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后冬奥时代”,“硬核”气象科技这样继续发挥作用——

来源: 长城网  
2022-03-24 18:41:00
分享:

  今天(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 ,

  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

  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

  台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轮番上演,

  相应的各类预警信号也轮番上阵,

  发挥着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屏障作用。

  在昨天的“世界气象日河北主题活动”

  新闻发布会上,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崴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重点关注了气象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如何用好冬奥会气象科技成果

  这一奥运遗产,

  在后冬奥时代的

  防灾减灾领域也发挥出重要作用,

  这是气象部门未来一个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冬奥会是近20年内唯一一次

  在大陆性冬季风主导的

  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

  相比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天气干冷。

  而山地小尺度的风和温度的

  精密监测、精准预报在国际上

  是尚未解决的气象难点之一。

  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经过近四年的科技攻关,

  冬奥气象科技团队研发出了

  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

  多源气象数据快速集成融合模型、

  大气涡流尺度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还使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形成了冬奥高精度气象预报系统“睿图-睿思”。

  “睿图-睿思”使得冬奥气象预报

  达到“百米级、分钟级”,

  实现了冬奥山地赛场0-10天

  “百米级”网格气象预报,

  0-24小时预报更新频率做到了10分钟一次,

  “百米级”网格气象预报的

  时间间隔也可以做到10分钟至1小时不等。

  李崴在发布会上解释道“

  通俗地说,

  就是依托张家口赛区

  场馆核心区布设的44套赛道气象站,

  通过开展观测试验,

  掌握了赛区小气候特征,

  辅以精细化数值模拟与数值天气预报技术,

  准确把握赛区风、气温和降水的演变。

  图为赛事服务组预报员制作比赛日气象服务专报。王旭海 摄影

  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气象服务保障

  也是气象部门第一次

  针对地形条件与气候条件均较为复杂的

  小尺度山地区域开展

  系统性的观测、预报试验

  布设的站点密度以及

  使用的设备种类和先进程度

  在这之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收集了很多宝贵的观测数据,

  分析出很多重要的气象特征,

  积累了很多成熟的预报经验,

  研发出很多关键的算法模型,

  通过实战检验,

  愈发坚定了我们搞好、搞准

  山区精细化气象预报的信心和决心。”

  李崴说,

  目前来看,

  冬奥成果将在以下三个

  防灾减灾场景得到有效应用:

  一是山区林火扑救。山区风的变化,是历次较大规模山区林火扑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火场风向、风速的变化,会给扑救行动带来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威胁扑救人员生命安全。应用发展冬奥会山地精细化风预报技术,将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森林火灾扑救中,为科学指挥、有效调度扑救力量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山区暴雨灾害防御。山区降雨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地形影响显著,极易出现局地暴雨,特别是极端雨强和极端雨量,与平原地区相比,山区暴雨的起止时间与极端性都更难预报。冬奥会筹办期间对山区降水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山区暴雨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另一方面对强降雨落区的判断也将更加精确,为及时转移受灾群众,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争取宝贵时间。

  三是山区农业防灾减灾。山区的气温变化十分复杂,受地形条件影响,“冷湖”这种独特的山区小气候普遍存在。每年冬春转换阶段,山区各类农作物时常受到因冷空气过境导致的局地低温影响,造成冻害而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本届冬奥会气象服务保障的重要技术成果之一,就是针对赛场“冷湖”现象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报方法,这套方法也可以有效应用于山区低温冻害的预报中,指导农民及时采取措施,有效规避低温冻害风险,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北京冬奥盛会已经落幕,

  但赛场内外科技创新产生的

  “溢出效应”日渐显现。

  冬奥盛会上的科技成果,

  正在成为全社会共享的冬奥硕果!

  (来源:综合自“世界气象日河北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

关键词:后冬奥时代,气象科技,硬核责任编辑:庞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