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看联播》部分截图
“看到这些劳作的场景,您是不是觉得这是在非洲的某个国家呢?其实呀不是,告诉您吧,这是在咱们河北邯郸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的试验田……”
10月19日早晨7点半,长城新媒体集团与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最新一期《百姓看联播》上线了,很多网友一点开,就被《科技小院大显身手》这条短视频吸引住了。
老外在河北学种地,内容有趣,讲解风趣,一下子就把网友紧紧抓住,“科技小院是啥,这下看明白了!”
《百姓看联播》编辑部主任赵永刚告诉记者,“最近,《河北新闻联播》持续推出‘一带一路’河北故事,我们通过科技小院这个点,让‘一带一路’这样的大主题有了小切口。”
让新闻联播里“有意义”的新闻,变得“有意思”,是《百姓看联播》的看家本领。过去一年里,《百姓看联播》推出367期节目、1748条短视频,全网累计阅读量超10亿,单条最高阅读量冲到1765万。
一个时事类新闻解读节目,为何能成为老百姓爱听爱看、爱刷爱赞的“爆款”?
“‘爆款’背后,是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头脑风暴,是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的创新探索。”长城新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王悦路说。
在《百姓看联播》推出前的4个多月时间里,主创团队反复研讨,怎样把《河北新闻联播》的内容再“翻译”,对老百姓的口味?
从习惯横屏到尝试竖屏,从总想把一个新闻讲“全”到只求把一个小点说透,从依赖专业术语到家常口语、网言网语,从讲究镜头的“推拉摇移”到开门见山、第一眼就精彩……200多个样片,记录了《百姓看联播》一步步走近百姓的过程。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的日子,《百姓看联播》正式上线。
“大伙儿都很紧张,一条条去翻网友留言,很多网友说,‘这样的联播有趣味、能看懂’,也有不少人提建议。”赵永刚说。
为了让节目真正走进老百姓心里,长城新媒体在全省各地各行业征集1000多名网友,成立“千人点题团”,网友点题+点评,全流程群众都参与。同时,组建由110多位行业专家组成的顾问团,让网言网语也能讲清内行门道,保证了节目水准。
“做这个节目,每一名记者都经历了脱胎换骨。”长城新媒体集团财经新闻部记者袁立朋深有感触。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各国签订后,可以相互减免关税。怎么把这个“高大上”的政策,变成一听就懂的百姓语言?去年11月,拿到这个选题的袁立朋犯了难。
他和团队成员先把网上对RCEP的解释“啃”一遍,政策吃透后,再琢磨怎么让题目既准确又生动。“我们想到了打比方,从‘小伙伴’‘小party’,最后确定了‘小群聊’,都觉得这个词最容易被移动社交时代的年轻人‘get’到。”
但具体到故事怎么讲时,关税、贸易协定这些领域,还是离老百姓日常生活太远了。一次次碰撞后,大家有了主意:找几个进口食品,把价格对比一番。
随后,他们采访了好几家进口商品店,生动活泼的文案出来了:“泰国香米原价118元、现价78.9元,新西兰脱脂奶粉原价169元、现价79元……”
视频《RCEP,快乐的“小群聊”》一上线就“爆”了,阅读量超280万。
在“长城联播工作交流群”里,339人,24小时不打烊,凌晨1点、2点、3点……报稿、上传、审片,连轴转是工作日常。一档新闻节目,带动了全体采编人员转作风、改文风,培育出一大批受到网友喜爱的“网红记者”。
“大头哥”郭宇翔,参与了100多期节目制作,“我从一个后期编辑,变成了集记者、编辑、摄像、剪辑等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全能选手。”
今年2月,一场“倒春寒”让河北多地小麦发生冻害,郭宇翔跟随专家来到晋州采访。
看到麦苗一片枯黄,专家说:“得赶紧告诉老乡们,没镇压的田块,拔节前趁着晴天再次镇压,水肥也得及时跟上……”
郭宇翔马上赶回去制作了一条短视频,加入画中画、音效、特效,用顺口溜告诉乡亲们:浇水次数要适量,宁少勿多微干好;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水充足扎深根。
“老乡们反馈,‘听得懂、很有用’。”郭宇翔说,这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荣荣 王璐丹)
扫码看视频