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大地,春潮涌动。
河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协同推进产业链融合,将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区域交通更便捷。京张高铁、津石高速等建成通车,京廊、京保、京涿开通通勤高铁,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
生态环境更美好。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超过80%。
产业协作更紧密。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区域协作取得扎实成效。2022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403亿元,同比增长13.7%。
关键处落子,一盘棋皆活。京津冀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全面深化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携手并进、共赢共享的故事越来越精彩。
4月29日,游客从北运河香河中心码头乘坐游船,游览运河风光。去年6月,大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 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 摄
交通“一张网”,构建高效快捷交通圈
在三河燕郊居住,到北京北三环上班,路上要花多长时间?搭上京津冀定制快巴,燕郊居民张海超给出的答案是1小时左右。“告别了早晚通勤2个多小时的过去,进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了。”张海超说。
为缓解环京地区通勤人员进出京交通不便等问题,在京冀两地相关部门携手下,去年7月,三河市至北京中心城区的京津冀定制快巴开始试运营,实行一人一座、远端安检、一站直达。截至目前,三河市京津冀定制快巴共运营6条线路,投入车辆39部,日均进出京客流3200余人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强化三地铁路、公路、港口、航空、公共交通协调联动”“与天津联手打造环渤海港口群”……省委书记倪岳峰到任河北后,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就如何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作出一系列部署。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河北交通部门与京津主动对接,强化沟通协调,召开三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对接会议70余次,签署接线协议24份,制定区域协同标准10项,构建高效快捷交通圈,有力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部署加速落地。
“早上去,晚上回,能陪家人大半天。”京唐城际铁路去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后,多次乘车去北京看望家人的唐山市个体经营者郭庆这样感慨,“不是同城,胜似同城。”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全省通车里程达到8243公里,位居全国第2位;打通拓宽京津“对接路”42条段、2540公里,连通干线公路达到47条、74个接口。
海港群、机场群建设提速。河北港口集团与天津港集团加强战略合作,津冀港口集装箱合作航线达到7条,占全省港口集装箱总航线的1/10,干支联动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加速完善。河北机场集团依托首都机场集团管理优势、技术优势,积极建设和融入世界级机场群,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旅客占比保持在10%左右,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辐射能力不断增强。
从陆地到海上再到空中,京津冀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生态“一盘棋”,共同守护碧水蓝天
“请出示证件(证照),接受检查。”4月27日,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滦平县分局执法大队大队长钟春利与来自承德、北京的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一起,陆续对北京密云水库上游污水处理、进京路口柴油车尾气排放、餐饮企业油烟治理等进行现场联合执法检查。
一湾潮河水,蜿蜒润京华。潮河是北京密云水库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为抓好潮河流域治理和保护,承德与北京开展跨界水生态联建联防联治行动,建立了多部门联合会商、水库协调管控、断面预警监测、涉水企业驻厂监管等机制。
在滦平县境内的潮河流域,碧波荡漾、水草丰茂,不时有栖息的候鸟掠过。“通过信息互通、联合执法,京冀携手形成了打击涉水、涉气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全力守护好碧水蓝天。”钟春利说。
同呼吸,共命运。京津冀地缘相接、水脉相连,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污染传输相互影响,单个地区进行生态治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为此,以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为突破口的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应运而生。去年,这一合作机制深化拓展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常态化机制。
联手减污降碳,让空气常新。十年来,截至2022年,三地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6.3万余家,开展农村及城镇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近1580万户,河北省基本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
深化流域共治,让碧水长流。完成《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续签。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滦入津相关生态补偿协议考核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
一地吹哨、多地响应。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三地连续六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机制,提升了生态应急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坚持生态“一盘棋”理念,强化联建联防联治,绘就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
产业“一条链”,绘就发展新版图
保定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了!
4月28日,参加开园仪式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格外激动。“这是保定市第一个以数字经济命名的产业园区,将围绕保定‘医车电数游’五大优势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创业创新高地,加速保定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张曙光说。
作为北京中关村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在设立之初就在探索产业链布局。“我们不光招揽科技企业,还通过引进第三方人力资源企业、法律服务站等,联动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张曙光说。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棋盘上的关键一招。
河北加强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借助京津科创资源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优化一批上下游关联度高、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链条。
深化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发展项目“北京研发、河北落地”。
聚焦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河北推进延链补链强链,首钢曹妃甸、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张北及怀来数据中心、衡水智能家居产业园等一批京津转移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以产业链重构为契机,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
走进位于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物车间,全程智能数控设备正在加紧生产临床样品。石药集团执行总裁姚兵说,这里可生产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多种疫苗,目前已经具备年产15亿剂疫苗的生产能力。
抢抓全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战略机遇,石家庄医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共有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29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0余家。去年,石家庄市和北京大兴区、天津经开区共同申报的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借助京津资源优势,河北大力实施绿色制造试点示范、产业集群(基地)建设等重大工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京畿大地上,三地企业不断加强产业链间的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大成效迈进。(河北日报记者贡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