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碘缺乏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因此碘又被称为“智力元素”。我国将每年的5月15日确定为“防治碘缺乏病日”。
胎儿到2岁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神经细胞的生长依靠甲状腺激素。
碘是甲状腺制造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是脑组织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为了制造出足够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需要充足的碘,如果在此期间发生任何程度的碘缺乏,都会影响胎儿的健康。严重碘缺乏可能会导致克汀病(呆小病),轻度患者表现为智力低下、身材矮小;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做复杂劳动,不能适应社会生活,有听力、语言和运动障碍。聋哑症发生率高,甚至出现生长缓慢。
由于我国多年以来实施食盐碘强化,一般日常饮食就能满足人体对碘的基本需求。育龄期妇女、孕妇、产妇、0~2岁婴幼儿、学龄儿童是碘缺乏易感人群。首先是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要注意补碘,国际推荐的碘营养素标准为每天200微克,低于这个标准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良。准妈妈和哺乳期妇女,除食用碘盐外,还可适当多吃些海带、紫菜、虾皮、贝类等含碘量高的食物。虽然碘能在身体内储存,但是在停止碘摄入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因此需要不断补充。
宝宝补碘的方法
从胎儿到出生后2岁,是人脑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每日至少需要40-70微克的碘来合成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以保证正常脑发育。母乳喂养的宝宝,尿液碘水平会高出其他方式喂养的宝宝1倍以上。因此母乳喂养是补碘的良好途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鱼等含碘量最高,如有可能,妈妈可以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每周都给宝宝安排吃1~2次海产品。从配方食品中给婴幼儿补碘是安全、直接有效的方式。为宝宝选购含碘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宝宝吃下营养美味的食物的同时,也能获取足量的“碘”元素,促进宝宝的成长发育。
如何及早发现宝宝缺碘
妈妈首先应该密切观察和注意宝宝的身体和动作发育等方面有无异常。特别是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流行地区,对新生儿更应特别注意。
如果发现宝宝出生后哭声无力、声音嘶哑、腹胀、不愿吃奶或吃奶时吸吮没劲、经常便秘、脑门比一般的宝宝大、皮肤发凉、浮肿以及皮肤长时间发黄不褪,平时宝宝醒来时,手脚很少有动作或动作缓慢,抬头、翻身、爬坐等动作发育迟缓,千万不要把这些都看成是宝宝“省心”“不淘气”“不缠人”的表现,而应高度重视宝宝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可能,并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