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的崇山峻岭之间,在太子城东南侧的山谷内,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在森林的掩映中展现着它动人的身姿。
冬季的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乍看上去,冰天雪地一片白茫茫。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一条长长的赛道从这里延伸出去,直到被层层叠叠的树林掩盖住它的行踪。
这座建于山林之间的场馆,依托本地森林的自然之美,正散发着它最独特的魅力。
一草一木一寸赛道土 都蕴含深情
早在2015年筹备申奥时,国家越野滑雪中心所在的区域就已经被划入了场馆选址方案。
这里的“赛道感”浑然天成。越野滑雪要求赛道“三分之一上坡、三分之一起伏、三分之一下坡”,而选址地正是山地坡度较为平缓的地带,不需要挖太深的沟,也不需要堆太高的坡,只要依靠山体顺势修建,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建设出满足比赛需求的赛道,真正做到了依山而建。
另外,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场馆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基础设施经理李振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场馆所在的山体树林比较多,一是可以有效地保护雪道,二是树林可以减少运动员滑行时受到的阻力。
尽管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但想建造出一个符合越野滑雪赛场条件的场馆也绝非易事。李振龙来这里四年多,看着场馆从无到有,其间经历,如今回忆起来,如数家珍。
2017年初,外国赛道专家第一次来考察,先期确定1.5、1.8公里的赛道如何建设,初步测量场地状况,包括气温、地形、地貌等,老李在场。
2017年5月,动工挖第一铲土,老李在场。
2017年年中考察体育场区域、具体设计赛道,老李都在场。
就这样,年复一年。从一开始什么都没有,跟着外方专家“拿着一根线,一边放线一边圈赛道”,到现在建成共13公里长的比赛、训练、热身赛道,李振龙对这里的感情也如赛道的积累,一步步建立,一日日深厚。
“赛道上的一草一木我都了解得非常清楚,我们整个场馆一百二十多公顷,每一块地方我都去过。如果我们赛道产生了损坏,我会感到非常伤心。”
一棵两棵三棵树 都彰显守护之心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赛道穿梭于森林之中,为了尽可能地保护场馆内的树木,场馆在建设时下足了工夫。
在谈到场馆为生态保护做出的努力时,李振龙讲了这样一件“小事”。
“当初国际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前期来考察的时候,在赛道上选了四个点位放他们的操作间,(这四个操作间)基本都是在树林里边,因为他们要保证在镜头中看不到这些房间。”
但就是这几个为了避免镜头“穿帮”而选择的点位,却给李振龙和团队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为了不破坏树林,李振龙和团队把操作间安顿在赛道边。2021年10月,OBS专家来现场考察,认为操作间的位置不符合他们的运行需求,责成场馆方面调整。
一边是为了转播效果,一边是为了保护环境。两边各有各的道理,但又必须有一方做出妥协。
面对这种情况,李振龙和团队首先做的是为对方着想,“我们通过视频连线、现场跟他们沟通,我建议了他一些点位来放置他们的房子,这些点位距离赛道也有一定的距离。”
经过充分的沟通,OBS答应了场馆建议的四个点位,目前赛道上四个操作间都移到了新的选址,并且不需要砍伐一棵树。
据古杨树场馆群可持续经理戴岩介绍,按照原本的规划设计,建设场馆时可能需要砍掉赛道周边的一些树木来架设设备才能满足赛事需求。“经过精心的策划和调整,最终我们把这些设备全部进行了迁移,减少了80棵树木的砍伐。”
可拆除的临设 不止一次物尽其用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赛道总长13公里,总面积达120公顷。如此体量的场馆,赛时需求与赛后利用都是要充分考虑、精心计划的。
除了赛道、灯杆、技术楼、运动员通道以外,场馆中的很多建筑都是临时设施,如观众取暖点、商品售卖点、运动员休息室、领队会议室等,这些临设在赛后将被拆除,既能避免建筑闲置产生浪费,建筑材料也可以在举办其他赛事或活动时重复使用。
当然,在设计建造这些临时设施时,场馆建设团队也遇到过难题。
OBS在一个山头的转播点(操作间)与5G基站搭建需要的临设——两棵假树——位置发生了冲突,假树的存在破坏了摄影的视野,OBS方面提出了调整需求。
“我们经过协商发现,移走这两棵假树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后来经过跟转播以及相关领域的协商,我们把房间放到了另外一个山尖。”
虽然过程有些坎坷,但好在结果非常令人欣慰,“经过充分协调,充分沟通,现在选择的新点位拍摄效果比原来的还要更好一些。”李振龙无不骄傲地说道。
从场馆建设之初到现在,克服艰难险阻将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建成了现在的样子,为这里付出良多的李振龙目前的期待却非常朴实无华:“我就希望我们的冬奥会可以安全、顺利、完美地进行下去,实现‘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文/北京冬奥组委官网 王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