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 > 专题库

【青春档案】(二):青春之我 只为中国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2022-05-10 10:55:18
分享:

  百年芳华、青春向党。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档案馆推出特别报道《青春档案》,今天带您走近河北"青年志愿垦荒队"和"青年突击队",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聆听青春之我、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

  河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傅敏:

  这是198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给原河北省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们写的慰问信,"你们从渤海之滨,太行脚下来到祖国的东北边陲,从事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伟大事业,已经过二十九个春秋了……"

  时光回溯,新中国成立之初,向土地要更多粮,让更多人吃饱饭成为最迫切的任务。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1955年,共青团中央向全国广大青年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杨华、庞淑英等为代表的北京青年,树起第一面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旗帜,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青年志愿者到北大荒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先河。

  河北省团校常务副校长 马瑞智:

  誓把荒原作家乡,敢教日月换新天!河北青年积极响应,1955年11月到1956年10月,先后三批共计645名河北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奔赴北大荒。

  这份《关于动员青年去黑龙江内蒙参加垦荒工作的情况向常委的报告》中清晰地记录了河北青年要求参加垦荒队的热情。

  昌黎县青年刘会明,曾三次找到团县委,希望批准。保定市青年魏金侠极力说服母亲同意,报名参加垦荒……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处副处长 王宗志:

  北大荒地处高寒地区,条件异常艰苦,青年垦荒队员们支马架,住草棚,爬冰卧雪、战天斗地,一年时间就传来了喜讯,开发荒地750多公顷,为全国农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昔日的不毛之地"北大荒"如今已成为富饶丰盈的"北大仓",一代代青年垦荒者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北大荒精神,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对党忠诚、报效祖国的时代强音。

  河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 傅敏:

  翻阅历史档案,与"青年志愿垦荒队"同期成立的,还有"青年突击队"。1954年1月,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展览馆工地成立后,施工队一举将工期提前了290多天。

  此后,"青年突击队"这个响亮的名字,从火热的工地走向新中国建设的各行各业。1954年11月12日印发的《中共河北省委青委关于青年突击队情况向省委的报告》中记载,四个月的时间,河北土木建筑工程青年突击队就成立了23个,队员429名。

  共青团河北省委青年讲师团成员 弭龙:

  好似刮起了一场"青春风暴",到1955年9月,河北省基本建设岗位建立青年突击队94个,厂矿企业共有青年突击队(组)57个。青年们把"速度"挺在前面,把"集体"挺在前面,当先锋、打头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岁月更迭,芳华易逝,但青春的集结号始终嘹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河北省各级团组织迅速组建的1100多支青年突击队,全力奋战"战疫"一线,用臂膀扛起如山责任,这是筑牢疫情防线的青春担当;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河北6.1万名驻村干部和1.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大多是青年,他们用忠诚守护初心,用实干托举使命,这是脱贫攻坚战场的青春奉献;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河北7000余名赛会和城市志愿者,让冰雪盛会充盈春天般的温暖,这是冬奥志愿服务的青春力量。

  共青团河北省委书记 侯贵松:

  新时代河北青年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关键词:青春,青年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