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全景河北

【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河北境内这段“水下长城”有望恢复“旧模样”

来源: 河青新闻网  
2021-12-27 22:30:37
分享:

  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北省委网信办、北京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委网信办、山西省委网信办、辽宁省委网信办、吉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委网信办、甘肃省委网信办、青海省委网信办及中国新闻网主办,河青新闻网等长城沿线九省市重点新闻网站协办的“弘扬长城精神 传承爱国情怀”网络主题活动,已于12月24日正式启动。

  据介绍,河北境内的喜峰口段长城,距今已有500年多年的历史。其中,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重修于嘉靖、万历年间的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是明代蓟镇长城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潘家口水库修建,潘家口关城和部分长城被淹没,形成独特的“水下长城”景观。而随着水库水位涨落,“水下长城”时隐时现不断浮沉,加剧了风化作用对墙体影响,亟待修缮。为此,在河北省文物局指导下,有关单位启动了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保护维修工程。

  日前,记者探访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现场时看到,这段长城位于迁西县和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处,城墙为砖石结构。长城依山势而下蜿蜒入水,消失在潘家口水库中,五百载光阴已使它与山水融为一体。在现场,文保专家和工人们一起对露出水面的长城墙体进行抢险维护。

  据了解,该项目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负责设计和施工,将在长城保护维修理念、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此次修缮对象为该段长城枯水季节能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本着“修旧如旧”原则,以现状整修、排险为主旨解决长城本体的结构安全问题。

  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勇是此次长城保护维修工程的负责人。他说:“这次保护维修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历史风貌。”在整个维修的过程中,补砌的位置要采用原始工艺、原材料、原做法。如果可能,他们会尽可能选用从古城墙上脱落的砖石进行编号剔补;在局部需要结构补强的位置,他们会采用原工艺的青砖,每一块从制作到运输、从质量到尺寸都有着严格的标准。

  “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长城的修缮难点,一是水对于长城本体的侵蚀和冲刷,对长城下部基础地质层进行了破坏,致使长城墙体抗压能力减弱,形成坍塌和滑塌;另一个难点就是运输。”张勇介绍,潘家口水库库区内没有陆路相通,所有的修缮材料都是经过船运,再使用工人自制的提升机,到达固定位置后再人工搬运到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

  记者在探访期间获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河北省古建所、中国文保基金会,利用数字技术采集积累全景影像和多段长城三维模型,助力这段“水下长城”的修缮保护。

  专家介绍,通过数字化数据成果,科学地记录施工过程,直观的反映修缮效果,并在过程中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实现对修缮的工程管理。

  据悉,喜峰口西潘家口段维修工程将于年底完工。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薛昕宇

关键词:河北,水下长城,旧模样责任编辑: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