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人社系统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
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总量从1222万人增加到2133万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人社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高质量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等工作,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经济发展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就业扩容提质。从2012年到2021年,全省城镇就业人员总量从1222万人增加到2133万人。十年间,持续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促就业稳岗位支持力度,累计投入就业补助资金265亿元、失业保险355.7亿元。职业技能培训量质双升,2019年至2021年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34.2亿元,面向企业职工、重点群体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补贴性培训230.13万人次,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省建设创业就业孵化基地525家,入驻创业实体3.14万个,评定河北创业大学30家;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2.69亿元,扶持自主创业30.87万人次,吸纳带动就业95.11万人次。
深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并轨,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参保人数逐年增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358.32万人、747.36万人、1084.68万人,比十年前分别增长了20%、49%、56%,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4.91%。健全各项社保待遇调整机制,2012年到2021年,连续十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从1739元提高到3025元,增长了1.7倍;7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123元。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力做好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等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326.5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比10.8%;技能人才总量1046.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30.40%,人才队伍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连续举办中国河北高层次人才引进交流大会、高校行等招才引智活动,征集发布人才技术项目2800余个,服务1.6万家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邀约海内外87万余人才对接交流,打造海内外广具影响力的“冀才”品牌。深入实施冰雪技能人才储备计划,举办冰雪产业人才交流大会,累计培养3.9万名冰雪人才。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2年以来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2200余批次,培训技术人员7万人,2.7万名乡村中小学教师通过“双定向”政策晋升了高级职称。
持续加强和改进人社领域公共服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推动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不断提升人社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便捷化水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信息化赋能人社服务转型,举全厅全系统之力建设应用全省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八统一”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将31项人社业务延伸融入乡村基层,34项高频业务在金融机构网点实现自助办理,全力打造了“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便民服务圈。梳理规范全省公共服务事项365个,减少办事环节286个,精简证明材料152种。全面推行人社服务综合柜员制,让企业和群众“进一门,能办人社所有事”。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打包办、简便办、就近办、自助办”,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记者 解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