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 服务共享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保定实践
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家门口享受北京优质医疗资源……7月20日,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河北主题采访团,来到位于保定市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和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探访当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今年3月,我们研制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国家批复,预计年内实现量产。有了它,不仅能让医生实现隔室操作,摆脱铅衣负担,还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稳定性和精准度。”在活动当天的采访环节,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史文宝被记者们围在中间,一个“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生动故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佑祥教授团队研制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原型机。在前往江苏、山东等多地考察后,团队决定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进行研发成果转化。
原因何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支撑带动下,我们相信在保定大有可为。”史文宝坦言。
团队落地后,在保定高新区的支持下,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不仅配置了1200平方米的洁净厂房,还为其提供5年免租金的优惠。保定高新区还为团队提供了100万元奖励资金。更让史文宝惊喜的是,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他们与当地的秋泽智能科技、思瑞恩新材料等公司达成合作,解决了产品生产中的很多技术瓶颈问题。
五年多来,史文宝一直带队在这里进行产品中试。目前,公司已取得10余项专利,获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
作为北京中关村京外设立的首家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自2015年揭牌运营起,聚焦打造产业协同新地标,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着力构筑“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吸引了300余家像易度公司这样的创新企业和机构入驻,推动了一批北京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保定市发改委一级调研员毛苏宇介绍,保定立足京津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创新“发动机”开展常态化对接交流。近两年来,保定共吸纳京津技术成果86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26亿元。积极承接央企、国企、民企中需疏解转移的各产业板块落地保定。今年以来,在保定新增注册的央企子公司有10家,总数已达234家。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支撑。京保区域医疗合作,让保定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也让周边省市的群众来保定就能挂上北京专家号。
今年4月,保定市民赵女士的女儿突感身体不适,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就诊,孩子被确诊为白血病。
“当时,我们考虑去北京儿童医院给女儿看病,但因床位紧张只能等待。”赵女士说,得知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每周都会来保定出诊,能够为孩子提供相同品质但费用更低的医疗服务,她决定让孩子在保定治疗。如今,赵女士的女儿已经化疗了三个疗程,治疗效果符合预期。
患者不进京可享优质服务。2015年起,北京儿童医院全面托管保定市儿童医院,增挂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牌,北京专家常态化来保定出诊、查房、手术、带教,缓解了河北乃至全国患者进京“看病难”问题。
“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更多患儿在基层就近享有北京的优质医疗服务。”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院长田剑说,北京专家到保定帮扶,两个医院的诊疗标准逐步同质化,还有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田剑介绍,为了最大限度促进保定医疗水平提升,京保两院实行专家、临床、科研、教学、预防、管理“六个共享”,将北京的专业科室及人员整体下沉到保定,在保定开设病区接诊全国患儿。
经过8年的托管改革实践,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年门诊量由托管前的25万人次增长到63万人次。截至2023年4月,北京专家在保定诊疗患儿近3.2万人次。北京专家平均每年为保定危急重症患儿会诊2700人次左右,手术1300人次左右。
积极承接北京医疗功能疏解,保定不断扩大北京医疗资源共享“朋友圈”。截至目前,保定99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119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235个合作协议。为积极疏解承接去北京看病的外地病源,保定在东部高铁片区范围内,谋划了7840亩起步区,集中承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