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3个赛区的冬奥村
1月27日正式开村。
当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
超过3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
入住北京冬奥村。
冬奥会期间,
冬奥村将为各代表团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
优质住宿、餐饮、后勤等各项保障服务,
这里将成为温馨舒适、喜庆祥和的家园。
三个赛区的冬奥村大小虽然有别,
但标准完全一样,
无论身处哪一个,
运动员都能享有一致的冬奥体验。
不过它们又同中有异,各具特色。
北京冬奥村像一个大型的四合院;
延庆冬奥村则依山而建,充满山野之趣;
而张家口冬奥村则充满北方山地民居特色,
用中国院落诠释着奥运理念。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暖色窗帘、木质地板、干净整齐,
冬奥村的公寓显得格外温馨。
充满惊喜的智能床垫
可以提供按摩、充当闹铃、缓解打鼾,
还可以自动起降、自由调节,
适应运动员的不同需求。
房间内的智能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皓 摄
住在村里能不能吃得惯、吃得好?
是运动员的关心之处,
更是冬奥村的用心之处。
冬奥菜单充分考虑到不同项目运动员
对营养、热量的不同需求,
菜式多样、营养均衡、烹饪健康。
678道菜品来满足不同需求,同时中西兼顾,
餐厅设置了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
清真餐台、披萨与意大利面餐台等12种餐台,
每天约有200道菜品供运动员选择,
冬奥菜单每8天循环一次。
新华全媒+|在北京,让全球冬奥健儿吃上“家乡菜”。视频来源:新华社
为让运动员吃到“家乡味道”,
菜单中为欧美国家运动员
添加了抱子甘蓝、芝麻菜、百里香等
节日里必不可少的蔬菜和香料,
为北欧及东欧国家运动员添加了
莳萝这种重要添加剂……
为让运动员尝出“中国年味”,
菜单中增添了中国特色菜品:
西湖牛肉羹、木须肉、酱爆鸡丁等,
中国东西南北美食荟萃一堂……
医疗保障是安全办赛必不可少的一环,
根据国际雪联规定,
赛时如果发生运动员摔伤,
医疗保障队员必须在4分钟内
到达运动员身边,
做伤情评估和急救处理。
没有缆车,没有雪橇,也没有摩托,
医疗救援队员们要踩着滑雪板,
背着15公斤急救背包,
快速滑到运动员身边,
他们说这需要把滑雪练得跟平时走路一样。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医疗队医生与队友在崇礼训练。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去年11月22日下午,
云顶医疗救援队按计划
和雪场巡逻队在运动员赛场集合,
在测试赛前提前查勘雪道、
熟悉FOP点位(比赛场地医疗点)。
当天的赛场体感温度在
-30℃左右,风速7-8级,
能见度极低,面镜、头罩都已结出雪霜,
在风雪严寒中
救援队员们成功进行了运动员重度损伤演练。
当27日测试赛中运动员出现伤情,
接到指令医疗救援队迅速反应,
第一时间通知第4点位滑雪医生,
滑雪医生从FOP
到达百米外的受伤运动员身边,
仅用了十几秒。
经过与巡逻队通力合作,
圆满完成医疗救援任务,
得到了国际雪联的高度赞扬。
全力以赴的医疗救援队表示,
将保证4分钟内背负急救背包
到达运动员身边,
确保赛时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1月28日,志愿者抵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另一边,志愿者队伍也早已倾情投入。
光是张家口赛区,
志愿者就有4400多名,
如今他们已经全员上岗,
在不同场馆场地内忙碌起来。
对场地志愿者来说,
冬季奥运会其实比夏季奥运会还要辛苦。
像张家口赛区的最低气温
已到了零下20摄氏度左右,
而冬季两项的比赛
又多是在傍晚甚至夜间进行,
这些志愿者就要在户外坚守好几个小时。
而对场馆技术岗位的志愿者来说,
不仅要辛苦地工作,
还要具备一些专业技能。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志愿者在场馆媒体中心进行相关知识测试(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可这些志愿者们就像飞舞在赛场间
灵动可爱的小雪花,
他们充满热情,毫无怨言。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不停地学习,
不能落后,也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这些来自河北29所高校
和北京的11所高校的
青春洋溢的大学生,
是北京冬奥会别样的风采,
不管在什么样的场馆,
找到了他们,就找到了答案。
位于崇礼的奥雪110KV变电站现场指挥部,
墙上超大屏幕的背后是一整套智慧系统——
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
一届精彩的冬奥会
离不开稳定持久的电力保障,
而这个平台不仅能实现
99.9999%高可靠供电,
还是提供的100%绿色电力供应。
比起传统的单一业务指挥平台,
冬奥供电保障指挥平台最大的作用和意义
还在于将不同的保电场景汇集到一起,
构建了一张更为全面的冬奥保电地图。
此外,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新技术
也广泛应用于平台之中,
大大增加了冬奥供电保障的智慧性与科学性。
张家口冬奥村夜景。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不仅是电力,
在医疗、赛场、安全、交通、气象等
各个方面都有新科技的身影。
沿着延崇高速公路刚下太子城收费站,
西侧依山而建的精巧建筑映入眼帘。
这是延崇高速太子城和平驿站,
也是河北首个高速公路线外
开放式生态智慧服务区。
“智慧”元素是这里的一大亮点:
驿站通过智慧停车系统
开展服务区广场车辆规范停靠管理;
智慧公厕内设有厕位快速引导标识;
还有智慧亭提供免费wifi、手机充电等服务。
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冰雪小镇和高铁站景色。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在保障场馆运行安全方面,
云顶滑雪公园使用了智慧运营管理系统,
集成3D全景安全控制台、移动智能哨兵车、
无接触式客房智能识别门锁等多项技术,
实现了全方位AI智能安防和全区域自助服务,
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全息投影
对客流实时管理的滑雪场。
由于恰逢中国传统佳节春节,
北京冬奥会注定与众不同。
在北京冬奥村公寓,
当运动员卸下行李,
一定会被房间里精巧的工艺品吸引。
剪纸、唐娃娃、曹氏风筝、火绘葫芦……
这些由北京市妇联组织“北京巧娘”
精心制作的作品,
带着浓浓的年味和暖暖的祝福,
让冬奥村洋溢着中国文化的喜庆祥和。
冬奥村里,中国文化氛围浓厚。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作为三个冬奥村标配的广场区,
是运动员的生活服务空间,
是提供娱乐、休闲、购物的重要场所。
设立在北京冬奥村广场区的
“10秒”中医药体验馆,
借助8K、5G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
既充满中国风,又颇具科技感。
或是随着屏幕移动
可以直观感受人体经络走向,
或是尝试一套五禽戏,
源远流长的中医文化一定会引发啧啧赞叹。
“云上探店” 张家口冬奥村全体验!视频来源:新华社
延庆冬奥村里,
徽章交换区设置活字印刷可移动模块背景墙,
既有互动体验,
也让运动员更好地感受中华文明;
村内的小庄户村文物遗址
见证了奥运文物保护、遗产运用的实践,
也是运动员休闲的好去处;
连自助明信片打印机上,
都增加了编辑、签名功能
以及具有延庆元素的个性化邮戳……
冬奥村里,中国文化氛围浓厚。截图来源:央视新闻
从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
到户牖之间的喜庆装饰,
从近百幅中国传统书画作品,
到动感十足的沉浸体验,
冬奥村里闪耀着亮丽的文化艺术风景。
时尚的冰雪运动与传统文化相互交织,
产生了别样的奥运风情。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硕综合报道;图片及视频源自新华社、央视新闻、长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