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柏人城考古实习基地正式揭牌
柏人城遗址开启2023年度考古发掘
8月18日,在距今2600多年的邢台市隆尧县柏人城遗址前,中国人民大学柏人城考古实习基地正式揭牌启用。“邢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柏人城遗址考古持续引发关注。2023年度考古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已于8月初正式启动,发掘面积是400平方米,预计10月底完成发掘。”柏人城遗址考古项目总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吕学明说。
河北历史文脉有两大重要源流,一是燕文化,一是赵文化。据史料记载,柏人城始建于春秋,是战国时期赵国重要城市之一。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水患而废,柏人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柏人城遗址北邻泜河,三面环岗,城内地势北高南低。目前,遗址尚存部分城墙,北部被村庄所压,其余部分多为田地……相关记载表明,柏人城遗址是中国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东周秦汉城址之一。2013年,柏人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保单位。
近年来,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先后和多家单位合作,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发掘。其中,2022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以及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组成考古队,对柏人城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历时4个月,收获颇丰。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的夯土,总体形制呈“中”字形。这是此次发掘区内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单体建筑夯土,也是柏人城遗址首次发现。
“2022年的考古发掘,所获材料以两汉时期为主,年代最早遗物为春秋晚期的鬲足,年代最晚遗物为唐晚期邢窑‘盈’字款白瓷碗底。此次发掘不仅让柏人城遗址的文化面貌、发展序列有了较全面的呈现,且初步明确了柏人城遗址在不同时期存在着布局分区。”吕学明说,柏人城遗址不同区域存在历时性的兴衰变化,对于研究河北平原南部地区先秦至两汉的聚落变化、生业状况、人类活动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2023年的发掘区与去年的发掘区相连接,主要是因为去年发掘时发现此处砖砾密集,有建筑夯土层,疑似曾有建筑群。考古工作者介绍,去年发现的文化层的年代跨度大体从西汉到东汉,曾发现了少量战国和唐代的遗物。今年的发掘中,目前有的探方在发掘中已进入到唐代文化层,并发现了部分遗迹。
“2023年度的柏人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将进一步探究城址基本情况,厘清柏人城的历史沿革、城内布局及功能分区等,为柏人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提供详实的考古资料。”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建勋表示,当前,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河北文物考古机构和国内院校加强合作,高校和地方协调联动,努力推动考古学基础研究和前沿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随着柏人城遗址考古实习基地设施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齐全,将进一步推动考古走向深入,助力考古资源和学科发展紧密结合。(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