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要是在冶河拍到黑鹳,那得庆祝庆祝。现在相机一架,成群的黑鹳往你镜头里闯。”冬日,正在冶河湿地拍鸟的河北平山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李玉峰,不停按动快门,把这些“鸟中大熊猫”的影像收进相机。
顺着相机镜头望去,一群黑色大鸟正在滩浅水清的冶河中戏水觅食,尽情享用这里的肥美水草与满河鱼虾,鲜红的长嘴、纤细的长腿在清晨阳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黑鹳属于世界濒危珍禽,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目前全世界只剩下2000多只,在我国分布有1000只左右。李玉峰告诉记者,冶河是滹沱河的最大支流,近年越来越多黑鹳飞到滹沱河“定居”,成为了“留鸟”。仅2021年秋冬季,就追踪到160余只在此栖息,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黑鹳群。
看着成群结队的黑鹳,50多岁的李玉峰仿佛又找回了童年记忆,“我小时候这里河水特别清,成片的芦苇荡,有鱼有虾,抓鱼时总能碰到黑鹳,村里人都喊它老鱼鹳。”
然而,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气候变化等原因,滹沱河出现断流,黑鹳也逐渐消失在村民们的视野中。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工程运维服务中心副主任程枞介绍说:“滹沱河发源于太行山,自西向东流经石家庄市域205公里,被看作石家庄的母亲河。但当时的河道常年断流、植被稀少、沙坑遍布,成为石家庄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
经过修复治理,从石家庄穿城而过的滹沱河重现母亲河的光彩。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邓光韬 摄
华北缺水,如何唤醒“沉睡”的母亲河?2014年底,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不仅保障了沿线群众饮水安全,也成为复苏河湖生态的生命线。8年中,河北利用南水北调水源,持续向滹沱河、滏阳河、七里河、白洋淀等约30条(个)河湖生态补水水量超60亿立方米,滹沱河逐渐恢复了活力。
同时,2017年石家庄出台了《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规划暨沿线地区综合提升规划》,计划总投资209亿元、分三期对黄壁庄水库以下109公里流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5年来,通过河道疏浚、水生态修复、生态绿化等措施,已经形成水面2922公顷,新建、提升绿地10289公顷。新增绿地植被形成规模后,年可吸滞粉尘257万吨,释放氧气149万吨。
高铁驶过碧波荡漾的滹沱河,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郑佳洵 摄
梧高凤必至,水净鸟自来。如今,驻足滹沱河畔,蜿蜒碧水与现代城市景观相融共生,此起彼伏的鸟鸣声仿佛让人置身鸟的王国。不仅黑鹳,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今年也首次在这里亮相,与形态各异的鸟类一起嬉戏觅食。“越来越多鸟类来到滹沱河一带繁衍栖息,现在追踪到的就有180多种,这都是优美环境带来的‘福利’啊!”程枞很有成就感。
黑鹳在滹沱河“安居乐业”的同时,栖息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据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介绍,黑鹳是重要的环境指示性动物,只有清澈无污染的水域,才能留住它们的脚步。目前在河北,北到承德、南到邯郸均有黑鹳分布,成为全省生态持续向好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策划:赵 兵 丁 伟
总监制:李 遥 刘 丽 贾 芳
统 筹:李铁兵 商 棠 杨建民
策 划:邓光韬 贺宏伟
监 制:王嘉林 姚伟强
编 导:郑佳洵 乔 娅 段维佳
拍 摄:邓光韬 郑佳洵
剪 辑:贺宏伟 乔 娅
海 报:师语彤 李元华
指导单位
中共河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合作单位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鸣谢单位
石家庄市滹沱河生态工程运维服务中心
石家庄市平山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