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地土壤。
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杨树昌正在接受采访。
初秋,“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团一行走进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集中连片的玉米长势良好。
“今年的长势都非常不错,到9月下旬的时候玉米就开始收获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继续播种小麦了。”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杨树昌告诉记者。据了解,到今年6月20日,沧州市531.1万亩小麦全部收获,单产、面积、总产实现“三增加”,夏粮再获丰收。目前沧州市已经进入夏管阶段,气象服务人员建议种植户及时除草、合理施肥,确保玉米拔节前后养分供给充足,并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
据了解,黄骅市旧城镇旱碱麦种植面积共9.2万亩,其中仙庄片区(包括东仙庄、西仙村、后仙村3个村)7600亩。近年来,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措施,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改变了该片区不适应种植的历史。
黄骅旱碱麦每年9月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富含钙、钾、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国际标准。出粉率高,湿面筋含量多,这样就形成了和面不黏手、韧性强的特性,蒸出来的馒头、面花等食品,麦香浓郁、软绵筋道。目前,渤海新区黄骅市全域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量13.26万吨。
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目前,沧州市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记者 董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盐碱地,黄骅责任编辑:裴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