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和“远方”更好联结
唐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赋彩城市新生活
“大唐美食满楼宫,百巷千摊各不同。最看回乡京上客,几时尝够老家风。”春风沉醉的夜晚,有朋自远方来。流连于唐山宴(唐山饮食文化博物馆),河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唐山市诗词学会会长袁风遥即兴赋诗一首。
如今,作为集特色餐饮、民俗传承、文化展示、场景体验、休闲观光、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唐山宴已经“火出了圈”。“春节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万人次以上,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0%。”在唐山宴项目负责人徐小文看来,唐山宴升腾的浓浓“烟火气”,正是唐山市文旅融合、互促共兴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唐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持续用文化赋能旅游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让“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更好联结。
特别是去年以来,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唐山市通过搭建新平台、培育新业态,积极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群体规模,增加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文旅经济运行回暖向好。2022年,全市86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新签约7个文旅产业项目总金额达102.19亿元;全市旅游接待44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2.6亿元。
今年春节前,位于主城区的唐山市弯道山滑雪场开门迎客,本市及周边各地10万滑雪爱好者赶赴“冰雪之约”;春节期间,以大唐盛世场景为主线打造的特色夜游小镇丰南河头老街正式运营,吸引超过30万京津冀地区游客游园打卡……今年以来,随着一批新建文旅项目的投用,唐山市文旅市场迎来“小阳春”。
积极搭建文旅融合发展新平台,释放文化旅游创新创业动能。近年来,唐山市瞄准文旅融合、数字创意、休闲度假等方向,精心谋划实施丰南河头老街、遵化古温泉旅游度假区、迁西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丰润西那母生态旅游度假村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培育滨海、城郊、长城民宿集聚区,目前已形成南部海岛湿地、中部工业文化、北部长城山水文化以及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文旅产业板块。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行走于唐山市路北区培仁历史文化街,处处红墙碧瓦,雕梁画栋,古香古色的老建筑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自然釉变彩色水泥砖铺就的巷路上,迎面走来的是一群群穿着时尚、笑靥如花的青年男女——历史与现实、年轻与古老在这里水乳交融。
2022年4月,培仁历史文化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这一依托现存的百年文物建筑培仁女中和金达故居打造的新时尚街区,已成为年轻人社交、消费的热门目的地。以点带面,目前,培仁历史文化街与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汉斯·昆德故居博物馆、培仁教育记忆馆、金达记忆馆共同构成承载城市记忆的“四馆一街”文化产业集群。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高质量的旅行,不只是参观‘圈’起来的景点,更要体验风土人情、感受烟火气息。”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刘金柱说,从过去的“走一走、看一看”,到如今的“留下来、品一品”,旅行中的文化体验,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
据介绍,为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与附加值,唐山利用全市20家文旅消费聚集区、旅游休闲街区、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着力构建全域全季旅游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大力推进“文旅+体育”“文旅+非遗”等模式,深化文化旅游跨界融合,积极寻求产业契合处、联结点,培育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着力打造唐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月25日晚,大型原创话剧《沙石峪》在唐山大剧院举行全国巡演首场演出。该剧以唐山遵化沙石峪村上世纪60年代艰苦奋斗改变村庄贫穷面貌的艰辛历程为原型,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活愚公”精神展现在故乡艺术舞台。
“是艺术欣赏更是精神洗礼,深感获益匪浅!”观剧之后,市民王贺祥激动地说,在家门口欣赏到以本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高水平剧目,极大提升了自己的文化自豪感和获得感。
转角“诗和远方”,触手“精神食粮”,文旅融合让美好生活持续扩容。近年来,唐山市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将图书馆、大剧院、档案馆搬进南湖景区,既为景区增添了文化底色,也让公共文化服务触达目标人群,提升了服务效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文化因旅游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新型文旅演艺为抓手,唐山市先后在南湖景区内免费展演传统文化题材湖中岛上实景体验剧《那年芳华》和红色主题沉浸式实景体验剧《相期吾少年》,持续提升南湖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吸引力和带动力,缔造主客共享的美丽舒适新家园。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第七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唐山举办。以此为契机,唐山市将围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满足游客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为目标,聚焦品牌化、特色化、场景化,突出科技赋能、消费赋能、创新赋能,把唐山打造成为京津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城市。(记者 汤润清 王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