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今年夏天在白洋淀发现的惊喜吗?
碧波荡漾,荷红苇绿,夏日白洋淀辽阔的水面上,活泼可爱的青头潜鸭幼鸟跟随“父母”在芦苇丛中穿梭,悠游自在,好不惬意。
看到这一场景,结合此前的监测情况和专家确认,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田永昌兴奋地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青头潜鸭正在白洋淀‘安家落户’,从候鸟变成‘留鸟’了。”
栖息在白洋淀的疣鼻天鹅。图片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时隔数月,冬天来了,青头潜鸭的“朋友圈”也扩大了。白洋淀内外,百鸟竞飞,诗意栖息。
看,全身羽毛洁白、脖颈细长,前额有一块瘤疣的突起,这是在我国总数不超过3000只的珍稀鸟类疣鼻天鹅,它们在白洋淀水面上觅食游动的影像,前不久被记录了下来。
这种头顶一片红的鸟没人不认识吧?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它们的身影也在白洋淀淀区被观测到了,作为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研究人员的首次实证记录,这次发现十分珍贵。
还有在水面嬉戏的成群白骨顶鸡雏鸟、轻盈行走在浮叶之上的“凌波仙子”水雉、带着雏鸟在芦苇丛中觅食的小鷿鷈“夫妇”……青头潜鸭的朋友们无一例外,都是珍稀物种。
这些鸟儿“用脚投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打出了高分。
白洋淀的芦苇,翠绿欲滴。通讯员 高腾 摄
自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白洋淀进行了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如今,白洋淀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华北之肾”功能加快修复,水质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目前,白洋淀淀区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整体水质提升至Ⅲ类以上标准,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今年以来,河北加快白洋淀治理,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为了更好让鸟类“留下来”,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新建了许多湿地公园、口袋公园,还逐步打造了地面生态观测站,进一步完善了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为不同习性的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条件。
雄安新区新观测到的鸟类——丹顶鹤。霍达、王晨 摄
生态环境改善了,生物多样性也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在白洋淀“落户”。
截至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达到242种,较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4种,国家“三有”保护和其他级别鸟类188种。作为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鸟类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白洋淀正重现“候鸟天堂”生态美景。
初冬时节的白洋淀。图片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下一步,白洋淀将要实现‘连山通海’,西部连接太行山脉,东部通往渤海,这样打通了白洋淀的生物洄游通道,有利于恢复白洋淀的生物多样性。”雄安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程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