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圣福天路。 涉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关键词】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新闻现场】
“浇足封冻水,来年再浇解冻水,这些树苗才能茁壮成长。”12月7日,在涉县阳索线郭庄至偏城段,该县交通运输局地方道路管理站副站长李斌正带领养护工,趁着晴好天气,为新栽种的2000余棵碧桃、海棠浇灌“过冬水”。
该线路全长约6公里,串联着圣福天路和太行红河谷风景大道,辐射3个乡镇,由原来四级路提升为三级路,路面宽度拓展至6.5米,打通了涉县西部山区旅游网路最后“堵点”。
“早一天修通,群众就早一天受益。”涉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利强说,今年以来,该县克服疫情影响和人员、资金等多重困难,实施了包括13座桥梁、78条(段)道路在内的水毁恢复工程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
“把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在项目建设上再聚焦再发力。”12月5日,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线上研讨会上,涉县交通运输部门就下一步高质量推进公路项目建设、绿化提升等工程作出具体部署。
“过去修种田路,现在修生态路、致富路。对路的呵护,已融入山里人的血脉。”圣福天路日月峰上,曾在此挥洒汗水的234国道涉县段指挥部现场指挥长刘俊臣说,涉县是邯郸唯一全山区县,山区百姓靠勤劳的双手开辟出壮丽的梯田,发展了核桃、柿子、花椒等特色农业,他们期盼着通过一条条致富路,让山里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全线沿山脊而建的圣福天路,海拔高、高差大,144个弯道上坡连着下坡,开工建设时地处荒郊野岭、缺水缺电,只能靠人力运输保障基本生活。党员干部带头,千余名施工人员吃住在工地,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圣福天路等一批精品农村公路修到了百姓心坎上,2019年涉县交通运输局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如今,在涉县交运人不懈努力下,该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597.6公里,其中农村公路610条、总里程1365公里,全县形成了“三纵九横十八条支线”的公路框架,构建了横贯东西、纵连南北、四通八达、快进慢出、宜驾宜游的全域旅游大交通网络,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
“途经村里的客车捎货,快捷方便又省钱。”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村民王虎林是位“电商达人”,畅通的乡村道路改变了他的生活。“村里的花椒、核桃等山货,通过客车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日均发送100多个包裹,高峰时达3000多件,再也不担心山货出山难了。”王虎林说。
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涉县让快递坐上了公交车。该县创新“信息平台+客货同网”模式,将全县4个客运站赋予货运功能,和本地物流公司搭建一级物流节点,规划分拣区、物流车场、接货区、信息化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依托当地汽车站和公交客运班线资源,从事小件快运等运输配送业务。
今年以来,涉县不断深化客货邮发展改革,织密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遍布城乡的1300余家“客货同网运输点”全面铺开;建设物流信息智能指挥平台,实时调取货物物流信息和车辆运行状态;扩能城乡公交“智慧交通”平台,增加数据分析、流量监控、车载监控、货物运输实时传送等功能,实现人、车、货、站、线等要素精准匹配……
目前,涉县拥有城乡公交班线23条,延伸城乡公交通车总里程达2253公里,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行政村为终端的三级城乡公交线,实现全县308个建制村通车率100%,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100%,乡镇、村物流节点覆盖率100%等“三个百分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我们将发挥交通先导作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顺畅流动,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王利强表示。
作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涉县下一步将加快实施公交南站货物存取货区、涉林路沿线乡镇取货站、客货邮配套设施物流快递仓储中心等物流节点建设,不断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改建4条干线公路、布局不少于50个村级综合运输服务站,实现从“走得了、走得通”向“走得好、走得畅”高质量迈进。
【记者手记】
“举头尽见奇峰峙,着足却无半步平。”经过多年道路建设,涉县群众出行难渐成过往。在解决出行难的同时,以融合思维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是涉县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特点。
千里旅游通道,途经10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将全县多个景区连线成片,覆盖1000多平方公里,惠及10多万群众,成为一条民生路、致富路、幸福路。客货邮一体化深度融合,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农村电商迸发出强劲活力。今年前11个月,仅涉林线试点下行货运量达5.1万件,上行农产品货量8000余件,快递物流由原来每件1.2元降至0.7元,降比达41%。
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全域旅游、灾后重建、美丽乡村、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相结合,涉县努力实现一路通、百业兴,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农民生活品质提升。(河北日报记者 陈正 通讯员 张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