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把“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列入20项民心工程中,通过完善基层体系,深化乡村一体化改革,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老百姓在基层看病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真正发挥了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一是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234家乡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1.7%;3972所村卫生室、16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基层服务网底进一步夯实。
二是做深做实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推动195个乡镇卫生院和3972个村卫生室实现人员、财务、药械、业务、绩效等“十统一”管理,落实村卫生室运行经费2890万元,乡村医生养老补助4454万元,充分调动了村医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了村医服务能力,有力保障了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
三是持续加强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今年投入1.08亿元,为每个县(市、区)配备了1辆移动核酸检测车,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辆负压救护车,全市共装备核酸检测车14辆、负压救护车223辆,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疫情防控能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四是着力强化基层卫生专业队伍建设。近年来,通过公开招录,订单培养,实施千人培训,选派骨干进修,全科医生培养等方式加快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专业队伍达到1.7万人,有力保障了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开展。同时,在10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首席专家工作室,由省、市专家每周到社区坐诊;选派410名市级医院医师进驻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接诊8.9万人次,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大医院专家的优质服务。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累计开展基层医务人员疫情防控培训8万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和疫情防控能力。
除抓好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外,今年石家庄市还开展了“加大医疗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幼托事业、建设50个高水平国医堂”等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一系列惠民实事。
在加大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方面,今年,石家庄市在完成一大批市属医院重大民生项目基础上,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市人民医院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口腔医院、市八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一批新的重点项目。随着项目的落成,让群众进一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加快推进县级医院建设,今年推动21个县(市、区)建立了市场化运营的康复中心,县级康复能力明显增强;18个县级医院建立了独立的传染病区,完成了10个县级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县级医院传染病救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在大力发展幼托事业方面,今年石家庄市重点推进婴幼儿照护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婴幼儿照护试点机构达到92个,试点托位数达到7262个,建立起了品牌连锁、社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幼儿园开设托班、单位福利性服务机构等多种类型的试点机构,实现23个县(市、区)试点全覆盖,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目标。同时,依托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全市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为婴幼儿家庭和托育机构提供优质可及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石家庄市托育工作经验获全省推广,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高水平国医堂建设方面,今年石家庄市在全市遴选了50个基础较好的国医堂,投入806.9万元,扩展了国医堂服务面积,改善了服务环境。选派105名中医高级职称专家组成50个专家团队,在50个国医堂建了首席中医专家工作室,累计下乡帮扶776人次,接诊患者5845人次。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遴选500名基层临床医师开展了“西学中”培养。依托市中医院等6家二级以上中医院,在国医堂推广实施了33种效果突出的中医适宜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国医堂技术服务能力,让老百姓在基层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中医药服务。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按照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做深做实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基层卫生专业人员引进培养力度,持续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同时,加快推进市县两级重点项目建设,探索“互联网+托育服务”,更好地满足省会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冀时客户端河北台 杜岩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