生答卷提出新的时代考题。

  翻看王东峰的调研记录,无论是在居民家中、蔬菜市场、垃圾转运站,还是在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无论是随机到街头巷尾、商业门店、金融机构等地暗访检查,还是与环卫工人、社区群众、出租车司机等进行交流,他总要问问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需要解决。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是“以百姓心为心”。做好民生工作,既不能不切实际地“拍脑袋”,更不能没完没了地跑“马拉松”。

  王东峰亲自谋划、率先垂范,省委常委会、省级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以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为牵引,推动燕赵大地兴起改善民生的热潮。

  坚持目标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全力攻坚。

  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将“补齐民生短板的硬仗”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打好的“六场硬仗”之一。从2018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四年开展“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创四建”“三重四创五优化”活动,滚动实施20项民生工程,突出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设,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更多的普通百姓分享到发展成果。

  在此基础上,今年河北省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着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王东峰亲自审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亲自谋划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实事,点题策划、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擂台赛活动,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民生改善成色更足。

  坚持统筹资源力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强化政府投入和市场化投资双轮驱动,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切实解决资金难题。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托幼事业发展、小学下午“三点半”后服务全覆盖,加快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机构养老相互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就业帮扶、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工作。

  坚持层层压实责任,坚决如期兑现对人民群众的承诺。

  聚焦重点任务,进一步摸清底数,强化统筹设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加强质量监管,规范招投标程序,强化工程监理和资金监管,努力打造标杆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压实属地责任和部门职能责任,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5月26日15时50分,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四年级4班的教室里,张艳老师在给留校接受课后服务的学生们辅导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攻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一个曾经生源流失严重的乡村学校——内丘县五郭乡磨窝村小学。如今,校内一栋综合楼拔地而起,舞蹈课、书法课等也随之展开。这里不再愁生源,村里的学生也能就近上好学。

  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里的老人或其子女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一键呼叫”功能,就能拨打社区居家养老信息化平台热线电话,享受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上门服务。

  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河北省聚焦重点全力攻坚,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现实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工作更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应对复杂的就业形势,河北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积极做好全方位就业服务,一系列聚焦稳岗位、长技能、促创业的政策接连落地。

  “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420.6万人。今年截至9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0多万人,完成全年86万人目标任务的93.8%,比去年同期增加12.8万人。

  教育更公平——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河北省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小学校舍,推进城乡幼儿园建设,城乡教育差距在同步发展中日益缩小,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持续得到满足。

  2020年,全省共有小学在校生695.92万人,小学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102.17%;初中在校生301.55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62%。今年已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农村孩子家门口就能上好园,“双减”政策正在落地见效。

  医疗更便利——

  2019年以来,河北省从医疗到医药、医保、医价综合精准施策,一项项“四医联动”的医改新政落地实施。截至2020年底,253家二级以上医院与2391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到标准化比例分别为93%、98.4%、97%,基层公共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模式,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结算制度……一项项顶层设计提纲挈领,让百姓病有所医,看病能报销,大病得补偿。

  养老更安心——

  我省连续4年将社区居家养老列入20项民生工程,今年将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纳入10件民生实事,全省4717个城镇社区实现日间照料全覆盖。在全省遴选20个县(市、区)开展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试点,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新路径。

  居住更舒适——

  为让群众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我省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相继被纳入20项民生工程。

  截至目前,我省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194.6万套,近500万棚户区居民实现“出棚进楼”;累计筹集公租房47.2万套,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累计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286个,36.7万户、121万群众的居住条件得以改善;累计改造老旧小区9368个,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适。

  10月26日,市民走在改造提升完成的石家庄市裕华区仓兴街上。裕华区开展小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以来,整治提升了155条小街小巷,打造了精品街巷10条,重点提升街巷53条,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强了百姓的幸福感。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 摄

  聚焦民生“小事”、短板弱项,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

  11月1日,河北提前启动供热。

  在今年煤电供应紧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河北的供暖季依旧提前到来。这是河北根据天气变化,连续第四年在全省范围内提前供暖。

  民生存在于每一件小事,千万人的小事就是一件大事。

  我省聚焦民生“小事”,补齐民生短板,坚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举措、花更多气力,一件件抓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再也不发愁孩子接送问题了,既能让老师辅导完成作业,也可以参加特色实践课程,我这心终于放下了。”提起马召小学推行的课后服务,雄县苟各庄镇马召村村民李红各赞不绝口。

  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这样的时间差被称为“三点半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不少家长。2019年,我省就这一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进行部署,推行免费校内课后服务。在此基础上,各地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拓展学生课后服务形式,从弹性放学到按需延长服务时间,从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到开设多种兴趣活动,目前全省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481万名学生受益。

  群众呼声放心上,“关键小事”抓到底。我省各地创新举措,精准发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加快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2020年底,我省累计改造农村卫生厕所905.74万座,在全面消除“连茅圈”基础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17年的35.3%提高到2020年的72.2%,三年翻了一番。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共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41.8万座、新建农村公共厕所2.16万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大力增加停车资源,解决城市停车难题。我省各地聚焦大型商业、文化娱乐、医院、车站等停车问题突出区域,挖掘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公共停车设施。自2020年以来,全省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31.62万个,有力改善了城市停车环境。

  从“小切口”入手,推动服务“大变化”,满足民生“大需求”。

  “空心村”治理大力推进。去年,全省1073个农宅空置率50%以上的“空心村”全部完成治理,村庄布局、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得到改善提升。今年以来,631个农宅空置率30%至50%和2995个农宅空置率30%以下村庄治理已全部完成。

  “四好农村路”在乡间延伸。重点加大农村资源路、产业路和旅游路建设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新改扩建农村公路3.13万公里。截至目前,全省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3.9%。

  文化惠民让百姓生活更精彩。自2018年开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年年被列入我省20项民生工程,年平均文化惠民演出达2万余场次,有效推动了全省基层文化事业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今年又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已发放城市文化惠民卡31万张、农村文化惠民券331万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从解决“民生之盼”到实现“民生之变”,一项项民生保障之策,让河北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

关键词:河北,时代答卷,民生责任编辑:张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