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展示。
9月22日下午5点半,62岁的哈尔滨人富建华和他的3名队友来到古城山海关。他们从家乡出发,目标三亚,骑着单车一路前行,却从未想过会在这座城市邂逅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非遗展示吸引了各方游客。
当天,2023年“山河秋韵”全国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暨“长城之约”金秋旅游季系列活动举行,在此期间,主办方遴选长城沿线各省市150余项代表性项目进行展演展销,包括长城脚下见匠心、品美食、亮手艺等多个板块,并举行多种特色展演活动。
精美的剪纸作品。
“原本是想来看看天下闻名的第一关,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多非遗项目。”富建华说,“我们的单向行程大约6000公里,不包括山西、陕西等地,却能在山海关吃到正宗的刀削面、biangbiang面,真是不虚此行!”
看着勺子里的滚油将大把辣椒末浇得滋啦作响,一碗香喷喷的biangbiang面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制作这碗面的,是陕西省非遗保护项目“咸阳河水biangbiang面”第五代代表性继承人卜二龙。
传承人手中的擀面杖耍得溜溜转,为非遗美食增加了有趣的味道。
“biangbiang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卜二龙说,“古代的biangbiang面不放辣椒,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从民国时期起,面的做法也发生了变化。好吃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碗面所代表的文化和传承。”
来自甘肃的“一碗兰牛肉面”,来自宁夏的“桂花香扁豆子面”,来自青海的“黑青稞蛋黄酥”……长城脚下话非遗,美食自然必不可少,但说到品类之繁盛,却又远远不止于此。
富建华和他的队友们在山海关收获邂逅了收获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顺着钟鼓楼向南行走,在东三条胡同附近,一首音质古朴又醇厚的曲子引得游人纷纷驻足。这首深沉优美的旋律来自保定市的陶埙艺术传承人刘萱。一本《棠湖埙谱》,一只纯手工制作的六孔埙,刘萱用熟练的技法让人们深深领略到这种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
唐山人李海峰今年已经60多岁,他的头发虽已花白,眼睛里却有股无法掩饰的剑气。他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松纹剑锻造技艺传承人。李海峰说:“松纹剑是中国传统铸剑工艺,日本著名的武士刀就承袭了它的大部分工艺。”
如今,非遗传承人都在关注同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这些古老技艺在今时今日焕发勃勃生机。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正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作为秦皇岛地方企业,这家公司拥有河北省非遗传承——满族黏豆包制作技艺。“今年8月,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低GI(低血糖生成指数)产品,专门面向低糖摄入人群。这是我们对非遗的一次创新,我们对它充满期待。”销售经理李宁说。
当晚7时许,天色渐晚,热闹却更盛方才。
各种非遗美食令人大开眼界。
钟鼓楼西侧摩肩接踵,即将开始的舞狮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围观。7点15分,卜二龙的biangbiang面已经销售一空,而其他展台后,非遗传承人们也在不断忙碌。山东鲁绣、河南葛记焖饼、天津刘氏石磨元宵……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美食令人大开眼界;抚宁潘氏风干肠、青龙安梨酒、北戴河京九斋酸梅汤……秦皇岛本地非遗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