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陈飞 陈亮 摄影
冬季两项男子15公里集体出发比赛结束时,天已傍黑。
这是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以下称冬两中心)举办的最后一项北京冬奥会赛事。“从2月5日正式开赛,到2月18日比预计赛程提前一天完赛,场馆整体运行圆满、顺利。”望着窗外被灯光照得亮如白昼的场地,中心场馆主任戎均文说。
冬奥会期间,冬两中心把各项运行任务精确到分、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了场馆冬奥会保障全面、及时、可靠。在戎均文看来,对于冬两中心这个新场馆而言,“圆满、顺利”最重要的支撑,离不开各个领域工作人员的敬业心、责任心。
资料图 陈飞 陈亮 摄影
冬季两项比赛大多在晚上举行,电力保障举足轻重。作为冬季两项技术楼保障组成员,庞晨光和同事们每天早晨乘坐第一趟班车来到场馆。他们负责的冬季两项技术楼四层承载着赛事计时记分、大屏幕展示和解说的电力保障。每天,庞晨光和同事们都要巡查技术楼每个房间的设备和每间配电室,再依次将温度、电压、电流等数据一一上传。这个过程,每天有三次,每次上传数据约400个。此外,庞晨光和同事们还需要解决各种用电需求、处理问题和隐患。“我们的目标一直是把工作做到隐形,让大家没有感知。但是真出现问题,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来解决。”庞晨光说。
和电力保障领域类似,冬两中心场馆管理领域也以“于无声处做工作”当作目标。2月13日,张家口赛区普降大雪,冬两中心场馆管理经理郝爽和同事们从早晨6时就开始不间断压雪、整理赛道,场馆的国内技术官员也在赛前不间断地对雪道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临近赛时,赛道能保持一种“没下过大雪”、刚刚压完雪的良好状态。当晚,冬季两项女子10公里追逐和男子12.5公里追逐两项比赛顺利完成。
在冬两中心,从提供“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服务的预报员,到保障运动员能安全参赛的医疗防疫人员,从为设置转播点位“穿烂了40多双鞋”的转播服务团队,再到为运动员等涉奥人员提供交通服务的交通保障人员,各赛事保障领域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感谢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帮助,你们的工作很棒,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冬奥会冬季两项最后一场赛事之前,来自法国的记者Narjon在场馆媒体中心志愿者郭阳的留言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感谢。在冬奥会期间,“花式夸夸夸”弥漫在包括冬两中心在内各个场馆。
对冬两中心运行保障团队而言,“冬奥故事”虽然已告一段落,但“冬残奥故事”才刚刚开始。
“冬两中心是古杨树场馆群唯一承担冬残奥会赛事的竞赛场馆,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就同步规划、设计了无障碍设施。”古杨树场馆群无障碍经理梁晓东介绍,从 “零高差”大门、到三面镜子的电梯间、再到低位售卖点,还有平缓的轮椅坡道、宽敞的无障碍卫生间、显眼的引导标识和专门设置的无障碍观赛席……冬两中心的无障碍设施处处体现人文关怀。
2月19日,冬两中心冬残奥会转换工作进入重点转换阶段。在5天时间内,他们将完成指挥体系和组织运行转换,竞赛场地、体育器材、竞赛团队组织架构转换,轮椅假肢维修中心、轮椅存放间、坐姿运动员更衣室启用准备,冬残奥会计时记分和成绩系统转换,冬残奥会电视转播点位布设,无障碍交通运行准备,冬残奥会新增物资、设备的运入、安装、调试,冬奥会形象景观移除和冬残奥会形象景观布设等工作。
“冬奥会服务和冬残奥会转换工作可以说是无缝衔接。”梁晓东介绍,2月25日至3月3日,冬残奥转换工作将进入全面转换阶段,届时,他们还将按照冬残奥会服务标准全面检查、转换、落实各类客户群流线涉及的无障碍设施和服务保障措施,安排落实观众观赛计划,做好有关国家队适应性训练保障等,全面打造适宜冬残奥会的场馆环境。
“我们也将全力投入冬残奥转换期相关工作中,确保针对残奥会专项培训到位、专项演练到位、专项计划到位,继续用激情与奉献谱写赛事服务冬奥之歌。”刚刚送走最后一批冬奥会观众,赛事服务志愿者已经开始期待冬残奥会了。(记者 吴建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