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我们积极行动(中)
“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河北的殷切期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制定美丽河北建设规划纲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让燕赵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治理大气污染,让蓝天白云常驻,是群众所愿、民生所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臭氧污染防治等行动,所有设区市稳定退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十”。
2022年,河北实施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等7个专项行动,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6.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代表、委员们认为,河北要紧紧围绕巩固提升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将持续增加优良天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作为攻坚目标,全力推动实现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河北新场景。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的目标。
“发挥资源富集、碳足迹小的优势,承德正加快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向风光水储氢一体化方向发展,积极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强市。”省人大代表、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表示,今年,承德将加快推进59个1040万千瓦风电光电项目,加快4个7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推动“三个千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落地开工,确保今年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400万千瓦以上。
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当前,河北正有力有序推进钢铁、水泥等7个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引领企业深度减排、绿色转型。
“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是根据河北产业结构特点,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快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省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田京雷表示,河钢集团近年来坚持污染治理、优化布局、绿色转型,去年,唐钢新区、邯钢邯宝、石钢新区先后获评环保绩效A级企业,大大提升了企业绿色低碳竞争力。
田京雷代表认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A工作,就要分行业制定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制度标准,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推动先进理念、经验、技术共享共用;制定“一企一策”技术帮扶方案,创新正向激励、扶优培强政策,激发排污单位自主减排动力。同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和大力培育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确保如期实现创A目标,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重点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推动水生态环境实现新提升
衡水湖案例亮相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衡水市政协主席钮兴辉带来的好消息让人振奋。
生态补水、基底修复、企业搬迁、退耕还湿、封堵污染、种树植绿……近年来,衡水全力推进衡水湖生态保护工作,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如今,衡水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鸟类数量达到332种,沼泽、水域、滩涂、草甸等生境大幅改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重点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这为进一步加强衡水湖保护修复指明了方向。”钮兴辉委员表示,突出抓好衡水湖生态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衡水将加快推进入湖口水质净化、小湖心生态修复、衡水湖鸟类栖息地保护等工程,进一步改善衡水湖水质,努力建成北方平原地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
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近年来,秦皇岛持续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连续3年旅游旺季13条主要入海河流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8个主要海水浴场全部达到一类,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
“2023年是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关键之年。”省人大代表、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生态保护监督科科长张佳林表示,秦皇岛将坚持陆海统筹、合力攻坚,加快入海河流总氮“一河一策”方案编制,确保总氮浓度较同期持续下降;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和监管;加大整治岸线力度,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恢复、增强海岸带生态功能,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切实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这让省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副书记、场长陈智卿深感使命在肩。2022年,塞罕坝完成营林作业12.5万亩、造林6704亩,造林平均成活率达99.4%,百万亩林海绿意更浓。
“二次创业新征程上,我们将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增量存量并举,严格落实林长制,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抚育盲区清零行动,积极营造混交林,不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陈智卿代表说,到2025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地面积将达到11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4%。
河北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肩负着当好首都绿色生态屏障的重大使命。
“推进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是保障首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省人大代表、张家口市发改委主任白晶表示,今年,张家口将持续实施流域水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洋河、桑干河、清水河3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及周边大中型灌渠节水综合改造工程建设,计划实施营造林工程70万亩,退化草原治理10万亩,实施沽源葫芦河、蔚县壶流河、涿鹿桑干河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切实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
“近日,在邢台狗头泉水域,数十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嘴白鹭在此觅食、嬉戏,构成一幅唯美灵动的生态画卷。”省人大代表,邢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华英兴奋地说,邢台百泉、狗头泉等多个泉眼实现稳定复涌,日均出水量约2万立方米,成为河北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标志性成果。今年,邢台将进一步打好“节管调并举、引补蓄发力”组合拳,大力推进节约用水、水源置换、生态补水等工程建设,保持“河河有水”常态化,形成地上河流、地下水脉、泉眼水系有机贯通的水生态格局。
“无废城市”是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也是省政协委员、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崔建升一直关注的领域。
在崔建升委员看来,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就要以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主线,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着力推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构建“无废”生产与生活,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形成各具特点的“无废城市”集群。(河北日报记者 贾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